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灵圣母叹道:“你二人既托神道,名注天书,却仍能得修仙道,乃是天赐洪福。。可惜不知自爱,在人间妄动干戈。今rì魂归榜上,正位天神,岂非命耶?”因见吴钩剑、遁龙桩落到地上,正要去拿,突然二宝飞起,自往西去了。
土灵圣母也不以为意,与jīng卫二人会合杨昭去了。
却说托塔天王李靖在九天当值,突见金吒、木吒返本还源,魂魄归到天书之上,师门法宝也失落不见,心中大惊,问过二人经历,说道:“如此深仇,不可不报!”便拿六陈鞭,托了宝塔,也往长平而来。
刚出凌霄宝殿,忽闻一人唤道:“李天王,哪里去?”
李靖回头相视,乃是韦护,乃说道:“今rì我金吒、木吒二子,俱命丧于地仙门下。想他二人,连封神之战都有惊无险,与我一同肉身得道、飞升九天,怎知今rì仙神殊途,成仙了道之望俱成画饼!我左思右想,此恨不可消除,故yù往长平,为我二子报仇!”
韦护惊道:“竟有此事?何不报知陛下,请他做主,再行定计?”
李靖一顿,说道:“我今丧子,满怀仇怨,一刻也等不得,就此去了!”说罢,转身就往人间而去。
韦护是个实诚人,便来见玉帝,禀报此事。谁知玉帝听了,只淡然说道:“金吒、木吒名注封神榜上,永生不死,有何忧虑?他二人仙道虽然无望,rì后转修神道,也不委屈。李天王只是一时气恼罢了。待其想得通透,自然归来!”竟不理会。
韦护见状,自行下界,追李靖去了。
却说李靖下界,径至阵前,喝骂搦战。王龁见对方从天而降,心中觳觫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杨昭安慰他道:“元帅勿忧!此人为我等而来,待我前去一会!将军压稳军阵,不可妄动。”便至阵前,喝道:“李靖,你在九天之上,仙福永享,何等清净!为何又动了无名怒火。要到凡间来走一遭?你来不要紧,只恐肉身再回不得九天矣!”
李靖大怒:“好泼道,杀我二子,还若无事一般!”手提六陈鞭。来打杨昭,杨昭亦交架相还。二人你来我往。战十数合,李靖的鞭比不得杨昭的鞭,渐渐拿捏不住,暗道:“何不将法宝祭起,更待何时?”瞧得空隙,退后两步。将手中三十三层玲珑宝塔抛起。
那宝塔开始时只有介子大小,飞在半空,待落下时,越来越大,犹如擎天之柱,重量何止万钧?
杨昭见宝塔凌空压来,大喝一声,奋起神通,化作一个巨人。用两臂擎起玲珑塔。只听隆隆作响,杨昭双腿俱沉入地底。终于稳住。于是玲珑塔不得下,杨昭亦动弹不得!
李靖见状,正待再施法术,jīng卫看得真切,喝道:“休伤我师弟!”复祭起水火珠打来。李靖躲闪不及,只来得及避过要害,被打中肩膀,痛彻心肺,顾不得收杨昭,忙拿了玲珑塔,转身就走。
杨昭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翻过一山,恰逢韦护赶到,喝道:“休要伤我道友!”持降魔杵敌住杨昭,才数个回合,被杨昭打了一鞭,亦拖杵败走。
李靖与韦护见三人追得急,驾起遁光,遁入丛山之中,这才得脱!
韦护道:“李天王,从前听说地仙门下厉害,只见过哪吒手段,其余未曾得见!今rì一会,方知所言不虚!你我二人不如回转九天,再为定计。若执着于此,只恐肉身真的回不得九天矣!”
李靖亦道:“道兄所言甚是。我为私仇蒙蔽,险些拖累道兄,甚是惭愧!”
二人正要回归九天,就见三个道人,各骑青狮、白象、金毛犼,大笑而来。一位道人说道:“二位贤侄,为何如此惊惶!” 二人视之,乃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真人三位是也,连忙上前拜见,又把先前之事说了。
文殊广法天尊一哂,说道:“他三人偶有小胜,便自以为功高,藐视阐门,却不知**神妙,岂他能尽知?你二人明rì还去与他交战,诱他们来此,吾等自有妙计擒她!”
李靖喜道:“若有三位师伯出手,大仇可报矣!”至次rì,果上阵前挑战,由韦护压阵。
杨昭见状,说道:“他二人昨rì仓皇败走,今rì却又前来搦战,其中必有缘故,不可不防。”土灵圣母却道:“他既来讨战,岂有回避之理!待我前去会他!”
便出阵来迎战李靖。二人战数个回合,土灵圣母祭起土缕剪,朝李靖剪来。
李靖知道土灵圣母有这件宝物,早已留心,连忙闪过,只将胯下坐骑,一剪两段。
李靖暗想:“她法宝厉害,久战恐有失手,不如依计而行。”遂卖个破绽,转身就走。韦护在后,紧紧跟随。
杨昭见李靖未放玲珑塔便行败走,恐其中有诈,呼道:“师姐,穷寇莫追,小心为上!”土灵圣母战到酣处,哪里肯舍,对杨昭之言只如未闻,在后面紧紧追赶,定要拿住李靖才肯罢休。
两人犹如流星赶月,电光疾火,转眼间已不知过了多少山山水水。土灵圣母正赶李靖,突见前方有一石碑,上书“神木林”三字,年代久远,字迹斑驳不堪,难以辨认。土灵圣母急着追赶李靖,也未曾细看,眼见李靖前脚转过石碑,土灵圣母后脚急急追至,正要施展手段,突然见前往来了三个道人,可不正是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真人?
只见文殊广法天尊指着土灵圣母言道:“二位道兄,你看他地仙门下,三代首徒,竟是这般品类,一味逞强,争勇斗狠,无了道修真意,唯见争持杀伐心!”
普贤真人、慈航真人颔首道:“道兄所言甚是。今rì相逢,正要将她早早了断,可免妄用功夫!”
土灵圣母见了他们三位,情知不好,转身就走,却哪里还来得及!只见文殊广法天尊已祭起遁龙桩来拿她。土灵圣母本拟重施故技,金蝉脱壳,不料文殊广法天尊已锁定她的元神,那遁龙桩对她放出法宝理也不理,只追着她的遁光,将她锁在原地,动弹不得。
土灵圣母不由双眼一闭,暗道:“吾命休矣!悔不听师尊当rì之言!”
却原来土灵圣母下山之时,玄松道人曾与她说道:“徒儿,你天生土命,为木所克,此次下山,见“木”却不可不防。为师有一偈送你,你牢记在心,若能度过此劫,有成仙了道之望,否则,只怕平添许多蹉跎。”说罢,唱偈曰:戊己逢甲子,贪功不得功。遇遁不能遁,三见便成空。
土灵圣母本来将玄松道人吩咐,一直牢记在心。但是其好战本xìng难改,一心追赶李靖,昏了头脑,哪想得到那许多?今见遁龙桩将自己捆了,猛想起“甲子”不正是一个“李”字?这又正是她第三次遇遁龙桩,也是甲木法宝,玄松道人下山所赠偈语,已然一一应验,“三见便成空”,岂不万事皆休?悔之晚矣!
普贤真人见文殊广法天尊拿住了土灵圣母,祭起吴钩剑来斩她,只听“当”的一声,如击金铁,砍在颈上,只现一道白印!文殊广法天尊大怒,现了忿怒明王化身,六臂各持法宝,压在土灵圣母身上。圣母一身玄功,运转不得,连法宝也祭不出来。普贤真人又用吴钩剑磨了磨,可怜土灵圣母,万载修行,俱成画饼,一道yīn魂,投万寿山地书中去了。
文殊广法天尊取了土缕剪与戊己元尘幡两件法宝在手,叹道:“地仙法宝,果真不凡。今rì若非先将她定住,就凭这戊己元尘幡在手,我等恐还伤不了她。”嗟叹一回,跟李靖回庐蓬去了。
杨昭与jīng卫二人正追赶土灵圣母,遥遥看到一团黄光,散做漫天云雾,不由相顾骇然,说道:“土灵圣母此番休矣!”又见敌阵之中,李靖、韦护引得三大士回,杨昭说道:“此非我等可敌,我当回山去请师尊前来。你在这守住阵脚,以为应变。若是彼等叫阵,你只说三rì后自有人来会他,却是万万不可出战。料想他圣人门徒,自持身份,也不会欺你!”一番叮嘱,jīng卫一一听了,杨昭这才回山而去。
却说赵军庐蓬之中,廉颇与三大士见礼,说道:“三位道兄今rì斩了地仙三代首徒,扬眉吐气,足见高明。不如乘胜追击,将地仙门下尽皆拿了,也好分得是非顺逆、天道人心。”
文殊广法天尊颔首道:“如此甚好!”于是又来向地仙叫阵。jīng卫出营,用杨昭言语打发了,李靖本想报仇雪恨,天尊道:“此时交战,是吾等欺她,胜之不武,人心难服。待其师长前来,再论个曲直,才是有道之士所为!”于是至庐蓬坐下,静待地仙长者前来。
待到第三rì,果然玄玉道人领着杨昭前来。jīng卫见了,连忙上前拜见,玄玉道人道:“吾等修行之士,本要千磨百炼,才见真金。受不过的,亦自安命数,不可怨天尤人。只可恨者,乃是他阐教三位大罗金仙,欺我地仙门下一个三代弟子,如此不顾面皮!吾今故当前去,与他们理论一番,看看他们有何话说!”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