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卫却险些没把鼻子给气歪了,十分不满的“哼”了一声。
“拖”也需要条件的。中国那里武器禁运议案,下周就要表决了,众议院完了,就是参议院,然后总统一签字就会生效的。满打满算也就一月半月的时间,日本哪里拖的起呀?!
不管中方是怎么考虑的,议案一通过执行,到时候,日本的麻烦可就大了。
近卫一气之下,挨个询问。
……
然而,世界上有些问题,注定是无解的。近卫的逼问没有什么效果,就连海相米内也是“王顾左右而言它”——大家的意思很明确,身为首相,就要负担起自己的责任来。重大的问题要担当起来。
直到近卫生无奈地宣布会议解散,台湾问题也没有任何进展。
此后,近卫向裕仁请示时,裕仁的态度也非常暧昧。上一次的决定,被很多人认为是错误的,这次可要小心从事。裕仁没有明确指示,只是要求他一定要把问题处理好。
“处理好!”说的容易……近卫的心情之郁闷不必多说。
日本内阁的决策无果,但行动却很迅速。别的不管,先与中方展开谈判,拖延时间。台湾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先谈前两个问题。
于是,中日谈判和日本政府的军火大采购,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采购不必多表,无非是飞机、大炮、坦克、舰艇什么的。日本人倒是秘密提出购买千里眼(雷达),却被中国拒绝了。
日本在驻菲美军问题上,很快同意了中国的主张,表示愿意就这一问题与美方展开谈判。在中方答应保密以后,也同意在战斗结束后,把战俘和美国侨民,交给中国。
保密主要是防止此事鼓舞美军的士气,使其拼命抵抗。
在美国侨民方面,日本曾试图反对。因为美国已经把日本在美侨民,都关进了集中营。日本想用这来说事,但中国的态度很坚决,别的地方我不管,菲律宾,中国是保证过的。形势所迫,日本很是委屈求全。
美国比我想象的还要现实,没有断然拒绝。而是提出了很苛刻的条件,赔款、撤军和停战等等,好像是美国胜利了一样。估计比日本还能胡绞蛮缠的,也就美国了。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日本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反而提出缴械等八大要求。
一来二去,双方的条件都现实了许多。
美国只保留了停战谈判的要求,日本也说,可以保留随身武器。但两方的谈判条件相去甚远,美国也缺乏诚意。秘密交涉很快就被终止了。
美国提出这些要求,一来是拖延时间,能停战正好加强防御;二来是明白菲律宾守不住,希望能把当地驻军,撤退到澳大利亚,与澳军合兵一处。
这些要求,都被日本拒绝了,美国也就无意交涉下去。至于日本提出的全面停战和谈的想法,美国考虑都没考虑,就一口回绝了不得。
我提出这一要求,是为了向美国示好,也是表示中国的歉意——在菲律宾问题上,中国是保证过的。对于最后的结果,我倒没有什么期望。
关于中国贩卖武器装备给日本,美国郑重其事地提出了抗议。
这个问题很麻烦,董浩然考虑以后,决定董氏完成以往的军火交易后,不再接受日本新的武器订单——包括日本此次的订货,董氏也没有接受。这是一个姿态,董氏的主业在中国,但董氏是在美国起家发展起来的,美国部分占了近三分之一,也不可小视的。加之,董氏与美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没必要为了挣点儿小钱,破坏了关系。
我的长子董浩然是39年举家回国的。董氏的主业在中国,总要熟悉熟悉,再者说,太平洋局势紧张,他待在美国,也不方便。
日本人的抵抗是艰苦卓绝的,他们使用了一切手段,阻挠武器禁运议案的通过。然形势比人强。在我强有力的暗地里支持下,8月下旬该议案顺利的在众议院通过。
日本人还不肯低头,企图负隅顽抗,9月初参议院一审未通过。但我怎会罢休,不等日本人高兴,9月11日,《武器禁运法案》就在参议院通过了。该议案规定,从1941年11月1日开始,中国应严守中立,禁止一切武器运往两国,无论该武器是何时签约,这一法案为期六个月,到1942年5月31日结束。
然后,视效果再讨论决定,是否将其定为永久性法案。
这下子,日本可就慌了神。
当天下午,近卫的越洋电话,就打到我这里。
如果说近卫在电话里苦苦哀求,那是不现实的,但其言辞之恳切,可以用低声下气来形容。
好说歹说,我总算答应试一试。但我警告近卫,议案交到了总统的手里,我也没有把握。如果总统坚持签署,或者已经签署了议案,那就谁也没有办法了。
当晚,近卫在电话里,尽量的镇静自若,但听我说“成了”,还是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其紧张地心理表露殆尽。
今卫紧张的不是武器禁运。六个月的武器禁运期并不长。日本暂时还是居于优势地位。就算这一法案的的通过执行了,短期内也不会影响战争的进程。
法律和政治,都很讲究先例。在法律上,一个先例,往往会成为后来法官的判案依据。在政治上,也差不多,都会为后来者不断引用。一旦武器禁运成为法案,就会成为一个合理合理依据从而被不断引用。
夸张地说,中国一直在美日之间保持中立立场的,略偏向于日本,武器禁运极有可能成为其偏向美国的一个转折点。
实际上,单单是《武器禁运法案》六个月后成为永久性法案,就绝对不是日本能接受的。甚至于,中国进一步把武器禁运,扩展到贸易禁运,那日本就不战自败了。
如果日本一败涂地,中国参与其中,痛打落水狗,对日本宣战,也不是什么希奇事——中国要保持地区平衡,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参战势在必然。
政治这东西,当时看起来异想天开的事情,也都发生过的。
近卫松了口气,可不是我想要的。
我很直白的提醒他,即便总统同意不签署议案,国会三次通过后,也会自动成为法律的。而且,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展开谈判的消息已经泄露,我是暂时给按住了。但这样的事,有一就有二,谁也不知道会在何时被披露出来。如果日本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此事,后果不容乐观的。
近卫连声说道:“是是是!”
近卫撂下电话,擦了把汗,心想,‘民主有什么好的?言论自由,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若是中华帝国哪里能有这许多事……’
顺便说一句,日本人认为,国家的发达与否,与制度无关。日本人经济战后的迅速恢复发展,更多的是源于普及教育、大批的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
形势逼人,近卫不得不马上行动起来。第二天,元老、重臣和内阁成员就被召集到裕仁面前,举行御前会议,决定台湾和北库页问题的解决原则。
过程不必详表,反对的占了大多数,还有极个别人叫嚣着战争——被无视了,近卫眼看不妙,坚决果断地承担起了责任——此事处理不好,板子总是要打到他身上的。如果因此导致战败,他的下场一样凄惨。
近卫表情坚毅果决,举止从容不迫,谈话间隐隐有金石之声,谁也看不出他正后悔莫及——‘当初要对美宣战,就应该辞职的……’
会议顺利通过决议,再努力争取争取,如果实在不行,也要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议详细列出了:援助、低息贷款、驻军、新式武器、单方面最惠国等七条要求。
对于会议决议,近卫哭笑不得,这可真是漫天要价了。
正文 第126章[全]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倒槽!’
唐绍仪站在回龙院前的门廊里,心里忽然冒出了这么句话,转眼他不由笑了,‘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挨得上吗?’
唐绍仪身穿一身汉服,花白的头发挽了个发髻,用青玉簪子简单一扎,长袍迎风,大袖飘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人看了都得称赞一声,“洒脱飘逸,风采不减当年!”
不过,唐绍仪今天穿的衣服不是很合适。十月初南方的天气,还会热儿上一阵。连续几日的高温,气象台预报说,今天天气晴,气温依然如故。唐绍仪就有意穿的凉爽点儿,就选择了襌衣。襌衣,即无衬里的单层衣,是夏天穿的汉服。
谁知道,这十月的天空,也象孩子的脸,大风卷起树叶、沙砾等细小的杂物,抛向半空,顷刻间,一层阴云笼罩住整个天空,不大工夫,竟漓漓拉拉地下起了小雨。秋天的天气就是如此,有太阳就热,下雨就冷。
一阵风带着淋漓的细?
小说推荐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