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上将》第25章


曹纯听完已经明白了宇文宪的意思,他说:“此策可行,只是将军打算以何等标准选拔?”
宇文宪将自己的选拔标准告诉曹纯后,曹纯连连摇头:“此等标准过于严苛,若按将军之法,莫说五百人,能凑足半数都有些困难。”
宇文宪却坚持道:“正因标准严苛,故所选出者必定战力强悍。若是果真凑不足五百人,那便取此标准以下成绩最优者补之。且此营训练强度也要比普通士卒更大,至于如何训练,我也有了初步计划。
曹纯虽然并不看好,但他也知道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若是有这样一支战力强悍的部队,那么在实战中,说不定在己方处于劣势时扭转乾坤。
翌日,宇文宪便强制下令命五部校尉按照他的标准在各自部队中进行尖兵的选拔。三日后,所有选拔全部完成,其结果比曹纯料想的还糟糕,因为通过选拔的才一百五十二人,而且多数都是勉强达到“及格线”。
宇文宪也对这个情况出乎意料,不过转念一想他也就释怀了。毕竟他的五千人也只不过是曹操十几万大军中的普通部队,并非精锐。
于是,宇文宪便按照原定的计划,将及格线以下的人往上填补至满编五百人。同时宣布新成立的这支部队暂不设置统帅,而是由副将曹纯直辖。
而后,宇文宪便和曹纯重新拟定了训练计划。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宇文宪将这五百人集中起来,给他们训话。
宇文宪说:“各位弟兄,你们都是从五千人中挑选出来的,你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这说明你们个个都是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精兵。但是,这还不够,为什么?因为你们还不是精兵中的精兵,强者中的强者!”
宇文宪此话一出,下面便有些人窃窃私语,宇文宪都看在眼里,他又接着说:“我本来打算将新成立的这个营称为‘尖兵营’,什么是尖兵?大家都见过长枪,枪刃上什么地方最锋利和尖锐?毫无疑问是枪尖!如果整支军队就像一杆长枪,那你们就是那个枪尖!你们要比所有的军队都最先插入敌人的心脏,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可是,如果这杆枪不够锋利,一枪刺不死敌人,那就说明这杆枪的枪尖该重新打磨了。”
下面的士兵已经有不少人听出了宇文宪是在暗指他们战斗力不行,还需要加强训练。但有些人却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宇文宪的话是在贬低他们,尤其是那少数比较轻松就通过选拔的人。
宇文宪又说:“你们当中虽然有比较轻松就通过了选拔的人,但那个选拔标准只是一个门槛而已,一个让你跨入这个尖兵营的门槛。而不是一个证明,证明你已经是精兵中的精兵了,所以你们这些人都给我收起你的傲气。还有哪些虽然通过选拔,但只是勉强达到的人就更没有资格自以为是了。至于那些没通过却站在这里的人,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宇文宪说到这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从今日起,尖兵营正式成立,全营没有队率、屯长、军候,全营分为五十什,每什选拔成绩最好者任什长。每月底都会考核一次,成绩分‘甲、乙、丙、丁’四等,成绩为‘丁’者离开尖兵营。其他未站在这里的四万五千人同样每月考核一次,达到同样的标准,他们也会进入尖兵营。还有,什长自身考核成绩若是达不到全什平均水平,便撤销该什长职务,另选一人担任。三个月后,我会从什长中提拔出队率,空缺出的什长位置从成绩上等者挑选。六个月后,我会从屯长中提拔一人为尖兵校尉作为尖兵营的统帅。队率和屯长任职期间同什长一样,考核成绩未及本队、屯者职降一级。”
宇文宪说完后,便将话语权交给了曹纯。
曹纯说:“尖兵营训练将比你们以往的训练强度更大,也更加严格,军法军纪同样与以往不同。我将亲自担任‘总教官’一职,我身后这数十人叫做‘执法队’。但凡触碰尖兵营军纪者,一律严惩不贷。”
随后,曹纯宣布了五十名什长的任命,并宣读了尖兵营的《尖兵营禁律》,这是宇文宪结合了这个时代的军法和后世军规条例并进行精简后的产物。
处理完这件事后,宇文宪又回到了营帐里,开始定制尖兵营未来一年的训练大纲。
第24章 献帝东归() 
宇文宪为了训练“尖兵营”,再度启用了曾经尝试过的后世训练方法。起初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在经过了一个多月后,曹纯就向宇文宪反应,说士兵厌训的情绪越来越严重。
“这是为什么呢?”宇文宪一时没有头绪,便决定和曹纯一同前往尖兵营“实地勘察”。
宇文宪进了尖兵营的统帅营帐后,对曹纯说:“子和,你去把所有的什长叫到这里来。”
曹纯领命而出,不一会,原本还显得宽敞的营帐里就挤得到处都是人了。
宇文宪开门见山,直接就问他们说:“你们都跟我说说最近士兵们的情绪如何,士气如何。”
一开始没有人开腔,等了半刻,才有一个人率先开口说:“禀将军,别的什我不太清楚,但我们什的其他九个弟兄最近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的。而且还有训练时无精打采,平时却个个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还有……”
那人说道这里便停了下来,似乎是不敢在说下去,宇文宪当然不会就这样算了,他追问道:“还有什么?说下去,我不想听假话。”
那人壮着胆子又接着:“还有几个兄弟说想退出尖兵营。”
那人说完便又把头缩了回去,完全没有了一开始的那个胆色了。
宇文宪扫了一眼在场的几十个什长,问道:“其他什也是这样的情况吗?”
之前一句话都不敢说的什长们这时才小声附和,宇文宪又问道:“你们有没有问过他们原因?”
这时,在场又是一片寂静,宇文宪见他们不说话气得用拳头砸了一下桌案,其他什长顿时噤若寒蝉。曹纯好似思考了一番后,对宇文宪说:“将军,或许和伙食有关。”
宇文宪一听到“伙食”两个字顿时就明白了,心里暗道:“原来如此,后世军队伙食明显好于现在。更何况,就连后世军队的后勤供给都有区分普通部队和特殊部队。尖兵营训练量远大于其他士卒,但伙食却一样,看来是身体能量消耗过大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所以导致了士兵们厌训。”
宇文宪一时激动,对曹纯说:“还是子和机敏!”可是话音刚落,宇文宪又说了句:“可是怎么解决呢?”
曹纯也觉得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粮草供给都是定量的,如今若想改善尖兵营的伙食,的确有些难办。”
宇文宪这个时候想到了曹操,除非曹操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给他划拨些粮饷,不然没有任何办法。
“以我现在的身份,想和‘后勤总管’荀彧沟通显然不可能,直接和曹操沟通就更不用说了。该找谁帮忙呢……”宇文宪陷入了沉思。
突然,宇文宪把目光投向了曹纯。曹纯看宇文宪突然盯着自己,顿时感觉浑身不自在,他问道:“将军,你看我作甚?”
宇文宪说:“我想到了解决的方法了。”
曹纯一听赶紧问道:“是何方法?”
宇文宪说:“此是还得劳烦子和了。”
“响鼓不用重锤”,曹纯这个时候也明白宇文宪的意思了。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同属曹氏家族,而且曹操对于曹仁是相当器重的。宇文宪希望曹纯休书一封给曹仁,再通过曹仁向曹操请示,这样曹操说不定就会答应了。
曹纯雷厉风行,当场就取了笔墨。宇文宪的想法是,不光是伙食要比普通士兵的好,因为这是用来做先锋部队的,相当于后世的突击队,风险极高,所以宇文宪希望曹操能够给这五百人双倍的粮饷待遇。
曹纯将宇文宪的要求,以及尖兵营的具体情况甚至将训练的方法都十分详细的写了出来,最后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快马送往许昌。
此时远在许昌的曹操刚刚获得了一个天大的消息,而他正在为这天大的事而“欣喜若狂”,那就是“献帝东归”。整件事的起因经过还得从兴平二年初说起。
兴平二年(195)年初,董卓的余党李傕、郭汜等人攻陷了长安,汉献帝刚脱离董卓的掌控,转眼又落入了李、郭二人手中。不久之后,李傕、郭汜互相猜忌,最终决裂,相互攻伐。汉献帝起初派人讲和,结果李傕、郭汜根本不买汉献帝的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