怎么会有佛像?就这样大家频频认为是感应。我告诉诸位:现在的摄影技术这么发达,很多现象中有很复杂的科学道理,往往就弄假成真了;若是坚持要弄清楚这张相片到底是真是假,光是烦就烦死了,没这个必要嘛!当然也有真有其事的,我过去拍照时也曾拍到很多放光的照片啊!我去大甲念大悲咒,结手印的时候人家帮我拍照,照片冲洗出来一看,整个手印上都放光啊,我也不曾拿照片出来吹嘘——只不过刚好讲到这里才拿出来吹嘘而已(师笑)。念大悲咒结手印时放光,我也不曾说过这有什么了不起,对不对?没有这个必要,不必以此去标榜我们很有修持,这些都是执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因为这句话很重要,所以在此反复强调给诸位:你一定要修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放下就是。
【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
【李文 会 曰】「 『如是如是』者,佛以须菩提所解空义,善契如来之法意也。 」
契,就是合,善契就是很契合。
「 『不惊不怖不畏』者,心若空寂,湛然清净,等于虚空,有何惊怖?『甚为希有』者,谓上根器,得闻是经,谛听受持,永无退转,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
【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
佛说: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实相就是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只要他讲出了「第一波罗蜜」,它就已经不是第一波罗蜜了,因为第一波罗蜜是不可言说的。‘是名",就是方便说(第一波罗蜜)。没办法,只能方便说。
再讲一遍,「如来说第一波罗蜜」,第一波罗蜜本不可说,所以即非第一波罗蜜;只要说出来了,就不是第一波罗蜜,因为第一波罗蜜实相是不能说的。「是名第一波罗蜜」,但是又不得不说、方便来说第一波罗蜜。
【李文 会 曰】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若悟非相,即达彼岸。实相无二,故名第一。非第一波罗蜜,了悟人法俱空,即无生死可度,亦无彼岸可到,何处更有第一?故云:非第一也。『是名第一波罗蜜』者,悟一切法,即知诸法皆是假名。 」
无彼岸可到,因为彼岸本来就是没有的东西。
「 《法华经》云:『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于斯了悟,能入见性之门,是名第一波罗蜜也。」
一切都是方便。
【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
解释一下这段的意思。佛说:须菩提,真正的忍辱波罗蜜,如来说就不是忍辱波罗蜜。你若是动一个念头说忍辱波罗蜜,那就不是真正的忍辱波罗蜜。什么是真正的忍辱波罗蜜呢?如来说就是非忍辱波罗蜜,就是没有忍辱波罗蜜的想法,没有忍辱波罗蜜的观念,没有忍辱波罗蜜的执著,佛陀才说是真正的忍辱波罗蜜。
【李文 会 曰】 「 『忍辱波罗蜜』者,若有能忍之心,即是见有身相,不达我人众生寿者诸非相也。
【 圆 悟 禅师 曰】 「 『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者,了悟人法二空,即无忍辱之相,是达我人众生寿者非相。故云:非忍辱也。 」
【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
佛便说到在过去世,歌利王支解我身体的典故。佛前世曾作忍辱仙人,有一天在仙人在树下打坐时,歌利王身边的很多婇女们来到身边,忍辱仙人便为她们说法。歌利王认为仙人要诱拐他的婇女妃嫔,仙人说:「我是修忍辱的人,不可能去诱拐她们。」歌利王不相信,于是就试他,割截支解仙人的身体成一块一块,忍辱仙人丝毫没有生嗔恨心,终究相好圆满,令歌利王惊怖忏悔。
一个人要做到身体被支解,被割截成一段一段的却又不生嗔恨心,很难!一般人若是被掴一个耳光,那就不得了了!其实我告诉诸位,这都是心的问题,你信得及吗?假设有一个女众,别人在打架时,她不小心靠过去,结果不幸被误打到,虽然是很用力的一巴掌,但她知道这是不小心的,即使很痛也只能自认倒霉;可要是换作她先生,十年来两个人没打过架,一朝闹起别扭来只要她先生轻轻打她一下,那就不得了了,她就会大哭不止,她哭泣不是因为被打疼了,而是因为伤心。这也是心的问题,被别人误打时,再用力也不会哭;被先生打了,轻轻一下也受不了,因为伤到她的心了。内心怨恨,很不甘愿,毕竟这十年来她帮他生了十几个(众笑)——没那么多啦,可能是帮他生了三个啦,今天竟然打她,不甘愿。要是十年生十几个,这样就妥当了,当师父的一上台就有十几个现成的徒弟。说来说去都是心的问题。
【李文 会 曰】 「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者,如来设教,方便门多。若作教相言之,只是依文设教,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支解,曾无一念嗔恨之心 。」
【 肇法师 曰】 「 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 」
头,原作「首」,将首临白刃。白刃就是屠刀。这首诗表示高僧大德的修行,达到四大皆空、五蕴非有的境界,将自己的头颅送到刀前,却像拿刀斩春天的风一样了无痕迹,没有作用的意思。
「 『应生嗔恨』者,谓色身与法身即不同也。当知割截之时,即不见有身相,亦不见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何处更有嗔恨也。 」
「应生嗔恨」,但是了解空的话就不同了。
【 华严经云 】 「 譬如虚空,于十方中,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之心,亦复如是。 」
【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修五百世的忍辱。「于尔所世」,在那个时候。
【李文 会 曰】 「 『忍辱仙人』者,如来五百世中,修忍辱波罗蜜行。欲令一切众生,成就忍辱波罗蜜法,不著诸相。见一切人迷悟贤愚、贫富贵贱,平等恭敬,不生轻慢。以至恶骂捶打,皆悉能忍,反生欢喜,不生嗔恨之心。 」
捶就是敲打。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李文 会 曰】 「 『应离一切相』者,心常空寂,不生起灭,湛然清净,是离一切相也。 」
我们现在要学着挨打了也不生气。一般 都是 先生打妻子,很少有妻子打先生的,当然也有一些凶婆娘,很泼辣的女人,偏偏反过来打先生。为人妻者,回去之后要是被打了,就要把《金刚经》运用出来,先生打我们时,我们就读《金刚经》:「佛说打者,即是非打,是名打者。」若是先生听了更动起脚来,就读:「佛说踹者,即是非踹,是名踹者。」《金刚经》要是念出来了,那么一切相就解脱了(师笑)。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不应住色生心」,不要执著于色法,起心动念。「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法就是意识落谢的影像,叫做法尘,不住尘境生心。简单说就是,不应起心,不应动念,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著。「应生无所住心」,整本《金刚经》就是讲在这句话。下一句是解释,正面讲之后又从反面讲:「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样就不是好的安住。即为非住,不是安住在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就是无所住,你的心若是有所著,那么即为非住。
佛教界有些人,不管出家、在家,修行十几年了,遇到一点小事情还是大发脾气,暴跳如雷,尚不如一个学佛一年的人。他对《金刚经》的道理了悟之后,全部都放下了,能够修忍辱行,样样都不跟别人计较,他人再恶劣都无所谓,都不会生气!这个人的境界,比前者修行十几年的境界还要高,因为他对自己命终有把握。所以,你若是想要临命终时有把握念佛往生,对于「无所住相」,你要彻彻底底去实施,无所住金钱、名利、男女、感情,一切儿孙、媳妇,各人走各人的路,无所住。
无所住不是做冷血动物,无所住是很有感情的,只不过是随缘而已。真正的诸佛菩萨都是很有感情的,哪一个大法师没有感情?当然有感情了,但感情是建立在智慧跟理性之上,?
小说推荐
- 金刚经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8437164】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
- 最新章:第3章
- 金刚经说什么
- 作品: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内容简介《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 作者简介 南怀
- 最新章:第70章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作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内容简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经 正文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 最新章:第3章
- 金刚经 全文诵读拼音注音
- na mo běn shī shi jiā mou ni fo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jīn gāng jīng qǐ qǐng金刚经啓请jing kǒu ye zhēn yan净口业真言ong xiū li xiū li mo hē xiū li xiū xiū li sa po hē唵 修唎
- 最新章:第8章
- 主子,有句话不当讲我也要讲
- 《主子,有句话不当讲我也要讲》苍家族长文案:回首的那一刹那,枯骨铺满了来时的路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能去向哪里?哪里是归处?岁月无声覆盖了白骨无数莫名的恐惧满上心头,那枯骨抓住了恐惧的瞬间,挣扎着,试图抓住自己的双脚,将自己一同拉入有人站在自己的身侧,握住了自己的双手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看着与自己并肩而行的
- 最新章:第156章
- 诗经解读
- 《诗经解读》作者:孙良申【完结】出 版 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01ISBN:9787221084972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 诗歌词曲前言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
- 最新章:第52章
- 佛经解说
- —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点气难平。人我盛,日认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时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说明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
- 最新章:第204章
- 讲男讲女[快穿]
- 作者:任我平生 文案 这是一篇带着微微港风的文,不喜勿喷 女主视角 那天晚上,我坐上了一辆开往码头的大巴,在大巴车上,我遇见了一个男人,他笑着说我比以前瘦了些 我以为这只是一句油嘴滑舌的搭讪,没有理会,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当大巴车驶出隧道口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和他,很多年前,真的是认识的 男主
- 最新章:第51章
- 道德经新解
- ,01章 论道/小/说/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 最新章: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