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住不是做冷血动物,无所住是很有感情的,只不过是随缘而已。真正的诸佛菩萨都是很有感情的,哪一个大法师没有感情?当然有感情了,但感情是建立在智慧跟理性之上,当然和世间的凡夫不同,不然又如何生起慈悲心来利益一切众生呢?
【李文 会 曰】 「 『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者,心住六尘,即著诸相,取舍爱憎,无有休期。 」
无有休期, 就执著诸相,没有停息。
「 『应生无所住心』者,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
消殒,就没有了。无所住,就是无所著。
【黃 檗禅师 云】 「 『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者,真如之心,本无所住。若不住诸法相,即与道相应也。 」
诸位!这句话你要好好地体会,若是不住于一切诸法,你才有道可言。「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者」,若有所著,那就不好。非住,就是安住在不好的地方,就是执著。要安住在无所住的地方才是真住。所以若心有住,即成非住。简单讲,修行人要离相才有道可说,著相的话,没有所谓的道。
「 若住于法,即违正教;既违正教,即为非住也。 」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怎样论及「如是布施」的呢?
【李文 会 曰】「 『 不应住色布施 』 者,菩萨不见有身相可舍,于诸宅舍道路,逢见一切愚痴贫贱之人毁骂捶打,需索财物;若能随顺其意,令生欢喜,不生嗔恨之心,即是布施之义。 」
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听到《金刚经》,应该生起欢喜心。以后若是左邻右舍要打我们、骂我们,或是对我们拳打脚踢,我们就离开,走远一点就是了。挨得起拳头的人就让他打几下,禁不起拳头的人,像我挨不了揍,我就要赶紧走开。有些人七、八十公斤,能抵挡得住拳头的,没关系,尽管让他来,挡他几拳令其欢喜,这样也很不错,喜舍一下。
「 若只分辨是非,顾惜物宝,阻逆其意,令生嗔恨,即不名布施也。 」
分辨是非,我们若只是强辨是非。顾惜物宝,只想保护我们的财产。阻抑其意,就是偏偏跟众生作对,阻抑有抗拒、作对、违戾三种意思。
这里很重要,佛告诉我们:不要用抗拒的心行于世间,用抗拒的心态面临这个世间,你会很痛苦。什么叫抗拒?看什么都不顺叫做抗拒。看什么都顺才叫做学佛啦,善的也这样、恶的也这样,好的也这样、坏的也这样,是的也这样、非的也都是一样,没有是非,没有善恶,一切放得下,这就是真正的佛的本意啊!若是阻抑其意,就是常常跟人作对,令对方产生嗔恨心,即不名布施。
【黃 檗禅师 云】 「 凡夫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 」不肯空心,不肯放下。
「 愚人除事不除心。 」
除事,就是希望自己讨厌的境界最好不要发生。不喜欢的境界,譬如说生了一个逆子就很烦恼,或是嫁了恶夫、娶了恶妻就很烦恼,不顾事实已经呈现眼前。如果碰上对自己很不好的公公或婆婆,那么做媳妇的就一直想要搬到外面住;若是大修行人,你就会很欢喜:这种公公婆婆专门找都找不到,我今天是何等幸运,找到这么会打我、骂我的公公婆婆!好,我就当作修行磨练一下!这是真正好的公公婆婆,他才能够施舍这种逆境给我,要不是对我们这么好的公婆,我们今天还想不到要来文殊讲堂听经,这样也很好。
不过讲是这样讲啦,若等真的碰上了,还是希望能逃得愈远愈好。菩萨才有能力这么说,这得是菩萨媳妇才能做到这样,真的啊,否则没那么简单。我遇到做媳妇的几乎都是来哭诉的,很少来有到我这里来称赞她公公婆婆的,哭泣、受不了,要么就是被先生气得大哭,感觉很委屈。 我说:你要是做法师,那你就麻烦了,像师父这样,被众生当作箭靶,光是气就气死了。你现在只不过一个家庭中的几个成员在扰乱而已,你就受不了了;而我一个人要面对几百万个众生,「内道」、外道,全部要应付,若是没有保持无所住的心境,我要怎么过日子?!我要是看到随便一篇不实的报导,随便写几句话就想要置你于死地的,那我岂不是要气得翻白眼了?
所以说遇到境界,还是要稳住自己。而凡夫就是不肯空心,恐落于空,怕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自性本来就是空。这就是 愚痴的人除事相不除心。
「 智者除心不除事。 」
除心就是说心无所著,那就什么都解决了,什么事相现前都没有关系。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著。然舍有三等。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贪著,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
随方应物,物就是众生,随一切缘,应对众生。舍有大舍、中舍、小舍三种。
「 若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施舍,无希望心,是为中舍。 」
「 若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遂乃不著,是为小舍 」
「大舍如火烛在前,更无迷悟。中舍如火烛在傍,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烛在后,不见坑阱也。」
火烛在前面,便很光亮;在后面,那么就看不见坑阱。阱,就是坑陷、深坑的意思。
【李文 会 曰】 「 『应如是布施』者,俭于自己,奢于他人,是名利益一切众生。 」
应该这样布施,自己节俭,布施给别人。奢于他人就是布施给别人。
「 若人心口相应,行解一般,是名利益于自己也。 」
心口相应,心里想的和嘴上说得一样,又做得到。行解一般,就是解行相应。利益于自己,这是世间的人。
「 所学佛法,自然广大,虽具见闻觉知,万境不能染著,即是解脱了悟之人,岂无利益。 」
所学的佛法,不但通达了,而且肯去做,解行相应,这就是自利又利他,确确实实说到最后也能自利。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
意思是,如来说一切诸相,当下就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众生,因为诸相是本空的。
【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
现在为了让大家坚定地相信,便说佛语是确确实实的。真语就是实在的话。实语就是不妄语。如语,如就是一切都是空性的东西,如就是本来一切法都是不动的,称为如语。不诳语,绝对不欺骗他人。不异语,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完全相同,为什么不异语呢?因为一切法本来空寂,哪有什么不同呢?
【李文 会 曰】 「 迷即种种皆妄,故不真、不实、不如、有诳、有异也。悟即一切真、一切实、一切如、不诳、不异也。真语者,一切含生,皆有佛性也。实语者,一切法空,本无所有也。如语者,一切万法,本来不动也。不诳语者,闻如是法,皆得解脱也。不异语者,一切万法,本自空寂,将何为异也。 」
「不诳语者,皆得解脱」,绝对没有欺骗我们,一定能够解脱。
【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
没有实也没有虚。为什么呢?实跟虚都是对立的东西。因为如来所得法是无形相的,若要说它实,它什么都没有;若要说它虚,它的妙用又清清楚楚。
【李文 会 曰】 「此法无实者,心体空寂,无相可得也。无虚者,内有河沙功德,用而不竭也。」
不竭就是不尽。
「欲言其实,无形可观,无相可得。欲言其虚,见能作用。是故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而不有,无而不无,言辞不及。」
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简单讲就是不可思议。
「 其惟圣人乎?若不离相修行,无由达此法也。 」
又是讲「离相」,说来说去还是要离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 】
现在反过来讲执著的可怕。菩萨若是心执著于有,有所著而布施,就像人进入黑暗中,即无所见。布施,不管你内布施或外布施,布施金钱或身体、一切种种。如人入暗,就像我们人进入暗室中,没有光明。即无所见,为什么无所见?本性不是能著的东西。
【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菩萨心不住法,行一切布施,就像我们人有眼睛一样,能见万物。「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字面的意思,你布施若是不住
小说推荐
- 金刚经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8437164】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
- 最新章:第3章
- 金刚经说什么
- 作品: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内容简介《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 作者简介 南怀
- 最新章:第70章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作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内容简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经 正文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 最新章:第3章
- 金刚经 全文诵读拼音注音
- na mo běn shī shi jiā mou ni fo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jīn gāng jīng qǐ qǐng金刚经啓请jing kǒu ye zhēn yan净口业真言ong xiū li xiū li mo hē xiū li xiū xiū li sa po hē唵 修唎
- 最新章:第8章
- 主子,有句话不当讲我也要讲
- 《主子,有句话不当讲我也要讲》苍家族长文案:回首的那一刹那,枯骨铺满了来时的路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能去向哪里?哪里是归处?岁月无声覆盖了白骨无数莫名的恐惧满上心头,那枯骨抓住了恐惧的瞬间,挣扎着,试图抓住自己的双脚,将自己一同拉入有人站在自己的身侧,握住了自己的双手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看着与自己并肩而行的
- 最新章:第156章
- 诗经解读
- 《诗经解读》作者:孙良申【完结】出 版 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01ISBN:9787221084972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 诗歌词曲前言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
- 最新章:第52章
- 佛经解说
- —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点气难平。人我盛,日认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时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说明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
- 最新章:第204章
- 讲男讲女[快穿]
- 作者:任我平生 文案 这是一篇带着微微港风的文,不喜勿喷 女主视角 那天晚上,我坐上了一辆开往码头的大巴,在大巴车上,我遇见了一个男人,他笑着说我比以前瘦了些 我以为这只是一句油嘴滑舌的搭讪,没有理会,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当大巴车驶出隧道口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和他,很多年前,真的是认识的 男主
- 最新章:第51章
- 道德经新解
- ,01章 论道/小/说/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 最新章: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