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第154章


拍谑谴竺鞴畲蟮墓愠。悦媸亲闲畚啊⑵苹趾甑暮睢D鞘樯吹降俏殴那埃闷鸸拈常昧η昧讼氯ィ恕恕恕纳檎龉恰?br />
李豫意外的听到鼓响,下令将击鼓之人带到延英殿。
延英殿中,李豫见阶下下跪之人是个年轻书生,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书生抬头回答:“草民复姓第五,名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
复姓第五?这个姓太有特点了,李豫突然想起,这个第五琦和刘晏一样,都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理财专家。李豫好奇的问第五琦:“你有何冤情?”
第五琦不紧不慢的回答:“琦天资聪慧,办事干练,曾在临淮太守贺兰敬明手下做录事参军。贺兰敬明身边的人嫉妒琦的能力,屡屡排挤。琦一气之下,辞官离开临淮,回到长安。琦一心想为国家社稷效力,却投效无门,于是来到金殿前击鼓鸣冤,请陛下为琦做主。”
李豫听了差点没晕倒。这个贺兰敬明,差点把他忘了,有机会定要惩治他。李豫十分欣赏第五琦的胆识,笑着说:“你若是真有才能,朕可任你为一县之长。”
第五琦面不改色的说:“区区一县之地,难以发挥琦的才能。”
在一旁早已看不下去的程元振喝斥到:“大胆贱民!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戏弄陛下,殿前卫士,将其拿下!”
殿前卫士看了看统领薛平,没有动作。
李豫笑着问第五琦:“如此说来,以你的才能,担任什么职位合适?”
第五琦自信的回答:“中原经历战乱,朝廷府库空虚。琦不才,毛遂自荐,请任户部侍郎。”
李豫一惊,笑道:“好大的口气!这样吧,你先做一年州刺史。如果干得好,户部侍郎的位置朕给你留着。如果干不好,当以欺君之罪论处!”
第五琦跪地谢道:“臣叩谢陛下知遇之恩!”
两日后,吏部发下公文,任命第五琦为朗州刺史,即刻离京赴任。朗州属于山南东道,治武陵,即今湖南常德,辖武陵、龙阳二县,人口不足五万,属于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因为地处一隅,未经战乱之祸,倒也算得上世外桃源。
第五琦击鼓要官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学子们议论纷纷,有人夸赞他有胆识,有人讥讽他哗众取宠。学子们说归说,之后再无第二人效仿第五琦,在含元殿前击鼓要官。
对于这件事,不少大臣明面上赞扬皇帝有魄力,暗地里却嘲笑李豫是个糊涂天子,如此随便的把正四品下州刺史给了一个书生。其中最心疼的莫过于户部尚书元载,按元载的估价,这样一个下州刺史,至少可以卖十万缗。
大唐帝国经过两年多的战火洗礼,朝廷上下武将可谓人才济济,而文官中出类拔萃者却寥寥无几。战乱平定后,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朝廷急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官治理地方。
李豫想起李隆基时期广求天下贤才的往事,诏告天下:“广求天下贤才,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京为官。从明年开始,恢复开科举士。”李豫汲取上次李隆基的教训,不搞地方官员推荐,任何人都可以自荐报名,由裴遵庆、颜真卿、崔光远负责审核,确有能力者直接选拔入仕。
吏部尚书颜真卿向李豫禀奏:“今年原本是朝廷三年一度,考核选拔地方官员的时间,因为太上皇和先皇驾崩治丧延期。臣请陛下颁诏,恢复开元时期的定制,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经三注三唱后,再交由门下省核查。”李豫想起三年前的官员考核,时任中书令兼右相的杨国忠一人独断,结果是朝廷上下十分和谐。
李豫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让吏部和门下省考评地方官员,不但程序复杂,而且很难准确考量官员能力和政绩,不如让当地百姓给出评价。
李豫的想法一说出来,立刻受到崔圆、李麟、裴遵庆、崔光远、严郢等朝中多数大臣的反对。大臣们向来感觉高百姓一等,如今让贱民来评价自己的政绩,那还不乾坤颠倒、天下大乱。
在京的主要官员中,唯有京兆尹段秀实赞同李豫的意见。段秀实向李豫建议,先在京兆府所辖二十个县中选择五个县试行。
李豫下发敕令,命颜真卿、段秀实办理此事。段秀实选定会昌、新丰、奉先、铜官、美原五县,试行由当地百姓来考核父母官。
政令刚刚宣布,新丰县令自认为不堪其辱,挂印辞官而去。奉先县令带着县衙一干人等四处忙碌,缉拿盗匪,修桥补路,走访县中鳏寡孤独,嘘寒问暖。铜官县令以前贪污了不少,直接用钱收买人心。美原县令因为之前作恶太多,被百姓们堵在县衙内,走投无路,上吊自尽。唯有会昌县令处变不惊,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会昌令蒋三行,早在李豫还是广平郡王时,便在王府担任侍卫。
-------
长安城内某处深宅大院的密室中,宋和笑着对神秘人说:“主上,这次老天爷是真帮您。李豫此番改革考核文官,已然引起轩然大波,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神秘人笑道:“你说得很对,兵法有云‘乱而取之’。时至今日,本座也该去见见赵国公了。”
第百八十六章 惊天密谋(上)
一日午后,一名长安汾阳王府的家仆骑快马来到麟游九成宫,将一封书信交给郭旰。这封信是郭家大郎郭曜所写,信上说郭子仪三日前感染风寒,卧床不起,请郭旰尽快赶回长安。
郭旰找到贺拔楚岳,向其告知家书内容。
贺拔楚岳对郭旰说:“二郎尽快启程回京。这里有楚岳守护,请放心。”
郭旰向沈媛辞行,单骑离开九成宫,和前来送信的家仆一起,快马绝尘,向长安奔去。二人离开麟游,行至岐阳境内,天已黑尽,山路崎岖难行。
家仆对郭旰说:“将军,天黑山路难行,不如在前面找户人家,借宿一夜。明早再出发,日落之前就可赶回长安。”
郭旰想了想,点头说:“好,就依你之言。”
二人骑马前行不远,发现路边有一户人家,院门半掩着,屋内亮着灯。
郭旰和家仆翻身下马,牵马走进院内。
屋内传来一个女人清甜的声音:“二郎,是你吗?今天回来得真早。”话音刚落,一个年纪二十上下的貌美女子从屋门口走出来,见到郭旰和家仆,顿时愣住。
家仆连忙上前说:“姑娘别害怕。这位是汾阳王府的二公子,郭旰郭大将军。我们因为赶着返回京城,错过了驿站,想在姑娘家中借宿一宿。”
女子看了看家仆,又看了看郭旰,回答说:“刘王氏见过郭将军,将军请进。”
郭旰进到屋内,好奇的问:“姑娘刚才口中的二郎是?”
刘王氏的脸有些泛红,回答:“县里征集民夫整修水渠,我家刘二上工还没回来。看两位的样子,还没吃饭吧。两位坐下歇歇,我去给你们热粥。”
“不,不用了,我们吃过了。”郭旰连忙谢绝。十年前在删丹县吃过的那次农家饭,让郭旰记忆犹新。
刘王氏把郭旰和家仆安排在东厢房。厢房虽然简陋,却也干净。
家仆从背包中取出风干的牛肉摊在桌案上,又打开随身携带的酒囊,对郭旰说:“小人来时只顾赶路,没有停下歇息,随身携带的干粮没有动。将军如不嫌弃,先垫垫肚子。”
郭旰拿起酒囊闻了闻,喝了一大口,赞道:“好酒!”郭旰拿起一块牛肉塞到嘴里,一边嚼一边问家仆:“你叫什么名字,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家仆回答:“小人姓袁名一初,山南梁州人。去年老家遭了水灾,小人走投无路,逃难到京城。多亏郭府大公子好心收留,进府做了一名佣人。”
郭旰三口酒下肚,觉得全身燥热难当,起身走出东厢房,正好看到刘王氏站在正屋门外,遥望院前的土路。
郭旰突然感到有些头晕,用力摇了摇头,一股热血直涌而上。郭旰晕晕沉沉的径直走到刘王氏身后,一把抱住刘王氏。
“将军,你要干什么!”刘王氏惊恐万分的挣扎起来。
郭旰抱起刘王氏,走进正屋卧室,……
“不,不要!救命,救命啊!”屋内传来刘王氏的哭喊声。
家仆见状,收起东西,上马离去。
没过多久,刘王氏的丈夫刘二回到家中,推门见到自己的妻子衣衫破乱的躺在床上哭泣,旁边有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正在穿衣服。
愤怒的刘二抄起锄头,照着郭旰的头砸去。郭旰侧过身,左手握住锄头,与刘二厮打起来。身材矮小的刘二哪里是郭旰的对手,很快被郭旰制住,几拳下去没有了气息。刘王氏见丈夫被郭旰失手打死,悲痛夹杂着羞辱,来到后院,投井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