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北灭隋唐》第731章


杨广任命李渊为河东行军副总管后,从关中之地再次征募府兵、青壮,加上驻守关中长安的一部分隋军,组建起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从风陵渡迅速北上前去支援王仁恭。
夏国似乎早就知道了杨广的每一条命令,就在李渊刚刚渡过黄河北上的时候,夏军就对包围圈中的王仁恭所部发起猛攻,当李渊率军紧赶慢赶到达太原郡的时候王仁恭所部已经全部覆没。
于是结下来李渊名正言顺的成为河东行军大总管,接管了太原郡的防务,而夏军接下来也没有继续南下攻打太原郡,于是隋夏双方都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了上谷郡,那里于仲文已经在跟夏军全面交战了。
因为夏国在辽东之战结束后,也逐步的复原了大批的军队,在涿郡、上谷郡一带与隋军作战的夏军只有五十万人,所以双方之间的战争进展的并不快速。
当然了这也跟夏国在很大程度上拿着隋军当陪练有关系。
夏国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在王泽称帝后的五年时间里居然都没有发生什么大战,这对于夏国军队来说非常不妙,毕竟军队只有在铁与火之中才能成长成为真正的军队。
看似目前夏军依然威名赫赫,没有任何敌人敢对阵夏军,但那是因为夏军目前还有大量的老兵和基层军官都是连续数十年的战斗中一步步杀出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夏军骨干。
随着日后老兵退役,大量没有经历过大战的新兵不断进入军队,哪怕夏国丝毫没有放松对军队的训练,但是时间长久没有经过战争,军队的战斗力就必然会下降,只有通过不断的战争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依然强大。
这也是目前夏国为何不愿迅速击败隋军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么好的陪练还是太难找了,哪怕是吐蕃人能够跟夏军在西平郡和河西走廊打的如胶似漆,也是因为夏国打着陪练的主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夏国希望不断的在低海拔地区不断消耗吐蕃的有生力量,吐蕃毕竟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家,根据情报推算整个吐蕃的人口绝对不会超过二百万人。
这还是在计算了其吞并吐谷浑之后吐蕃的全部人口,也就意味着吐蕃最多拥有五十万青壮,因此吐蕃的青壮男子消耗一个,他的力量就会降低一分,目前吐蕃已经算得上拼命,而夏国还是游刃有余。
其实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也能猜出来夏国的这个打算,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吐蕃人刚刚强大起来,积淀的底蕴还不够。
吐蕃人现在是一穷二白,除了一条烂命啥都没有了,所以哪怕他看着一条条英勇的吐蕃勇士死在战场上,也只能硬着心思去坚持与夏国人作战,他堵得就是夏军不能长期在高原上作战。
除了坚持跟夏军作战外,囊日论赞还打着与隋帝国和亲的主意,隋帝国拥有的财力还有强大的技术都让他垂涎若渴。
如果能够借着跟隋帝国和亲的机会获得大量的工匠和军事技术,那么吐蕃的国力就会得到一个极大的跳跃,目前帮助夏国牵制住自己的羊同、象雄、东羌女国都根本不是问题。
在原本历史上囊日论赞死前就遗憾的对松赞干布说,自己最期盼的事情就是与中国和亲,这样吐蕃才能成为最强大的帝国。
事实也证明了囊日论赞的分析,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前吐蕃虽然能够威胁到唐朝,但也只是高原上众多国家中的一个。
而通过迎娶文成公主获得大量工匠技术后,吐蕃不仅迅速攻灭了高原上的其他国家,还一跃成为能够击败唐朝的超级强国。
很快囊日论赞再次派出使节,向隋炀帝杨广请求迎娶公主。
第597章 杨玄感造反() 
推荐锦衣传奇,好友胡家大少爷的书,虽然字数还不多,不过写的比较精,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囊日论赞早在即位之初就有了与中原帝国和亲的念头。
不过当时吐蕃的势力还在唐古拉山脉以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一带厮混,整日的跟苏毗等小部落打仗,一直到趁着隋帝国战败吐蕃夺取了吐谷浑故地后,才觉得有了这个资本,
虽然现在囊日论赞依然只是一个偏远小国的赞普,但他却自视甚高,吐蕃派出的使节一开始就对隋帝国君臣明言,自己赞普要迎娶的并不是什么被封为公主的平民女子,而是皇室的真正公主才行。
当杨广听到吐蕃使节提出要自己将亲生女儿嫁给他们时,真的是给气坏了。
他平生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南阳公主早就在开皇十九年就嫁给了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二女儿现在还比较年幼,在原来的历史中将会被杨广许配给自己表弟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也就是李世民的杨妃,李恪就是她与李世民的孩子。
这时杨广听到囊日论赞一个年近四十的野蛮酋首,居然要求自己将才十岁的小女儿嫁给他,这让杨广非常愤怒,他可以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对自己的妻子
、女儿还是很维护的。
很快骄横无礼的吐蕃使者被愤怒的杨广驱逐出长安城,虽然也有一些大臣建议哪怕不答应吐蕃人的请求,也要好生招待吐蕃使节,不过杨广并没有采纳这些人的建议。
这条消息很快被王泽安排在杨广身边的奸细传到了夏国,王泽为此叹息吐蕃在未来百多年中的强大并不是没有道理,拥有了这么长远眼光的领导人,一个国家和势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得知隋帝大怒,使者被无礼驱逐回来,囊日论赞并没有因为被拒绝而气馁,毕竟他也知道隋帝国中原天子的女儿怎么会轻易下嫁自己呢?更何况自己也是才知道皇帝的长女已经出嫁,没有出嫁的女孩才十岁。
接下来囊日论赞一边再次派出其他使者向杨广请求可以迎娶其他宗室女,一边则是趁着夏军因为隋军调动产生的空档,调集大军从原吐谷浑四郡之一的枹罕郡一带威胁临洮、金城两郡。
临洮、金城两郡是防守关中之地的关键门户,一旦这里失守陇西郡就全部呈现在吐蕃大军面前,这样一来吐蕃大军甚至就可以顺着渭水一路东进,席卷整个关中之地,甚至威胁到长安城。
哪怕目前杨广已经常驻东都洛阳,但是长安城毕竟是大隋帝国的国都,一旦沦陷后果不堪设想,这下让整个隋帝国再次紧张起来,毕竟隋军大多数新建立的新兵,战斗力远远不如吐蕃久经战阵的老兵强。
看到吐蕃人忽然大军压境,大有一副隋帝国不答应和亲就要跟夏国联手攻打隋帝国的势头,让驻守在金城、临洮一带的陇右行军大总管杨义臣不得不紧急调兵防守,同时向杨广不断发出急报。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广不得不犹豫了,面对着夏国和吐蕃的同时威胁,似乎先答应吐蕃的请求跟吐蕃联合起来对付夏国才是正解。
很快隋帝国宗室中总算找出来一个姿容颇佳的庶出女儿,这样再找出来大量工匠、财富做陪嫁就能解决这个大问题了。
可是事情往往充满了变数,刚刚解决了吐蕃的威胁这时河北方向却又出了一个天大的问题。
近两个月来于仲文率领数十万大军不断给对面的夏军当陪练,看上去打的也是不分胜负似乎很厉害的样子,顺便多少也让不明真相的隋帝国民众渐渐对自己的国家恢复了一点信心。
然而不管是于仲文还是杨广都知道怎么回事,不过他们也只能一面锻炼大军的战斗力同时继续扩军。
如果这样下去隋帝国勉强还能坚持,可就在这个时候原本负责近百万隋军后勤辎重的杨玄感居然突然在魏郡(邺城)起兵造反了。
自从杨素死后杨氏家族就不断遭到杨广的压制,杨玄感作为杨素的长子当然受了不少气,因此他早就心怀不满了,在魏郡起兵后他占领了城内存储的大量隋帝国军械辎重,然后以本部两万人为基础迅速招降了魏郡、东郡周围的隋军。
基于杨玄感的勇力,杨素的余荫,甚至还有关陇鲜卑军事集团其他势力的鼓动,魏郡附近的各路隋军居然纷纷归附,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他居然就拥有了十多万大军。
在杨玄感造反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可忽视,那就是隋帝国蒲山公李密,在很大程度上李密起着杨玄感军师的作用,而杨玄感能够最终下定决心起兵造反也是受到他的鼓动。
在杨玄感起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魏郡后,李密对他的第一建议就是立刻北上攻打于仲文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