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昏君的心尖宠》第67章


么看,起码我们在明面上占了理。待到这些人因为畏惧丢官,向你道了歉,我再把这起子生事儿的人免了。任命围读会里攫选出来的人补上缺,把围读会的人安抚住。至于百姓的看法,以后再慢慢扭转吧!“
李令姜随即想起来,经过上次遇刺案后,李持明往大理寺安排了大量的非陈党人士。而大理寺作为远离六部的所在,陈惟衷排除异己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如今大理寺成了李持明反陈党的大本营。那边的人不说忠于李持明,但起码对陈党绝对是深恶痛绝的。
“你真的打定主意这么做吗?”李令姜忍不住问李持明。“百姓的看法可不是那么好扭转的,尤其是坏印象。”
“那阿韫觉得该怎么办呢?”李持明有些无奈的笑笑。“你的名声受损,这是我没法容忍的事。我总不能看着他们这样污蔑你。其实那些人的行为,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攻击的是你,但根源还是因为我。你被我拖累,我怎么能坐视不管?”
“可这样一来我的名声也许会洗清,你却会被民间说成是用苛待士大夫啊!”李令姜失声道。“你遭受的无关谩骂已经够多了,我不想你再因为我········”
“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误会我了。”李持明说。他仰起头看着李令姜,迟疑了几分,到底还是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
“况且为了你,阿兄愿意。”
第98章 进封
李持明这一通操作猛如虎,果然成功吓到了陈党那些人。其实那些人原本是最不怕被威胁丢官的,因为他们经常用辞职来威胁李持明。他们知道,如果李持明罢免了他们,那他就不得不任用一批更无用,更驽钝的官员。这是李持明不想看到的。所以李持明定然不会这样做。
可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即便是陈党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围读会的人来了。
他们心里很清楚,围读会是李持明用于培养抗衡陈党的官员用的。这也是为什么从知道围读会存在的第一天起他们就疯狂攻击这个组织和裴齐二人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李持明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颠了个个儿,皇帝开始变得强势起来。因为他有了替代人物。
所以陈党恐慌了,所以陈党乱了阵脚了。起码这一次,他们不得不暂时向李持明妥协,把那几个替死鬼推出来乖乖写了道歉信,让李持明挂在了全京师的大街小巷。一时民间热议四起,百姓很快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官员是无辜的,是被皇帝逼迫出来替郡主挽回声誉的。另一派则认为,道歉信交代的清清楚楚,就是这些人因为心术不正,恶意揣度、攻击了郡主,如今皇帝查出来,才要治他们的罪!
至于李令姜参政议政的问题,大多数人表面上声称的态度则差不多——虽说她不是借机养汉,但女人参政,到底让人觉得是牝鸡司晨,不务正业。
这话传到李令姜耳朵里,永嘉郡主不禁发出冷笑。心想在我那个时代女人连走进权力中心都不会有人说,还牝鸡司晨?我倒要让你们看看,什么叫牝鸡司晨!
心里是这么想的,她手上就愈发要帮助围读会尽快扩大影响力。歪打正着的,这一次“郡主风评被害”事件反倒让更多士子注意到了围读会这个新兴的士子组织。于是越来越多的士子主动找到裴效先要求加入,越来越多的忠臣良才在李令姜和裴效先的推荐下进入了朝廷。
陈党那几个人道歉一个月后,李持明不声不响的以收受贿赂或者玩忽职守等罪名,把那几个人赶回家做地主去了。雷厉风行的,他在这些空缺的岗位换上了围读会推荐过来的人。陈党大受震动,可又束手无策。因为李持明在先发制人且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已经让他们在舆论上吃了个哑巴亏——虽说民间依旧有许多人相信他们,但这一次,民间也出现了许多相信皇帝和郡主的人。而在以前,这些人全都是会无条件支持陈阁老的。
陈惟衷终于感受到了恐慌,可是他又无能为力。李持明如今既有军队的爱戴,又有民间一半的民心。虽说他还未有什么大动作,可陈惟衷能感觉到,舆论的优势有了,实际的支持有了,李持明,恐怕就要对他们开刀了。
不过他没想到,李持明先不拿他开刀,在这个陈党和所有人都心绪忐忑的风口浪尖,李持明突然宣布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永嘉郡主心忧国事,举荐贤达,为朕解燃眉之急,甚善。着,即日起晋封为永嘉公主,赐入朝议事之权。
陈惟衷彻底慌了,李持明是疯了吗,居然给一个女人这么大的权力?还是那个民间默认是他李持明情人的女人?
第99章 暴崩
天将明,李令姜就起身了。采薇伺候着她梳洗打扮,又换上一身暗金色凤尾裙的公主“朝服”。这种颜色制式,本来是历代公主出席重大场合时穿的衣服。但今天是李令姜封公主后第一次正式入南书房参与群臣议事,衣着自然要讲究些。打着哈欠对镜而立,她在镜子里看到采薇正为她戴好挂在裙子一侧的比目鱼玉佩。忽然就想起了李持明。
“也不知道李持明和太后那边怎么样了·······”她默默地想。
其实身为宪宗的大老婆,太后倒是个挺正直的人。所以哪怕她不喜欢李持明,之前也总是催促李持明赶紧要孩子。估计是害怕李持明重蹈当年宪宗的覆辙。但是因为李持明刚一登基就向她请求给李令姜封公主,所以太后对李令姜这边一直不大满意。包括这次封公主,其实都是从李持明这边下的圣旨。说白了,不太和规矩。因为本朝传统,公主、后妃的封定,历来都得通过皇帝和太后两人的认证方可生效。李持明越过了太后。估计老太太心里是不大情愿的。
“郡——公主,好了,”采薇小声说。李令姜回过头,发现她有些窘迫的笑着。于是李令姜拍了拍她的肩膀道:“无妨无妨,我也不大习惯这个称呼。不过·······咱们慢慢适应吧,没关系的。”
她心事重重的坐上了马车,径直往皇宫去了。车轮咕噜咕噜的响着,李令姜又在想:“李持明说太后那边他会说服,也不知他行吗?”
车行至皇宫,李令姜下车步行至南书房等候。其实按理说李持明赐她入朝议事之权,此时她是可以上乾和殿的。但李令姜想了想,觉得自己暂时还是不要过于招摇的好,免得陈党的人现在不说话,等风头过了又鸡蛋里挑骨头,平白的让李持明为她浪费口水。反正去南书房议事也是一样的——如今的早朝已经沦为了沉闷的例行公事,陈党被李持明那一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操作吓到了,最近安静如鸡收敛锋芒不敢造次。但李令姜知道他们肯定不甘心,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借机卷土重来。新提拔上来的围读会官员又不敢在朝堂上太过高调,害怕陈党找茬秋后算账。李持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近来大事,基本上都放在南书房商议——那时候陈党的人已经走开,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偌大一个朝廷,因为陈党这根搅屎棍弄得人人自危,不敢在公开的大殿上发表意见·········真是憋屈啊·······”
李持明如是说。但他也没办法。大事未成,舆论并未完全倒向他。就算让他现在把陈党通通定罪下狱,他也要背负骂名。民心尽失。后面再想推行改革也会困难重重。所以条件不成熟之时到底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李令姜没想到,命运在她第一天上朝就送了她一份“大礼”。
当时,她正和李持明以及围读会众人在南书房议事,新近刚升了兵部员外郎的齐尚哲提出了新的军屯办法,李持明颇为赞许。他夸奖了齐尚哲,着令让他去督办此事。刚刚转过脸来准备对裴效先说什么,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沉闷悲怆的巨响。众人侧耳一听,是钟声。
确切的说,钟声连敲三次,一次两下,那是报丧的钟声。
李持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睛还望着南书房窗外灰色的天空,口中轻声道:“——听起来是太后的慈安宫那边传来的·······福禄寿,你亲自去,去给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福禄寿领命,然而还未走出南书房的院子,太后那边报丧的太监就已经赶到。白色的报丧文书被递到李持明手里,太后薨了。
太后是突然薨逝的。因为李持明当天早上下朝后还去她那边请了安。他们虽非亲生母子,但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太后也看出了李持明是一心想要继承宪宗遗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