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第191章


1804年5月,30岁的刘易斯和33岁的克拉克带着这支队伍离开北路易斯安那的圣路易斯城,划着一条大船两条小船,沿密苏里河逆流而上,开始了他们长达两年半的行程,也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故事——“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很多人私下里担心再也见不到他们生还,因为他们要去一个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一些现代学者甚至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次旅行的难度无异于送人上月球。即使没有那么夸张,他们面对的困难也是今天的“驴友”们无法想象的。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们踪迹皆无,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唯一表示他们还活着的迹象是在1805年春刘易斯派人带给杰斐逊一包他们采集的动物皮毛和骨骼。杰斐逊很激动,在白宫中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摆放这些从西部来的标本,供所有的客人参观。后来又陆陆续续越搞越多,整个总统府都快成博物馆了。
这次远征是秘密进行的,但还是有一位大牌西班牙间谍——路易斯安那的美军总司令詹姆斯威尔金森,把消息透露给西班牙。西班牙派人拦截,但太晚了,没有成功。刘易斯和克拉克以军法管理他们的队伍。比如,有人晚上站岗时打瞌睡,刘易斯和军官们组成临时军事法庭,判罚此人100鞭子,一下都不能少。尽管是军事行动,但刘易斯显然没有让杰斐逊的心血白费。他们每到一处都画出详尽的地图,不厌其烦地记录沿途的所见所闻,采集种子和动植物标本。有一次,他们竟然挖出一副十几米长的恐龙骨架。他们的记录不算有文采,这俩哥们儿拼写很成问题,克拉克能把同一个单词拼出27种样子,刘易斯看到美景一激动会写下一大篇不加标点符号、没有主语谓语的“长句”。但是,他们一天都没有懈怠过。正是从他们琐碎的流水账里,从他们满是语法错误的日记里,人们看到了浩浩荡荡的密苏里河,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密西西比河大平原,看到了气象万千的黄石地区。小伙伴们被西部的美景惊呆了。郁郁葱葱的草原上有成千上万的野牛,水边有河狸,森林中有毛茸茸的山羊,长着硕大犄角的绵羊,五颜六色的鸟儿,当然,还有熊。他们本来觉得咱有枪咱怕谁,但一只熊崽就让刘易斯他们知道了人类可以跑多快或爬树需要几秒钟,打死一只熊可不是一枪能解决的问题。
远征队一路的艰辛似乎永无尽头。他们无数次要拖着船往上游走,无数次面临断粮的危险,无数次经历各种疾病。他们打猎、捕鱼、烧烤、炼油、采集可吃的植物。尽管他们训练有素、准备充足,但如果得不到帮助,他们是不可能完成这次旅行的。那些帮助来自印第安人。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印第安人几乎与世隔绝。虽然他们偶尔跟欧洲的毛皮商人做生意,但基本上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远征队先后与二十多个印第安人部落相遇。刘易斯和克拉克表现了出色的外交技巧,用诚意化解了敌意。他们把“印第安和平币”交给部落首领们,还有工具、锅碗瓢盆、玻璃球等礼物。当然,也有剑拔弩张的时候。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刘易斯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开枪示威,吓退敌人。幸运的是,这个地区的印第安人似乎不打算与任何人为敌。一路走来,远征队基本上受到了印第安人的欢迎和款待,还有好几个印第安人为他们做向导和翻译。如果这些印第安人知道了东部印第安人的遭遇,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将在美国人的西进浪潮中遭遇灭顶之灾,他们还会善待这些不速之客吗?
1804年11月,远征队遇到了此行中最重要的印第安人:“肖肖尼族”女孩萨卡加维亚。萨卡加维亚16岁,是法国皮货商人夏博诺的妻子,当时已怀孕大约6个月。远征队雇用夏博诺做翻译兼向导,萨卡加维亚跟着丈夫一起来了。事实证明,夏博诺是个懒虫,真正起作用的是萨卡加维亚。因冬天来临,刘易斯决定在曼丹村附近建造曼丹堡,准备在那里过冬。1805年2月,萨卡加维亚在曼丹堡生下一个男孩,这是远征队最年轻的成员。4月,远征队离开曼丹堡,萨卡加维亚背着她刚满两个月的儿子随行。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他们来到密苏里河的源头,看到了著名的密苏里河大瀑布。大瀑布由五个阶梯式瀑布组成,从最上面到最底下落差187米,波澜壮阔,让人头晕目眩。刘易斯都看傻了,在日记中语无伦次地描述了这个地理奇观。这是他看到的最壮丽的景色。
到了密苏里的源头,按照弗吉尼亚人的说法,离太平洋就应该不远了。那个“西北通道”在哪儿呢?刘易斯决定带一个四五人的小分队去探路。当小分队越过大瀑布,登上它背后的山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浩瀚的太平洋,也不是什么“西北通道”,而是绵延不绝的落基山脉。刘易斯和他的队员们真想坐在地上大哭一场。他们终于明白,所谓的“西北通道”只存在于弗吉尼亚人的梦中,新大陆没有贯穿东西的大河。
刘易斯和队员们看惯了东部古老的阿巴拉契亚山,岁月的沧桑让它不再锋芒毕露。年轻的落基山却高大挺拔,直入云霄。山下森林密布,山顶白雪皑皑,从北往南绵延4800公里,像巨大的屏风挡在远征队面前,屏风上写着两个字:绝望。谁也不知道山的另一边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再往前走就是美、英、西、俄都在“声索”的俄勒冈,没有人能保护他们。刘易斯的决定是:继续。没有“西北通道”,我也要去太平洋。
既然水道走不通,他们只能上岸。他们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走出落基山,否则将冻饿而死。幸好萨卡加维亚从小生活在附近的地区,对路还算熟。可是,再熟也得有交通工具。远征队沿途已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和资料,不能扔下。他们需要马。但是,到哪找马呢?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群肖肖尼族印第安人路过他们的营地。萨卡加维亚跟那个领头的年轻人聊了几句后忽然激动得大叫起来,原来他竟是她多年未见的哥哥!萨卡加维亚小时候被另一个部落掠走,一直骨肉分离,今天老天开眼,让她与亲人团聚。刘易斯和克拉克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萨卡加维亚的哥哥感谢远征队为他们兄妹重逢创造了机会,结果,刘易斯他们得到了二十多匹马。
远征队肩背手提、连拖带拽地翻越大雪山。崎岖的道路、刺骨的寒风和似乎永无尽头的一座又一座山峦好几次让他们心生退意。但是,每当他们看到萨卡加维亚带着她的幼儿和他们一起翻山越岭,他们都会被生命的奇迹感动。往前一步,再往前一步。10月,他们终于再次看到河流,这是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和蛇河。远征开始以来第一次,他们可以顺流而下了。1805年11月20日,在哥伦比亚河的入海口,他们看到了太平洋。克拉克在日记中写道:“看到海啦!万岁!”
刘易斯在石头上、树上和他们修建的堡垒上刻上“美国”的名字和时间,插上星条旗,宣布这片土地归美国所有(今天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然后,他们投票表决是否在哥伦比亚河南岸过冬。破天荒第一次,女人(萨卡加维亚)和奴隶(约克)也被允许投票。在营地中,他们第一次领略了西海岸温和又潮湿的冬天。3个月中只有12天没下雨,那久违的阳光勾起了队员们的思乡之情。他们要回家了。
1806年3月22日,远征队告别萨卡加维亚,踏上回家的路。他们中大部分人再也没见过她,但她已经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回家的路比来时轻松,因为可以顺密苏里河而下。9月23日,他们回到圣路易斯,完成了2年4个月零10天的远行。远征队行程1。3万公里,画了140幅地图,记了13本日记,发现了200多个新物种,带回几十包动植物标本和种子。在他们与二十多个印第安人部落的交往中,只有一次武装冲突;在艰苦的旅途中,只有一位队员因病而死,其余的人安然无恙。由此可见,刘易斯和克拉克是多么出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探险,不仅因为它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开疆拓土的尝试,更因为它启发人们挑战未知。也许,整个行动的起因是错的,因为“西北通道”根本不存在;也许,它的结论也是错的,因为刘易斯和克拉克认为大平原土地贫瘠。但正是那无凭无据的希望和茫然失措的无知让他们创造了历史。当年的哥伦布就是在寻找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