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第153章


郭晞见段秀实直指自己的父亲,出列辩称:“陛下,家父的田产都是先皇和陛下恩赐的。”
元载、崔光远纷纷否认:“你,你胡说八道!”
李豫制止段秀实道:“不要说了!朕知道了,此事以后再议!”
早朝结束后,程元振对李豫说:“段秀实擅长哗众取宠,四处笼络人心,煽动刁民闹事,其心险恶,陛下绝不可姑息养奸。”
李豫心中虽然有些愤懑,但并不相信段秀实会有什么险恶用心。李豫下诏将严郢从白水任上调回,继续担任御史中丞。
第百八十四章 下放兵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周而复始地上演,李豫决心打破这一定律。李豫打算请郭子仪出山,掌控南衙十六卫,统领大唐帝国最精锐的军队。
自从李豫登基大典之后,郭子仪一直称病在家,并没有上朝。
李豫吩咐程元振,轻车简从,微服前往汾阳王府,探望郭子仪。
汾阳王府后厅,李豫见到病榻上的郭子仪,开门见山的说:“豫有意请郭公-”
郭子仪坐起身,严肃的说:“陛下现在是大唐皇帝,请陛下自重。”
李豫笑着摇了摇头,改口说:“朕有意请郭公出山,统领南衙诸卫,不知郭公意下如何?”
郭子仪未加思考,直言回绝道:“臣请陛下另觅贤良。”
李豫毫不隐讳的问郭子仪:“郭公莫非是担心‘功高盖主’,惹祸上身?”
郭子仪回答:“陛下误会了,老臣年老体弱,只想在家好好安度晚年。天下大事,理应交由你们年轻一代。”
李豫知道郭子仪的话发自肺腑,不再强求,转而问:“依郭公看,南衙诸军由谁统领合适?三郎如何?”
郭子仪摇了摇头:“晞儿只能算将才,绝非帅才。南衙十六卫是我大唐精锐之师,其统帅必须文武兼备,忠义双全。以老朽愚见,李光弼、李晟、马燧可担此重任。”
李豫点了点头,继续说:“郭公之言正合我意。郭公以为北衙禁军应由谁统领?”
郭子仪对李豫说:“北衙禁军戍卫宫廷,是陛下亲卫。陛下大可自己决断,老朽不便多言。老朽只想提醒陛下,旰儿勇猛有余,谋略不足,绝难当此重任。”
李豫:“朕考虑将兵权直接交给各军统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将帅的作用,不知郭公以为如何?”
郭子仪看了看李豫,问道:“陛下刚以雷霆之势解除诸镇节度使的兵权,如今又将兵权下放,难道不怕众将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李豫坦然道:“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相信与朕征战沙场,出生入死的众位兄弟。”
郭子仪微笑着点了点头。
次日早朝,李豫当众颁布敕令:
任命李光弼为南衙十六卫统帅,李晟、马燧为副。由于李光弼身在东都洛阳,暂将诸卫兵符交与李晟、马燧二人保管。
任命浑毖昧沉欤骸⒏缡骊住⒑峦⒂瘛⒑匕纬馈⒀ζ轿保餐瓶乇毖媒谟枇凸殴艹祝ǜ涸鸫竺鞴⑻⑿饲旃徒肥馈?br />
李晟、马燧没想到李豫会把大唐的兵权直接交到自己手里,主动推辞不受。从安禄山叛乱开始,大唐的兵符一直由皇帝掌握,出征时临时赋予主帅,后来为了防范将帅,还加派内侍太监监军,兵符由作为皇帝家臣的宦官掌管。
李豫对李晟、马燧说:“良器、洵美,二位不必推辞。运筹帷幄,决胜沙场,豫不如二位。豫既然把兵符交给二位,便相信二位定能胜任。”
李晟、马燧跪地拜道:“末将愿为陛下竭尽全力!”
李豫颁布敕令,撤销神策军编制,将虎骑、豹骑合并为神武军,赐名为“神武天骑”,任命仆固怀恩为神武军节度使。
大臣们眼见皇帝把天下兵马和宫禁戍卫交给几位年轻将军全权掌管,又把帝国最精锐的作战骑兵托付给藩将仆固怀恩。李麟、崔圆、裴遵庆、段秀实等人当即进谏,请求李豫收回成命。
裴遵庆出列对李豫说:“请问陛下,何为圣人之道?”唐代“圣人”一词特指皇帝。
李豫回答:“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裴遵庆:“臣奉先皇之命,从凉州起便一直跟随陛下左右。陛下当年节度河陇,待臣如同家人,情深义重,臣看在眼里,十分感动。如今陛下已是万乘之君,身负天下安危,当恩威并施,以帝王之术制衡群臣。”
李豫知道裴遵庆的意思,反问道:“裴公当年奉先皇之命辅佐豫,是否回报豫在凉州的一举一动?”
裴遵庆连忙跪在地上:“臣惶恐,臣罪该万死!”
李豫起身离座,扶起裴遵庆:“裴公不必如此,这个问题埋藏在豫心中多年。豫只想知道答案,并无其他意思。”
裴遵庆老泪纵横:“陛下,您可千万不要责备先皇。先皇这么做,是担心您卷入您父皇和李林甫之间的争斗,受到伤害。”
程元振对李豫说:“裴公也是为陛下着想。陛下把兵权送于他人,等于是把自己的性命交了出去。一旦有人心怀不轨,陛下危矣!”
李豫相信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没有在意程元振的话。
刚从白水县返回京师的严郢出列说:“此事干系重大,请陛下三思慎行。”
李豫:“此事豫已经过深思熟虑,严爱卿不必多言。”
严郢不肯罢休:“先皇偏信李林甫之言,重用藩将,以致社稷倾覆、生灵涂炭。如今天下初定,社稷复安,陛下切不可再重蹈覆辙,陷社稷和百姓于危难。”
李豫看着严郢,没有说话。
严郢继续说:“藩将来自荒蛮之邦,不习圣人之道。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陛下不可不察!”
李豫对严郢说:“严爱卿多虑了。藩将中不乏忠义正直之士,不可一概而论。”
严郢看了看大殿上当值的哥舒曜和郝廷玉,继续进谏道:“藩将之事暂且不论,北衙六军乃是陛下亲卫,兵符当由陛下保管。如今将兵符交予他人,日后恐生祸乱。”
李豫:“我意已决,无需多言。严爱卿旅途劳顿,回去休息吧。”
严郢跪地叩请:“忠言逆耳,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放肆!”李豫有些生气,拂袖离去。
程元振见状,走上台阶唱道:“退朝!”
散朝之后,程元振来到李豫身边,进言道:“这个严郢又臭又硬,着实可恶。陛下您何必把他召回来,受这份窝囊气。”
李豫笑道:“昔日太宗皇帝说过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长安城内某处深宅大院的密室中,宋和笑着对神秘人说:“主上,看来老天爷也帮您。李豫这家伙昏了头,把北衙六军的兵权交给几个属下。”
神秘人:“此言差矣!浑⒐骸⒏缡骊住⒑峦⒂瘛⒑匕纬馈⒀ζ秸饬硕际抢钤サ乃赖常退愎骸⒑匕纬啦辉诔ぐ玻渌娜艘埠苣讯愿丁H缃袼娜吮ㄔ谖眨竺鞴梢运凳枪倘艚鹛溃咀募苹匦氲么映ぜ埔椤!?br />
第百八十五章 改革文官
朝廷和地方府库空虚,不少州县官员出缺,元载向李豫建言:“眼下国库十分空虚,朝廷又急需用人,仅河北道就有多个州县官员出缺。陛下是否考虑先皇时期的办法,从名门大户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之士。”
李豫知道元载的意思,就是让大户出钱,朝廷收钱卖官,双方各取所需。李豫断然回绝道:“此事绝不可行,以后不准再提!”
------
丹凤门前的登闻鼓和肺石设立数月有余,除了京兆尹段秀实外,没有一个百姓前来击鼓诉冤。难道是新皇登基,感动天地,以致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答案是否定的。丹凤门是进出大明宫的要道,门前有监门、金吾、千牛三卫值守,禁卫森严,普通百姓根本不敢靠进。
李豫下诏把登闻鼓和肺石搬到丹凤门内的广场上,同时撤掉丹凤门前的监门、千牛二卫,只留下八名金吾卫维持秩序。百姓可以像出入长安城门一样,自由出入丹凤门。消息一出,全城哗然。
浑弥螅白枥钤サ溃骸俺岣炭痛捶奖悖<氨菹掳踩!?br />
李豫笑道:“有日进在,豫无虑也。”
撤出防卫的第一天,众多百姓聚集在丹凤门前,依旧不敢进入。人群中走出一个二十多岁的书生,昂首阔步,大摇大摆的走进丹凤门。百姓见门前守卫并未阻拦,于是跟随其后,鱼贯而入。丹凤门内是大明宫最大的广场,正对面是庄严雄伟、气势恢宏的含元殿。那书生来到登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