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上将》第26章


互相猜忌,最终决裂,相互攻伐。汉献帝起初派人讲和,结果李傕、郭汜根本不买汉献帝的账。后来郭汜与安西将军杨定同谋想要劫持汉献帝,李傕闻讯,抢先将献帝迎至其营中,还将皇宫里的“皇家专用品”抢劫一空,随后又放学董卓“焚烧洛阳”,在长安也放了一把火。
郭汜见李傕抢了汉献帝,他干脆抢了一干大臣。两人对峙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大打出手,一连数月双方死伤数万。
兴平二年五月,李傕自封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兴平二年六月,同为董卓旧部的张济到长安想说服李、郭和解,并欲使献帝移居弘农。献帝此时亦想东归旧都洛阳,遂遣使敦请李傕,使者往返十次,方得准许。与此同时,由于李傕部将杨奉倒戈,加上之前所招羌、胡之兵都因汉廷许以封赏各自散去,兵势大减。于是便听从张济得建议,以双方女儿为人质,和郭汜罢兵讲和。
兴平二年七月,汉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终于踏上东归的路途,就是在这个时候,汉献帝发出天子诏书,令各路诸侯勤王。
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叫来了手下众谋士,商议对策。
荀彧率先说道:“昔日晋文公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归附,方成五霸之一;高祖为义帝发丧,而使得天下归心,最终灭项羽于垓下,奠定我大汉四百年之基业。今天子蒙难,主公当趁此时响应天子诏书,率兵勤王,此乃千载良机也。若不早图,他人必定先主公而为之。”
郭嘉接着荀彧说道:“文若所言极是,此乃天赐良机,主公万不可错过。只要能掌握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主公之霸业便指日可待。”
郭嘉一句“挟天子以令诸侯”正中曹操下怀,他正想说“奉孝之言甚合我意时”,荀彧却又严肃地说道:“奉孝,挟天子以令诸侯乃是‘董卓’等逆贼之行径,你岂能建议主公也如此?”
荀彧说完又对曹操说:“主公志在荡平四海、匡扶汉室,欲成此宏图大业,则当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又听到荀彧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心里总感觉有些别扭,而且他似乎对荀彧又有了新的看法。但这一切曹操都没有表露出来,曹操说:“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罢,总而言之将天子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若是晚了一步,便如荀彧所说,天子必落入他人之手。”
曹操所说的他人,实际上就是跟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袁绍。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从小就十分要好,这或许和他们的出身有关系,曹操众所周知是所谓的“宦官之后”,在别人眼中是出身低贱。而袁绍虽然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号,但他实际上是个“庶子”,在小的时候同样被人看不起。正因如此,两人才“玩到了一起”。
哪怕是在讨伐董卓时,曹操和袁绍产生了矛盾,但这并对两人的感情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当初曹操攻打徐州时,袁绍甚至派出了三营兵马支援曹操,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两人各自势力的不断扩张,袁绍在河北,曹操在河南,两人几乎都清楚地意识到,在将来两人之间必有一战。
此时得到献帝东归的消息,曹操最担心的就是袁绍,因为袁绍实际上离献帝所处的位置更近,可以说近在咫尺。因此,曹操当即下令整顿军马,他要亲自去营救汉献帝。
再说宇文宪这里,曹纯将书信送出后,宇文宪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暂时落了地。同时,为了提高尖兵营的士气,宇文宪事先就跟他们承诺了一个月内必定会给予他们双倍的粮饷,乃至以后都是。这个做法起到了一时的功效,尖兵营的士气恢复不少。
某天,宇文宪想起自从到了白马县后,他就基本没骑过马了,现在突然有些想念他的坐骑火龙驹,于是他来到了马厩里。
火龙驹一见主人来了,有些兴奋,发出了“唏律律”的声音。
宇文宪来到火龙驹跟前,跟他“亲热”了一番,此时火龙却躁动了起来。
“我知道了,你是太久没上战场了,想出去奔跑对吧。好,今天就带你到营外溜达溜达。”宇文宪说着便把火龙驹带出了马厩骑了上去。
一开始火龙驹还听宇文宪的使唤,谁知一出城门,火龙驹便奋蹄急驰,宇文宪一看便知这段时间把火龙驹给“憋坏了”,索性任凭火龙驹驰骋。
火龙驹“撒欢”了一段时间后速度渐渐慢了下来,火龙驹拍了拍它的脖子,又缓缓骑回了营区。
宇文宪在外面“兜风”了一个时辰左右回到了营里,正巧碰见了曹纯,而且还看他手里拿着一卷竹简,不过脸色不太好看。
第25章 天下大势() 
宇文宪遛马归营,却见曹纯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愁眉苦脸,宇文宪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他上前问道:“子和,这是何物?”
曹纯对宇文宪说:“将军,出大事了。”
曹纯说着便将竹简交给宇文宪,宇文宪打开看完后,发现果然出大事了——这竹简是曹操发来的,要求宇文宪密切注意黄河北岸袁绍军的动向。
实际上接到这一命令还有同样和他身处袁曹两家边境的武将,让曹操突然下这样命令的原因,不全是因为汉献帝东归洛阳,曹操担心袁绍捷足先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的公孙瓒被袁绍彻底吞并了。
“山雨欲来,子和,变天了。”宇文宪看着风云突变的天空,心里暗道“河北霸主诞生了!”
冀州邺城,这是袁绍势力核心所在。大殿之上,袁绍大摆酒宴,正在接受群臣的恭贺,偏偏有两个人不知趣地出来扫了袁绍的兴。
田丰,字元皓,原来是冀州刺史韩馥的手下,盛名在外却不得重用。袁绍得了冀州后便备足重礼,亲自招揽,任命其为冀州别驾。一开始袁绍还是十分欣赏田丰的才华的,尤其是他刚刚取得的“消灭公孙瓒”的成果田丰可以说居功至伟。但田丰性格过于刚直,经常惹得袁绍很不高兴。
这一次,田丰又要给袁绍泼冷水了,他说:“主公征战河北数载,今终坐拥四州。然这数年来四州百姓历经战火之苦,田地荒芜,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当此时,应广派能吏,布施仁政,以安民心。进而才可扩军积粮,厉兵秣马,虎视中原。待时机成熟,主公则可带兵百万南征,涤荡中原、一统天下,此乃千秋功业。而今,内有百姓流离失所,外有群雄虎视眈眈,主公不思进取,反因成此区区小业而骄纵自满、大宴群臣。昔日,董卓坐拥西凉,独霸京师,拥兵数十万,却终日只懂得骄奢淫逸,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主公难道欲成董卓第二吗?”
“放肆!”袁绍手下几大谋士之一的逢纪当场呵斥田丰,袁绍听完田丰的“滔滔大论”也是勃然大怒,尤其是田丰说他是“董卓第二”,袁绍当场便要发作。幸好此时另一大谋士沮授见状,出言相劝。
沮授,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和田丰一样都是从韩馥那里归顺袁绍的。他最早担任冀州别驾,后来韩馥表其为骑都尉,归顺袁绍后,袁绍任其为从事。沮授性格与田丰有些相似,但相比田丰的“刚直犯上”,沮授更谨慎内敛一些。
沮授劝道:“主公息怒,元皓也是一心为主公大业着想啊。”
袁绍见有人出来相劝,自己也就不再好发作了,但心里依然不痛快,冷哼一声便不说话了。
田丰见袁绍这个样子,暴脾气又要发作,沮授赶紧上前劝阻,示意他不要发怒。田丰和沮授关系不错,朋友相劝田丰便按下怒气,忿忿不平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田丰所说沮授是十分赞同的,但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事沮授认为比这还要重要。本来他打算等酒宴结束后再告诉袁绍,但现在场面尴尬,沮授借此机会进谏同时缓解这个尴尬气氛。
沮授说:“主公,元皓所说皆肺腑之言,臣亦赞同。然此时还有一事比这些更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袁绍问道:“公与(史书未记载沮授表字,这是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出现的)所说何事?”
沮授说:“臣得报,天子东归洛阳,如今已到曹阳。主公生于宰辅世家,以忠义匡济天下。现在陛下流离失所,宗庙毁坏,陛下虽发勤王诏书,然各州郡牧守均以兴义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响应。现主公已经初定四州,应该早迎大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