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第48章


羧と耄ㄌ寤峤ィ艚馑担舴直穑糁ぶ艋竦茫ò盐兆。悄愕模韵げ荒堋!奔酪院螅判薜馈4蠖绞ィザ豢芍瘛?br /> (四点整)
截断众流固然对;不截断众流也对。不打妄想对了,打妄想也对。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师击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鸡鸣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这个时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点力,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样子也是,中间不是;有些人样子是,中间也是。放不下,挑起来。我所说的,听不懂也好,他生来世,会一闻千悟,获大福报。般若道场,十分庄严,“唯大英雄能本色”,此事要有大魄力,乃大丈夫事。
不要用心太过,放松!空空洞洞。放四大,莫把捉(不管身体),寂灭性中随饮啄。(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由它去。)
此事,至诚至敬的人,大忠大孝的人,秉天地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便可以过来。修行者千千万万,见道者能有几人?见道而能成功者能有几人?书生最不容易入道,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没有办法。
(问法师--)
和尚,心中有何疑处?修行有无进步?(答:不见好。)怎么不好?(答:心中尚不清净。)清净不是道,道不在清净上,清净亦是道,但是那个清净不是道。参禅就是要起疑情,你多少年来修行,总是求清净,求定,要放开心来参这个能清能净的东西,不要参枯禅。当你在清净的时候,那个能清净的是谁?赶快找出它来,不能入宝山空手而回。杨居士说清净心,其实清净亦无心。鲁居士爱护你,希望你成一个大宗师。你要努力去参啊。(师击香板一下――)
老子曰:“大音希声”,韩居士你想听法吗?哼!我已经说了半天了,可惜你听不到。这个世界上,找一人活死人还找不到,活死人才能大活啊!(师击香板一下――)
你看哪!就是这一下,万籁俱寂,无所谓清净,无所谓不清净,要在这上面看准了它。
(晚上七点二十分)
下午拈提《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人有诚心,天有报应,人有善心,天有感应。不起此座,可以成佛。什么办法呢?就是这样坦然而住,就可以成佛。和尚要参一个“谁”字。善恶之分只在一念之间,此心正,此理正,负尽天下人也没大患。此心不正,此理不正,作善事也有咎。
从理入者,如萧先生;从行入者,如杨管老。从理入者,就是坦坦然,没有事。此事必须要切实用功,“不遇明师莫强猜”。好好依止上师,把以前那些佛法都要丢掉,重新来过。一念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好好坐一枝香。
皇天不负苦心人,要至诚至敬,好好用功修行啊!像开玩笑样子学佛,一辈子也学不成功的。
(晚上九点整)
项教官今天如何?
项答:今早老师打香板时,忽见一片光明,身心愉快,但是很快就丢掉了。下午有一次打坐,看到很热闹的大街,又有人打麻将牌,很快就看不到了,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师云:打香板见到光明身心愉快,是光影门头。看到大街和打牌,是习气呈现,把他丢掉最好。
鲁居士今天怎样?
鲁答:今天下午行香时,刚刚绕佛一圈,腿就软了,只好下来休息,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师云:这是气机初动之相,你们老年人受不了,所以要坐下来养它。你几十年来学佛,跟我打七多少次,护法济贫行善,这些年所求的气脉,难以发动,只因般若不足。
韩居士今天怎么样?
韩答:今晚坐香时,两腿两手好像用绳子捆起来的样子,浑身蒸热,呼吸有些不匀,因为老师训示我们不要修整,我就没有去管他。不知怎样呼吸逐渐粗起来,好像喘息一样,竟克制不住,后来老师用手按我头顶,命令我把呼吸调匀,我就慢慢把它调匀了。后来右脚如被火烫一样,一会儿就好了。在这一段时间里,内心明明白白,外面一切声音动作清清楚楚,身体内部的变化,也非常清楚,就是妄念自然没有了。在下座开静以后老师曾问我,看到个什么?我说什么也没有。
师笑笑说:你昨天问我,怎样修行,就照这样去修行就好了。
第五天………习禅录影
第五天……农历正月初六
禅宗又名般若宗,也叫达摩宗。禅那就是禅定,三藏十二部经典,离不开思维修,也就是禅定。大乘六度是禅定成功才能得智慧般若;小乘也是戒定为基才能得慧。因为习定以后,气机才能发动,才能得定。古来祖师机锋转语中,很多讲的气脉,你不经验过,就不会懂。身心的修法,各宗派虽然不同,但都是讲的这个。而个人业力不同,知见不同,知识不同,身体不同,所以现象也就不同。
如何修?久坐必有禅。真正佛法并不只是“坐”,可是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要把过去一些世间知见,一切佛法道理都丢掉,硬是要“久坐”,才能有所成就。佛法要能抵得住最大的病痛穷苦,而一切知见,没有真功夫都抵挡不住最苦的磨难。
朋友之道,在规过劝善,在这个打七时间,我都是真心奉劝。我不轻易印证人,如果轻易许人,便会害了别人,自己也犯了大妄语戒。真正发了道心,为自己也好,为了生死也好,为救世也好,要好好发心,好好用功,此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将相能征服天下人,而不能征服自己这个心念。非大丈夫、非真英雄是对付不了这个心念的。各位呀!发个勇猛精进心吧!
古德说:“味到真时唯是淡”,修行亦复如是。“天向一中分造化,道于心上起经纶。”注意这个“一”字和“心”字。修道者,修此心也。修行深入后,起用,就可以神通变化。见道而不能起用,那还不是你的,一定要哄他,不离开他,久而久之,就可以起用了。
禅宗自达摩祖师以来,都主张平实。到六祖讲用功,讲境界,也非常平实。六祖以后的祖师们,怕修行人执著用功的境界,所以不讲这些,而诗偈大行。到唐末宋初以后,便以奇特(奇言妙语)为高,以四句八句为主,大家都在猜谜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黄、杨、鲁三居士近乎初禅定境,进一步可以得小果。会不会掉呢?功用境界非究竟法,当然怕掉了,但是也离不开功用境界。一般人以为打坐就是禅,其实是大错。我们也不是学禅,只是要立志学佛。立此大志,不达目的不止,要发大心,好好地坐一枝香。
外道打坐,有的也可以一坐几个钟头。但是那和见道以后的一坐几个钟头不同。外道的打坐是练出来的,与这个不同。昨天晚上有一位居士很像见道。但是据我看来并不是,只是似是而非,可是离见道也不远了。所以杨管老问我,那位是不是见道,我说不是见道。我绝不乱盖冬瓜印子的,出世间法绝不可以乱送人情的,如果我乱许可他。他自己明白,他知道我说的不对,岂不是骗了他?他不会受骗的,那么我这个金字招牌可就倒下来了。世间法有时可以送送人情,般若心印,不会乱送的。
昨天讲到见道之事,达摩祖师有两个路子,一个是理上入,行持功力没有到,容易退失。从他悟理,非是家珍。靠别人,稳不住。古人又说:“悟后起修”,也就是见道以后再加上行持。第二个是行上入,杨管老居士是行上入。如何谓之入呢?身心证验。道家的与密宗的都对(身上用功),也都不对。了无一物可得,一片光明,就是佛的路子。杨管老两次现前,但所见的理不深入,功夫还会丢掉。行上入的有好处。但是要精研教理,补其不足。萧先生昨天只是理上入,不是浑身滚进来。
近几年来,有许多人得少为足,狂傲得不得了,不求更上一层楼。又有人以为我有密法不肯传人,或偷、或抄,不光明,不是学佛学道。你不至诚恳切地问我,我只好不讲;你不懂就要问,有什么可以害羞的?肯真心问的,我就讲,我岂是有所偏爱呢?
平静的时候,妄念提都提不起来,但偶一不慎,喜怒哀乐之情发起来,更厉害,此心不能安,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修行必然的经过。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觉,到金刚喻定,破最后一品五明,才到如来果位,此渐修之路也,岂有那么容易呀?修行人要“防微杜渐”,此心不能安,是你气机没有归元,触到你的感官,所以不得安。凡夫心脉只开一脉,到八脉具开时,气机动得更厉害,佛经里都有对治法门,用之皆有效。密宗用戏曼歌舞来疏解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