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北灭隋唐》第732章


在杨玄感起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魏郡后,李密对他的第一建议就是立刻北上攻打于仲文大军的后路,一面招降那数十万隋军扩充实力,一面向夏国称臣获得夏国的支持。
李密向杨玄感建议,招降那数十万隋军后就可以拥军割据大河以北,一边谋求发展同时联络关中之地对杨广不满的势力,之后再以数十万之众全力攻打东都洛阳,这样一来帝王霸业可成。
然而杨玄感其他的事情都好说,偏偏对这一条不愿意听从,因为这些年来他受到杨广的憋屈太多了,因此他只采取了李密给他的第二条计策,那就是挥军直取洛阳捉拿杨广。
对于杨玄感来说,只要拿下来杨广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另外东都洛阳有大量的军械兵器,这里的常平仓、洛口仓等十几个大粮仓存储的粮食足可以供养数十万大军食用十年以上,眼看乱世将至拥有粮食和军械才是最重要的。
杨玄感一面以自己的弟弟杨积善率领两万多大军继续驻守魏郡,并且截断了于仲文大军的后路,他自己则是率领十二万大军沿着黄河向东都洛阳而来,沿途郡县官员纷纷逃亡,不过向其投诚的官员也不少。
大量官员投靠杨玄感的消息传来让杨广非常愤怒,不过更让他担忧不已,因为这时整个东都仅仅只有八万大军防守,而且里面充斥着当初杨素死前的门生旧部,一旦杨玄感攻打很难保证这些军队不会叛乱。
这一刻杨广身边除了宇文化及等少数几名将领外,居然已经抽不出什么人手来敌对杨玄感。
更让杨广觉得委屈的是,虽然自己在杨素死后因为忌惮杨素的影响力对杨素家族进行很大程度上的压制,但是杨广自觉也在金钱、物资等方面进行了足够的补偿。
哪怕其他人第一个造反都正常,但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杨玄感会在这个关头造反,杨广命令魏猛紧守荥阳防守住这个洛阳的门户城池,同时以重金在洛阳城内河周围招募士兵。
虽然短短数日内又招募到十万士兵,不过这些以小贩、苦力、码头工人、流民组成的军队根本不能立刻形成战斗力,杨广需要更多地时间来将这些人训练成堪用的军队。
眼看着杨玄感大军越来越近,幸好就在关键时刻原本是梁郡太守的张须陀居然率领一万多郡兵紧急驰援位置非常重要的荥阳郡,在这里联合魏猛那一万多守军拼死挡住了杨玄感率领的十二万大军。
杨玄感的大军毕竟有十几万人,张须陀带来的士兵和城池内原本就有的军队加起来也只有两万多人,因此在拼死坚守了三日后城内已经渐渐防守不住,杨玄感为了尽快攻克城池,甚至允诺城破后屠城三日。
这下可把隋军士兵们给刺激到了,他们更加拼死的发起进攻,幸好这时杨广的两个儿子代王杨侑、越王杨侗紧急率兵回援,就在杨玄感即将攻破城池的那一刻从背后发起攻势。
杨玄感万万没有料到两人居然能够这么快就赶来救援,之前杨玄感大军就已经激战数日这时被背后狠狠一击不得不战败而逃。
对于杨玄感的叛变杨广格外的愤怒,派出大军不断追杀,尤其是以禁军将领王世充最为勇猛,最终在黎阳郡击败了前来救援杨玄感的杨积善,在黄河边的一个芦苇荡将杨玄感逼死,杨积善被擒。
随着杨玄感的死去,东都洛阳的威胁终于被全面解除,但是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叛乱对隋帝国简直是致命一击。
原本上谷郡的夏军还有心思陪于仲文所部轮战,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可是当于仲文所部因为杨玄感所部造反而军心混乱时,夏军再也没有心思陪隋军锻炼了。
在数十万夏军一通组合拳下来,还剩余的五十万隋军一下就崩溃掉,虽然夏军并没有大举南下,不过还是俘获了三十多万战俘,仅有数万人战死,其他十多万人都溃散一空,连大将于仲文都在混乱中不知所踪。
因为于仲文所部的溃败,导致隋帝国在河北的军事力量溃散一空,哪怕夏军并没有趁势南下,杨广也必须迅速补充好这里的军事力量。
可这时隋帝国因为之前的一系列强征青壮,民众们对参军都充满了厌恶,面对着无休止的征兵,终于有人当了出头鸟牵起了反旗。
这个人不是其他人,还是知世郎王薄。
第598章 尘烟四起()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在原本历史上,随着隋炀帝杨广失去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的支持,加上他好大喜功大兴宫室、无休止的徭役以及三次征伐高句丽的不断失败,让整个隋帝国民怨沸腾。
当王薄第一个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带头反抗隋帝国的统治时,将整个大隋帝国的造反旗号带头举起,从此开始了造反有理,带头造反的伟业,轰轰烈烈的隋末乱世开始了,也将盛极一时的隋帝国彻底毁灭。
在王泽之前的设想中,如今的历史已经被自己改变的乱七八糟,虽然隋帝国因为杨广的一番折腾必然还会有人造反,可是他根本没有料到居然第一个举旗造反的人依然是王薄。
因为当初王泽与王勇两父子就是在占据了整个三齐之地,并且在周边各地折腾了数十年,甚至还把包括三齐在内整个黄河下游的人口几乎全部迁徙到了夏国,一直到如今这些区域都是隋帝国人口比较稀少的地方。
王薄原本历史上就是三齐之地长白山(章丘一带)人士,按说他早就应该在王勇父子对当地民众的大迁徙中迁移到夏国定居,最终成为夏国的国民。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护王泽父子的统治,因为王薄并不是贫困家庭出身,而是当初占据长白山非法冶炼钢铁的当地豪强出身,虽然历史上很多人将其归纳为铁匠,那王薄的家庭也是势力极大的铁匠。
因为长白山地区在三齐之地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冶铁基地,在王泽父子夺取长白山铁矿后,王薄的父祖也跟其他三齐豪强一样纷纷逃往三齐之外的地方,其父祖就逃到了颖水北岸的淮阳郡。
拥有较多财富和冶铁技术的王薄父祖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慢慢的在当地发展起来,不过他们毕竟是客居他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隋帝国官府和当地豪强的排挤。
尤其是在目前隋帝国为了增加自己的军事实力不断的增加赋税的情况下,不要说隋帝国普通的自耕农,就连王薄家庭这种颇有家资的客姓同样遭到无休止的索取,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家产折损大半。
隋帝国一系列的征伐、战败以及杨广、地方官员、地方豪强们无休止的盘剥下,隋帝国的民众们心里早就已经充满了怒火,这些怒火只等着一个机会就会爆发出来。
之前杨玄感虽然也叛变造反,但是他只是代表着隋帝国内部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对杨广的反对,而王薄虽然也是豪强出生,不过在事实上算得上是隋帝国基层民众的爆发。
王薄在淮阳第一个带头造反,自称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知世郎,杀死郡县官员和本地有仇怨的豪强,将土地平分给本地百姓,四周盗匪、百姓纷纷投奔。
短短十余日时间里就拥有了两万多部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不甘寂寞的豪杰都来投奔,这个数量还在继续迅速增加。
王薄的实力原本不算强大,哪怕任何一个郡的郡兵都能击败他,但是这时因为杨玄感的造反让杨广对自己的安全很是担忧,因此他居然将洛阳周围郡县的郡兵抽调大半去了洛阳,这就导致周边郡县变得很空虚。
这就导致本来实力并不强大的王薄居然能够接连击败前来进剿的谯郡、汝南郡的郡兵,从而声名大噪归附他的人更加多起来,而随着王薄的声名鹊起各路造反势力也纷纷抬头起来。
王薄起事后一开始杨广还不在意,只是督促各郡进剿,等到王薄声名大噪实力变强后想要剿灭,他却无力的发现整个隋帝国都已经陷入到了一个尘烟四起的危险境地。
这时派遣大军前去围剿王薄的意义已经没有那么大,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薄已经不是实力最大的一伙反抗势力,这时大河以南最大的反抗势力已经是翟让和李密率领的瓦岗军。
原本翟让在东都担任法曹(负责司法的小官),因罪入狱当斩,不过却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