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穆皇后》第15章


但作为一个受过现代系统化教育的新青年,在再次受到这个时代的性别歧视后,春华觉得坏大了。
她没想过要争取女性平等地位——在现代都办不到的事,在古代更不现实,但至少一定要给自己争取到受教育权。
不受教育,便如她爹和她娘的相处方式一样,她爹稍用了点文邹邹的词,她娘就瞪眼。这还是夫妇感情好着的!
并不是说在封建社会中,这样学历不对等又无共同语言的夫妇就过不下去了(事实上小三们文化程度更低),但一开始夫妇俩的意识水平就站在不对等位置,那么直接导致妻子对诸事态的话语权减半。
柏拉图说,爱女人是爱肉体,爱男人是爱精神。他老人家说得真轻巧。
也确实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古典时期中,男人之间更有话题也更有惺惺相惜之感,但落后时代中的女性,连个受教育权都没有,让她们又如何在无休无尽的家务劳顿中抽出个时间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然后形成个“高尚灵魂”的?
不读书就断了一大半了解这个时代人事信息的途径,思维跟不上主流,迟早被人当二愣一锅烩了。
可是该怎么说呢?
四岁快五岁的小萝莉拽紧小手想到。
还没等她想好怎么开口,过完了一个黯淡的新年,孩子们换下了孝服,山氏把俩孩子拎过来训话。
“以前这年家里事多,你们也还看着小,家里没拘束过你们。今年可再不成了,你们两个要多给我收收骨头了。淮儿给请了师父要做起学问,就是春华也要学礼了。”
春华一愣,她妈明着就把她的教育权给抹了。
还想给自己继续争取福利,张淮已经恭敬地低头,还知道使个眼色给妹妹,通常这种时候小辈们都该一同回答,张淮也算对她有情分了。
春华也只得一同和他说道,“谨遵母训。”
女子业(二)
出了屋,两个小孩各由着奴婢在廊阶给套上屡,张淮显然是看出妹妹心神不宁,也还关心,“妹妹似乎有心事?”
这里人多嘴杂,旁边都是奴婢,春华还没他这么缺心眼,在她妈门前说对母亲的教育方案不满,只冲他笑了笑,“哪能呢,只是想到淮哥往后做起学问,咱们兄妹俩怕是少见了。”
张淮不疑有他,“总在一家,昏定晨省也必得见的。”
春华在心里阴暗的比个中指,让你说个高级词汇吧让你说个高级词汇吧!
昏定晨省,其实说的就是给父母请安。
她还不至于文化水平那么差,两人到了岔路口,平辈见互执了简礼,便走了。
她是和父母同住的,张淮却是却是有自己独院。
回了房,自有丫鬟仆妇给伺候她打水洗脸。
因为守孝的关系,这些佣人自分配到自己名下,倒一直留在本家不做事。人空散惯了,忽然有一朝主子还是要回来,这些仆妇丫鬟们白领工资吃白饭的好日子就到了头。
却没人给做到脸上来,姑娘虽小,姑娘她妈却是个厉害的。
时间一久也总有人要先讨得了主子的好。
如今看主子似乎心中有事,吴妈就一边给春华擦脸,一边说道,“姑娘可是有觉得为难是事?便是说给夫人听也无妨。”
同样的一句话,并不是旁人不懂得说,而是就算是奉承讨好也有个先来后到,论资排辈。
春华一瞥眼,我自己的妈,哪里用得着说话顾忌了的?不过是刚才那场合下顾忌着一个张淮罢了。
和吴妈说,“也没什么难的,阿娘让我学礼也是为着我好,我也是极愿的。”
她也知道母亲先给她打造的这套小班底是个什么用意。
上年纪的仆妇两个,这时代的小姐出场自也要一个年长一点的妇人陪侍其侧,通常都是乳母一类的角色,春华没有乳母,却必要一个这样的妇人,以免失了稳重。
年轻的媳妇子一个,是如今给她来管家的。
丫鬟两个,一个十四,一个十二,都是这里干实活的。
小丫头如今只有一个阿兰,今年8岁,大约是预备培养着以后成为玉桂在山氏哪里的心腹地位。
没过几天,山氏便给春华请来了一位女师傅徐氏,据说是原是洛阳宫人,出宫后回到本郡担任郡中教习秀女的工作。
这个时代并不是明清,对于宫女二十五岁出宫这样的规定是没有的,只能等皇帝心情好,哪一年生儿子了,哪一年大旱大灾了,给祈个福的时候放点老宫女,而且还不是一定的。
徐氏出宫后并没结婚,大概其时已经不算年轻了,能从茫茫宫人中混到一个出宫名额,还可以同本郡郡守套上关系,负责教习这样的事务,可见也算个能干的人。
头一天见面,春华便规规矩矩地执弟子礼拜过,才拜过,徐氏便很不徐不疾地言道,“请小姐再行次礼。”
声音轻缓不扎耳,也难以听出声线起伏,春华一想,到底是宫中出来的人。
如今国都都已经破落了,皇上被董卓到处赶着走,上早朝都只好借了沿途平民的院子,皇上在低矮的蓬瓦间坐着,大臣们则在阶下,民人未修葺过的院子里磕拜,通常头触地时沾上泥泞草杆。
难得昔日的洛阳宫人还得了这样的礼仪。
一边听着女师傅的话再次行了遍礼,才刚将双手相叠齐过额头,便被纠正着动作。
“稽首之礼,当先以左掌按右掌之上,小姐请看奴给示范。”
此后又有纠正走步,坐姿之类的礼仪,对春华来说,她原想着的学礼该如容嬷嬷罚小燕子一样,而事实上却更像是军训时纠正军姿。
毕竟是小孩子的身量,有许多动作即便懂得要领,却也难用童颜做出端庄一本正经的风范来。
不满意,徐氏便会一遍一遍的让她做,声音仍是轻缓,也从不训她,也不夸她,如果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耐性没得这么好,大概是极难熬的。
吴妈便想讨了好的和春华说,“也太严厉了,姑娘您这一日下来也不得松快。”
春华知道她心思,不过是想说了中她意的话。
如果是真·小孩,大概就被这样的话给说中心思,然后就起怨了吧。
可见心疼孩子的话,有时只不过在还他们产生懈怠的思想。
幸亏她是个有自制的伪儿童,没应吴妈话也,“去到徐师傅住处问问,晚膳可用得好?”
“姑娘?”
“去问吧。”
吴妈不情不愿,最后支使了十四岁的丫鬟的柳生。
柳生回报,“徐师傅谢过姑娘,说是哪里东西尽有的。”
“知道了。”
春华在坐蓐上稍调整了下姿态,其实她这么小胳膊小腿的要说不累也是假的。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
在汗一朝,三岁的小孩便要开始学礼仪,对于世家的女子来说,可以不懂文书,却必要学会基本礼数,这也便是山氏迫切要给女儿请了郡中最好的师傅的用意。
到了如今据说是很礼貌的日本人韩国人,其礼仪最初也不过是沿袭自中原,而在汉朝这样的礼仪文化只会更严苛。
虽然春华心里仍惦记着她的文化课,但人却要现实得多。
这位女师傅辗转在郡中各世家行走,被邀了教习世家女的礼仪,这样在内院行走的妇人,如果不客气着相处,只怕到时候她离开了张家,到了别家只有稍透露出些张家娘子不愿习礼,或是再对她的性格多说个两句,那么日后她在这个圈子中的名声就坏了。
既然已经如此幸苦地在学了,哪有何妨再恭敬地多问问她师傅好?
初一都做了,就别浪费了这份学费,把十五一起漂亮地做了,还要做好了。
徐氏行走在郡中各个世家也不是个完全就不懂世故的妇人,恰恰相反,她这样生存艰辛的女子,更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
如果她真是个张狂爱说人是非的人,又哪家赶请这样的女子去给家中小姐做教习了。世家都是谨慎的,内院之事最怕三姑六婆嚼舌头,找个搬弄是非的人来,岂不是自搬石头砸脚了?
徐氏相当的低调,宫里出来的人,沉稳的连语气起伏都难以听出,这样的养气功夫,让山氏在看见她的第一眼便认定是个适合女儿的师傅。
自己生养的女儿自己知道,山氏很明白自己女儿打小起聪慧是有的,却难免太浮躁,必得要磨磨性子。
这也不只是春华一人的毛病,总得来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了,反应速度提高的同时,耐性容忍却在降低。
隔日山氏叫来徐氏来问,“夫人见小女尚可调【教否?”
徐氏被世家请得多了,世家的女孩在她心里自各有比较,答道,“小姐在妾看来是少见的知事明大体,然大抵还年幼,容妾身说句,还需磨磨性子。”
山氏也是知道这点,“便如你说的。”
相处的久了,春华未免也看出来,这位师傅大概还没有下家可以去,在她家短期是绝对走不掉的。
和她说话中了解到,她的前几个东家,不乏和张家有亲戚关系的家族,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