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汇集了李时珍一家四代人的医药实践经验,是他家四代人心血的结晶。
(四)灵活运用古方,发展方药
李时珍在医药实践中,十分重视历史上著名医药学家所积累的经验。他
沿着前人已经开辟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灵活运用,作出新的发展,
体现推陈出新、后来居上的精神。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医药卫生条件的日益
改善,医药知识更加丰富,应当在灵活运用原有经验基础上用新的知识,充
实祖国医药学宝库。李时珍是这样认识的,并努力这样去做。
李时珍治疗一位劳动者的中满腹胀,曾灵活运用著名道人张三丰传下的
伐木丸,取得很好疗效。《绿矾·发明》记道:
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此方乃上清金蓬头祖师所传。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
木来克土, 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方能助土益元。
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一贱役中满腹胀, 果有效验。
——校点本第一册,第678 页
李时珍参照代木丸的处方,同时加入平胃散,将二方结合,“果有
效验”。利用代木丸,是因为心腹中满这一病症基本相似;加入平胃散,
是因为患者的体质、患病季节有异。借助于前人的实践经验,创造新的
经验以启发后来者,人类的认识正是这样一代一代不断发展前进的。李
时珍运用伐木丸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进一步追根寻源,探究伐木丸的
来历。他认为:“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硝石治女痨黄胆方中变化而来。”
(同上)结合实践,勇于探索,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参考古方进行大胆实验的精神,在黑豆解毒问题上也有突出表现。《黑
大豆·发明》中,李时珍谈了自己进行试验的经过。“按《养老书》云:李
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十七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又按古方称大豆
解百毒药。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校点本第三册,第1501 页)《养老书》和古方都说黑豆能消胀、解毒,李
时珍却“每试之大不然”,是不是就此作结论,推翻古方呢?他没有罢休,
坚持继续试验,结果用新的实践经验,充实了古方,“加甘草,其验乃奇”。
实际上这一经验不只是发展、充实了古方,还启发人们去思考一个新问题,
即甘草在医方中的效用。它在药方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加甘草和不加甘
草,疗效显然有别。它引人深思,在有些方剂中,甘草的作用似乎与化学变
化过程中接触剂的效用相似。一般说,在医药实践中,结果可能是多方面的,
或者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推翻原有的设想,或者修订原有的结论,甚至发
现耐人寻味的新问题。李时珍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实:科学实验同生产
实践一样,是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李时珍应用古方进行医疗实验,并不是将古方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而
是有新的发展。利用伐木丸时加了平胃散,试验黑豆的疗效时加了甘草。李
时珍由此得出一种方法论上的结论,叫做“加减法”。即以古方为基础,或
者加入新的成分,或者减去某些成分,进行创造性地试验。《本草纲目》的
《磁石·发明》项下,李时珍写下了他在使用羌活胜风汤时运用“加减法”
的事例:
慈石法水,色黑而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
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慈朱丸佐之,两目遂如故。盖慈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
水不外溢,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 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
胃生发之气,乃道家黄婆媒合婴姹之理。制方者宜窥造化之奥乎?
——校点本第一册,第584—585 页
这是一则完整的医案,对患者症状,古方的参考,加减法的运用,每种
药物的疗效所在,以及处方原理的探讨,都作了明确的叙述。这一医案
也就是李时珍在进行一次成功的实验之后,从认识论上所作的深刻总
结,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充分的说服力。
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经常修正古人的认识,使人们对某些古方、
药物的认识更臻完善。例如石南叶,在古方中本是要药,因甄权在其《药性
论》中断定食它“令人阴萎”,于是就无人敢用了。李时珍用自己研究的结
果予以澄清。指出阴萎病状绝不是由石南叶的药性造成的:
(石南叶)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甄氏《药性论》有令人
阴萎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纵, 以致萎弱。归咎于药,良可
慨也。
——《石南叶·发明》校点本第三册,第2120 页
对蕨的性质的认识,也存在类似情况。蕨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荒年人们可用
它度日。著名医药家陈藏器则认为,此物“多食消阳气。故令人睡、弱人脚”。
还引用史实说,“夷齐食蕨而夭。”从而断定它“固非良物”。李时珍认为:
“陈公之言,可谓迂哉。”他说:“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
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蕨·发明》校点本第三册,第1669
页)夷齐的夭亡,是因遭亡国之忧,饥饿而死。不应归咎于蕨。
以上事例说明,李时珍对于任何药物的性能,都通过实验进行深入考察,
如实反映;不单凭表面现象,将未经实践检验的说法,用来说明药物的性能。
李时珍大胆地修正前人的错误或片面论断,绝不是出自狂妄、武断,而
是立足于亲身反复实验,取得真知的见的基础之上,故有着雄辩的说服力。
五、坚持知行结合
李时珍特别注重知行结合。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倡知行结合,反对脱离
实际的性理空谈,有着优良传统。李时珍在科学实践中,继承发扬这一优良
传统,为发展祖国医药学做出了独到贡献。《本草纲目》的撰写过程,是知
行结合的光辉典范。李时珍在辨证论治、研究医药等方面,处处体现知行结
合精神。中医学中讲知行结合,就是要求以医学、药学理论为指导,发挥人
为主观能动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特定的炮制手段,改变方剂、药物的
性味及疗效,以适应辨证论治的要求。知行统一是李时珍精通医理、药理,
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理论指导实践,妙手起沉疴
历代著名医学家都是知行结合的典范。他们把论医同论药结合起来,用
理论指导实践,治疗各种疾病,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树立了知行统一的光辉榜
样。张仲景、陶弘景、孙思邈等大医学家,都是结合医疗实践,探讨病理、
药理,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同时,又将自己研究的医理、药理,用于指
导临证治疗,让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因此,他们都是医学家兼药物
学家。他们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著名的医学著作,同时也写了本草著
作、方药著作。李时珍步前贤的后尘,掌握精湛医术,阅读诸家本草,既精
医,又通药,强调医药结合的重要性。他写《本草纲目》,特别注重知行统
一,体用结合,每味药物后面列上“附方”,表明该药的实际应用。在“发
明”一栏,除详述该药的治病原理,还特别引述名家医案。用“附方”和“医
案”来印证药性、药理。将医与药紧密联系起来,启发人们认识药物,掌握
理论,指导实践。
《本草纲目》第一、二卷称为“序例”,主要强调研究本草科学知识要
结合实际应用。其中《十剂》、《标本阴阳》、《四时用药例》、《五腑六
脏用药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李东垣随
证用药凡例》、《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都论述医和药是如何结合的。
第三卷、第四卷题名《主治》,专门研究“百病主治药”,将方药同疾病紧
密联系起来,以病证为纲,以方药为目。病证之下,按辨证的需要,列出主
治药物;方药之下,注明功效适应证、用法、剂量,对临床辨证处方具有重
要参考指导作用。李时珍注重提高本草学的科学性,同时注意阐述其临证实
用价值,这是他从事药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继承和发扬知行结合哲学
传统的基础上,将医药理论同辨证处方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是《本草纲
目》的一个重要特点。
李时珍将总结历代著名医家的多种用药凡例、用药式,放在首要地位,
目的?
小说推荐
- 医神李十珍
- 《医神李十珍》作者:萧叔郎正文第一回 都是屁惹得祸他站在南天mén口,这个南天mén可不是泰山上的那个南天mén,而是真正上界的那个南天mén。上界又称为天界、或者神界。自上古时代,盘古开天劈地以来,就形成了三界。下界又称为凡界,或阳界、阳间等等,由人来居住。冥界又称为yīn界、或yīn间等等,是鬼
- 最新章:第514章
- 李汝珍-镜花缘
- ,镜花缘简介?第一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生?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
- 最新章:镜花缘-第132章
- 白家的珍宝 作者:李爱
- *大胖”鲜网2011.10.20完结属性分类:现代/都市生活/总受/正剧关键字:白臻双性,Np,乱 伦,YY练手之作,当不得真,结局未定,严重慎入内容主要是讲白臻的儿子白子宁回到白家,然後发现原来自己老爸是个变态,整个白家全是变态酱紫,以及双性小受白臻大叔悲催的一生。下部的内容比上部虐一些,主要是虐
- 最新章:第122章
- 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
- 作品: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 作者[美 夏因·罗伯尔 王一民 王仲民 译 内容简介 正文 原序 遗传的基本原理结果竟是异乎寻常地简单,这加强了我们的一种希望,即自然毕竟是完全可以认识的。曾被广为宣扬的认为自然界不可思议的观点,再次被证明只不过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产生的错觉。这令人鼓舞,因为,我们生活的
- 最新章:第28章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作者:沧溟水正文第1章:曲江池畔春如织(上)天宝十二年三月初三,一扫素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隐隐透出和煦温婉的光泽。从长安城至曲江池,逶迤十数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幞头袍衫神态闲适的男子,衣裳华美浓妆重彩的妇人,窄袖银带衣饰简约的少女,甚且夹杂些奇妆异扮的波斯、高昌人和昆仑奴。
- 最新章:第134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
- 作者:沧溟水第一卷 锦幕云屏曲江池畔春如织(一)天宝十二年三月初三,一扫素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隐隐透出和煦温婉的光泽。从长安城至曲江池,逶迤十数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幞头袍衫神态闲适的男子,衣裳华美浓妆重彩的妇人,窄袖银带衣饰简约的少女,甚且夹杂些奇妆异扮的波斯、高昌人和昆仑奴。虽未至辰时,东西两
- 最新章:第145章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1
- 作者:沧溟水 第一章 曲江池畔春如织(1 天宝十二年三月初三,一扫素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隐隐透出和煦温婉的光泽。从长安城至曲江池,逶迤十数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幞头袍衫神态闲适的男子,衣裳华美浓妆重彩的妇人,窄袖银带衣饰简约的少女,甚且夹杂些奇妆异扮的波斯、高昌人和昆仑奴。虽未至辰时,东西两市早已
- 最新章:第33章
- 袁世凯评传
- 《袁世凯评传》第一部分 中国人讲历史有一个传统:知人论事。袁世凯何许人也?就其一生的作为而言,他是个曹操、刘裕之流的人物,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类的枭雄。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可塑性非常大,早生五十年,他真可能做成了开国皇帝;晚生五十年,他也会是一个政治强人;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个中兴名臣或富于
- 最新章:第76章
- 韩少功评传
- 与名作家灵魂对话:韩少功评传(选载 作者:孔见城墙边上的童年(1)如果母亲没有记错的话,韩少功出生的时间应该是1953年1月1日深夜。照说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日子,街面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是很容易记住的。选择一年的第一个日子来到人间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全世界都在庆祝你的光临。不过,考虑到是阳历的新年,中国
- 最新章:第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