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昏君的心尖宠》第68章


太后是突然薨逝的。因为李持明当天早上下朝后还去她那边请了安。他们虽非亲生母子,但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太后也看出了李持明是一心想要继承宪宗遗愿,真心想要为国做事的。故而早已对李持明放下了当初的成见,用对待晚辈的态度去对待他。太后张氏是个性情严肃的人,平日里有些不苟言笑。诚然她有时候对李持明说话不够和蔼可亲,但这并不代表她反对李持明。哪怕是李令姜,因为几年前的“请封事件”给太后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经过这几日李持明诚恳的劝说,太后也已经松口。就在今早李持明请安的时候,她老人家刚刚同意授予李令姜公主头衔,并托李持明给李令姜带话——既然身为公主,就要担起公主的责任,好好为皇帝分忧,举荐贤达,肃清陈党,整顿朝纲,让大燕快些从党争和贪腐的泥潭里走出来。
没想到,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知人善任的老太太,就这么毫无预兆的突然暴毙了。
第100章 查案
李持明怒不可遏。他几乎立刻就断定了太后一定是被人蓄意谋害的。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太后的死,最后结果肯定是冲着他来。所以他决定暂时秘不发丧,让人好生照看太后的遗体,同时封闭宫门,要求立即彻查究竟是谁谋害了太后。几个时辰过去了,慎刑司和杵作、以及太医院的人一起来报。太后死于断肠草中毒。而断肠草这种绝世毒物是怎么进入到太后身体里的。他们一筹莫展。
所谓断肠草就是葫蔓藤,葫蔓藤多样,品种可达四十种之多。而这其中有二十种都有毒,二十种里又以钩吻最毒。李令姜在现代读武侠小说时见过这种东西,当时心生好奇便去查了资料,依稀记得葫蔓藤生的十分可爱,花朵娇小叶片秀气。此时眼见御医和杵作们都束手无策,她脑中灵光乍现,上前对李持明道:“皇兄,让阿韫去太后寝宫看看罢!”
在太后的寝宫,李令姜了解到今天太后薨逝前做过的所有事情,包括和李持明共进早膳——二人所食用食物一模一样。以及在早膳过后读先帝留下的诗作手稿半个时辰,又到院中散步赏花,最后让人召教坊司的评弹好手来慈安宫为她弹唱了一卷评弹名作《两生花》。
“难不成太后是在慈安宫后的小花园中散步时接触了断肠草?”李令姜想。可是不应该啊,哪怕太后把断肠草花粉粘在了手上,应该也不至于中毒身亡。话虽如此,她还是命人地毯式搜索了花园里的每一株植物。结果一无所获——断肠草这种植物不适宜长在北方,花园里根本没有半点踪迹。李令姜犯了难。既然不是在花园里接触到了断肠草,那又是在什么地方呢?
她忽然直起身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对面桌上一个青花瓷盖碗——那是太后留下的。太后薨逝后李持明下旨不得随意挪动宫里的东西,保持现场原状。因而太后宫里的东西还是她死前的样子。此刻李令姜看着那个盖碗,发现盖碗的盖子是歪的。
她连忙走上前去揭开了盖碗。低头一看,青花茶碗底部残留着一汪残茶和许多茶叶碎沫,依稀拼成了一个模糊的形状。李令姜用手指捻起那残茶放在鼻端闻了闻,转过身问宫中嬷嬷道:“这茶水是怎么回事?”
“回禀公主,这茶水是太后喝剩下的,她老人家生前·······最喜欢在听评弹时品——品茶········”老嬷嬷说着勾起了心中哀痛,眼中泪水盈盈,不禁低下头用帕子擦了擦。
李令姜伸出手拍了拍嬷嬷的肩膀,引得嬷嬷受宠若惊的抬起头带着泪水看向她。李令姜道:“这茶叶是只有太后一个人喝吗?拿来让我瞧瞧。”
嬷嬷赶快拿来了太后的茶叶罐子。那是一个很大的白瓷罐子,造型很精致。李令姜揭开盖子看了看,罐子里还剩下小半罐子茶叶。嬷嬷在一旁说:“咱们太后是西南人士,平日最爱花茶。这罐子里是太后最喜欢的茉莉茶,近来一直喝得是这个。”
李令姜让人把茉莉花茶全倒在了面前的小方桌上,同时让人请郭御医进来。郭御医走到小方桌前坐下,在一堆干枯的花朵和叶片茶梗中仔细翻找,还在眼前举着一个老花镜片仔细查看。不多时,他便从那一堆干花干叶子中捻起了一朵小小的花和几片秀气的叶子,举给李令姜看:“公主殿下,这绝对不是茉莉,这是断肠草的花和叶!”
真相大白。原来太后喝这罐“加料”的茶叶,已经喝了一个多月了。而就在今天,毒素在她体内的积累终于达到了临界值,太后毒发身亡。
那么,嬷嬷说太后已经喝这茶喝了一个多月,最近李持明经常来太后这里聊天,那李持明········
李令姜猛地抬起了头,大惊失色,她转身冲出门去,惊恐的声音都变了——“快!去元和殿!”
“我现在就要见到陛下!”
第101章 风雨
万幸李持明喝下的断肠草茶水比较少,经过郭御医诊断,李持明应该不至于毒发身亡。但也需要在接下来七天里连续服用排毒纾解的汤药,方能保万无一失。李令姜松了一口气,替李持明送走了郭御医,她转过身来对着李持明苦笑:“吓死我了,我以为········我以为你·······”
她说不下去了,疲倦又脱力的坐在了红木椅子上。
李持明走上前去摸了摸她的头发,似乎有什么话要说,然而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对李令姜笑了笑。他在李令姜身旁坐下,扭过头去看向窗外即将擦黑的天空,和天边最后一道红通通的霞光。李持明轻声说:”明早为太后发丧,筹备丧仪。同时昭告天下,太后系谋害而亡,宫里一定要为她讨回公道。“
“阿韫,可能又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李持明猜得没错。第二天一大早,还未等宫中发丧,全京师就已经传遍了——“太后张氏,暴毙而亡。中毒身死,龙为其防。”
这几句话,不是人们随口编出来的,不是老百姓自发造出来的,而是一夜之间,在全城通过不知何种方式流传起来的。四句十六个字,如同一个世上最恶毒的魔咒,在一夜之间刻进了所有人的脑子里。并在天明时分迅速在城中扩散开来。所有百姓都在嘀咕这十六个字,所有人都遮遮掩掩的观望着皇城的动静。可你若是问其中任何一个人这话是谁告诉他的,他会告诉你是邻居。你问他的邻居,邻居会说是邻居的邻居。传播流言的人无穷无尽,却始终找不到源头。于是后来,这短短十六个字,在燕国历史上拥有了自己的专属称谓——“妖言”。而这次传谣事件,史书称之为“妖言惑众”。
在当时,没有人知道“妖言”的制造者是谁,源头又是谁。而后来,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一起由陈党策划,针对皇帝发起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政治攻击。
“中毒身死,龙为其防”这八个字中,已经堪称露骨的指出,太后张氏的死,是皇帝李持明制造的。百姓们对这个没头没尾的谣言深信不疑。毕竟第一,所有人好像都这么认为,如果自己不这么认为,会显得他很笨。第二,人人都知道最近皇帝刚封了永嘉郡主为永嘉公主,而坊间传言,太后对于永嘉这个便宜女儿不甚满意,迟迟不下懿旨为公主正式册封。听闻皇帝对此已和太后争执了数日,双方僵持不下。民间断定,秉性孤直的太后大约是看不惯败家皇帝这种任人唯亲的德行,这才坚决不允,从而招致皇帝忌恨。引来杀身之祸。百姓们相信,李持明这个狗皇帝一直吃人饭不干人事儿,太后又不是他亲生母亲,那李令姜却是一直很得他宠信。为了李令姜而谋害太后,在这位这儿,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论断一出,瞬间就占领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闲谈时间。原本前些时候因为“郡主风评被害”事件对皇帝略有好感的民众,立刻就又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一些百姓甚至痛心疾首的表示:李持明这个为人不仁的皇帝!当初就不该相信他!连孤寡老人张太后都能害死,当初那些官员被他说成是惑乱人心造谣郡主,大约也是李持明的圈套罢!这个永嘉郡主这么能生事,近来的哪件大事不是她引出来的?由此可见,这女人定然不怎么贤德。贤德的女人怎么带来这么多麻烦呢?永嘉公主,扫把星,大麻烦!
消息传到李令姜耳朵里,李令姜翻了个白眼。她对李持明说:“这些人没有脑子的吗?人家说什么他们都信?”
李持明不置可否,并对李令姜露出了她近来已经熟悉的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