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第152章


李豫心里清楚段秀实是位难得的清官,力排众议,公开支持段秀实。直到有一天,事情落到自己身上。
一日,独孤雪两眼通红,哭着来见李豫,状告京兆尹段秀实怂恿鄠县南村村民,强占伯父独孤峻家百亩良田。独孤峻是独孤云的父亲。
村民强占大户的田地?!李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可没有下令打土豪分田地。京兆尹段秀实是出了名的奉公执法,怎么可能怂恿百姓强占独孤家的良田。
李豫再次独孤雪向询问确认:“此事非同儿戏,雪儿说的可是实情?”
独孤雪哭泣着说:“奴婢不敢欺骗陛下。这一百多亩良田,是陛下半个多月前下诏,赐予伯父家的。”
李豫很快回忆起来,自己登基后的第二天,为了表彰独孤云阵前救主,曾命程元振拟诏,赐予独孤云的父亲独孤峻,关中良田千亩。李豫拍案而起,对身边的王霆说:“立刻集合两百羽林侍卫,把独孤家田地夺回来。”
“末将领命!”王霆与独孤云原本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为兄弟家里办事自然义不容辞。
独孤雪似乎觉得哪里不妥,跪在地上没有回应。
程元振在一旁提醒道:“雪儿姑娘,还不赶快谢恩,难道想抗命不成。”
就这样,鄠县南村的村民刚领回土地不过一日,又被羽林军夺走。几十户土地得而复失的村民,只得再次聚集到京兆府门前,喊冤告状。
段秀实派遣府衙差役前往鄠县执法,被王霆手下的羽林兵士打得头破血流的赶了回来。段秀实得知是李豫下的命令,有意放纵堵聚集在京兆府门前的村民,任凭他们喊冤叫屈,事情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
御史中丞严郢奉诏从岭南返回长安赴任,刚进长安城便听闻此事,不待回家休息,径直入宫面见李豫。
大明宫宣徽殿,严郢见到李豫,跪地行礼:“臣严郢拜见陛下。”
李豫起身上前,扶起严郢:“爱卿受委屈了,走了这么远的路,先回去休息。千言万语,待明日豫再与爱卿详谈。”
严郢:“臣有要事面奏陛下。”
李豫:“爱卿请讲。”
严郢:“陛下恣意妄为,唆使北衙禁军干涉京城地方事务,有悖我朝律法。请陛下立刻下令,将土地交还村民。”
李豫一时愣住,惊讶得不出话来。
一旁的程元振喝道:“放肆!竟敢这样跟陛下说话。”
李豫示意程元振少安毋躁,对严郢说:“爱卿先回去休息,此事待豫调查清楚,自然会有决断。”
严郢跪地请命:“臣身为御史中丞,纠正陛下过失是臣的责任,请陛下立刻收回成命。”
“你!”李豫气得说不出话来,任凭严郢跪在地上,离开了宣徽殿。
走在路上,程元振对李豫说:“严郢的性命是陛下救的。陛下为他洗清罪名,由流放之人破格提升为御史中丞。严郢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参劾陛下,此等忘恩负义之徒,决不可姑息。”
李豫听信程元振之言,敕令免去严郢御史中丞之职,贬为白水县令。
第百八十三章 早朝之争
次日早朝,右相李麟,左相裴遵庆,吏部尚书颜真卿纷纷上奏为严郢鸣冤,请求李豫收回成命。李麟、颜真卿二人言语尖锐,丝毫不给李豫这个新皇面子。
李豫见中书令崔圆默不作声,问:“严郢之事,中书令以为如何?”
崔圆恭敬的回答:“陛下贬黜严中丞,自有陛下的道理,下官不便评论。”
李麟指责崔圆道:“中书令为三省长官,怎可尸位素餐,敷衍陛下!”
崔圆:“右相,这里是延英殿,你还把陛下放在眼里吗?”
礼部尚书崔光远见状劝道:“两位少安毋躁,和为贵,和为贵!”
户部尚书元载出列禀奏道:“陛下,严中丞进谏也是职责所在,只是方法欠妥。陛下此番敲打敲打他并不为过,过些时日再把他调回京师就是。”
李豫:“元尚书所言正是豫心中所想。李相、裴相、颜公,三位以为如何?”
李麟、裴遵庆、颜真卿回禀道:“臣等附议。”
李豫无意中发现殿内众臣中似乎少了谁,李豫问程元振:“今日早朝可有谁请假?”
程元振回禀:“无人请假。”
正在这时,李豫和殿内众臣听到丹凤门方向传来阵阵鼓声。
李豫对当值的侍卫统领郝廷玉说:“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没过多久,郝廷玉回来禀告:“京兆尹段秀实带着数十名村民,在丹凤门外击鼓喊冤。末将已将一干人等带到殿外候命。”
李豫大概猜到段秀实前来所谓何事,心中不快,对郝廷玉说:“传!”
段秀实得知严郢因为直言进谏被贬,脱下朝服,身穿布衣,领着南村村民来到丹凤门外,拿起鼓槌,敲响登闻鼓。
十多位村民见到皇帝,纷纷下跪行礼,低着头不敢说话。唯有段秀实,一身布衣,站在村民中间,见了李豫也不行礼。
李豫觉得奇怪,问段秀实:“段爱卿,为何如此穿戴?”
段秀实回答:“段某身为京兆尹,不能为民做主,愧对陛下所托。今日卸去朝服,以草民身份向陛下请命。请陛下发还原本属于这些村民的田地,并向他们赔礼道歉。”
程元振低声对李豫说:“段秀实胆大包天,先是缺席早朝,现在又身穿布衣上殿,公然藐视陛下。”
李豫厉声问段秀实:“这些村民可有地契?”
“没有。”段秀实语出惊人,殿内众臣无不惊骇。
李豫怒道:“没有地契,你凭什么判定独孤家的田地是他们的!”
村民们吓得跪在地上发抖。
段秀实面无畏惧,义正言辞的回答:“陛下应该清楚,两年前叛军攻陷长安,地契大多被毁。下官查阅旧档,发现这一百多亩良田确实属于这些村民。”
李豫命户部尚书元载,立刻派人翻查户部档案。
一个时辰后,元载回报:“经过臣仔细查询,户部划给独孤家的一千亩良田,确有一百二十亩存有争议。由于各种原因,重新登记造册时出了差错,把农户的私田记作官田。”
精明的元载主动承担过错,奏请将农户的私田发还各家,把自己在南郊的一百二十亩良田划给独孤家。
李豫准元载所奏。村民们高呼万岁,叩谢皇恩。
段秀实板着脸说:“村民中有多人被羽林军打伤,陛下必须向村民道歉,赔偿伤者汤药支出。”
程元振怒斥段秀实:“放肆!让陛下给贱民道歉,成何体统!”
李豫自知理亏,心想息事宁人,当众臣的面,站起身对十余名村民拱手说:“此事是豫的错,豫在此请诸位父老乡亲原谅,所有伤者由户部出钱医治。”
村民们再次俯首叩地。
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下来,李豫对元载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下令褒奖。
翌日早朝,尚书左仆射刘晏从东都返回长安,向李豫禀奏:“目前关中、河南粮食短缺,臣请陛下下诏疏通漕运,将江南的粮食运往中原。”
李豫同意刘晏所请,命刘晏兼任漕运使。
刘晏继续上奏:“由于军费开支巨大,国库空虚。目前河北已经平定,请陛下考虑裁减军备,开源节流,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李豫下发敕令,命兵部尚书李光弼,兵部侍郎郭晞、马燧尽快拟定军备裁减计划,留下作战主力,撤销各地方团练使,兵士马匹全部卸甲归田,以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段秀实向李豫禀告:“河南缺粮,主要是因为战乱之后,人口锐减,土地无人耕种所致。而关中之所以缺粮,全是人祸。”
段秀实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朝臣们为此议论纷纷。
李豫有意咳了一声,众臣立刻安静下来。李豫好奇的问段秀实:“段爱卿所言何意?”
裴遵庆不停的向段秀实示意,不要说。
段秀实义无反顾的说:“以京畿道为例,相比战乱之前,京畿道所在的一府五州户数只减少了两成,然而农户自有的田亩数却减少了七成。”
李豫惊讶的问:“农户的田地到哪儿去了?”
段秀实回答:“全部到了大户豪强手中。”
李豫:“怎么会这样!”
段秀实:“臣举几个例子陛下就清楚了。陛下建极以来封赏功臣,安抚各镇节度使,共赏赐良田五万五千亩,例如:汾阳郡王郭子仪,占有良田五千亩。赵国公李宝臣,占有良田三千亩。独孤峻只是个礼部员外郎,也有良田一千五百亩。户部尚书元载,拥有良田四千亩。礼部尚书崔光远,拥有良田二千亩。还有,陛下您的妹妹和政公主和宝章公主,各拥有良田三千亩。……”
郭晞见段秀实直指自己的父亲,出列辩称:“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