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第7 步兵师在未遭抵抗的情况下在仁川上陆,并迅速插向内陆以切断
当时还在洛东江一线作战的北朝鲜人民军的主要退路。
然而,重新夺占汉城的战斗还是很艰苦的。尽管麦克阿瑟报告说该城
在二十五日巳中中“掌握在已方部队手中”,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却仍然在
冒着敌人的机枪、反坦克炮和狙击手火力进行逐街逐屋的战斗,一直打到二
十八日,直到最后一个北朝鲜士兵从熊熊燃烧的掩体中张皇逃走、全城到处
硝烟弥漫为止。
这次作战行动从构思的大胆、制定特种作战计划的才干以及实施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锐势和艺术,在军事史上都是很突出的。象每次获得
重大胜利时一样,仁川登陆的胜利也带来了突如其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
预先未充分估计到。在采取这类重大行动之前,按照惯例,应召集全体主官
和参谋人员进行图上兵棋演习。各部队指挥官都应扼要说明如何处置可能出
现的各种情况,从彻底的失败到重大的胜利都应考虑到。可是这一回,就算
预先针对这次了不起的胜利制定过什么计划,那这个计划也是考虑得很不充
分的。联合国军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由于这个原因,大量的北朝鲜人民军
得以逃走,继续有组织地在北方与我军作战,或者在南方我军战线的后方,
以大规模游击战行动坚持战斗。
华盛顿方面在制定扩张战果的详细行动方案这一问题上,也表现得优
柔寡断。为了弄清诸如中国人对我们的胜利会有何种反应、俄国人又会作出
何种反应等一些难以猜测的问题,华盛顿迟迟没有定下决心。
大多数参谋人员以及沃克将军本人都认为,当时直属东京总部指挥的
第10 军在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之后,会转隶第8 集团军指挥。这样,第10
军可以更有效地实施机动和得到补给。但是,麦克阿瑟却坚持把第10 军置
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那种认为第8 集团军再度受到轻视、第10 军受
到偏爱的看法就变得更加强烈了。两支部队之间虽然从未发生过公开表示妒
忌的事情或不愿合作的情况,但是他们缺乏密切协同时相互间不可缺少的信
任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仁川登陆的胜利带来的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是人们对麦克阿瑟将军
的一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
就连他的上级也好象开始怀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
否应该了。结果,麦克阿瑟失去了得到坦率而有见识的批评的机会,而每一
个指挥官本来是应该获得这种机会的,尤其当他打算在七百英里之外“指挥
战争”时。
许多军事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如果谁能站在自己的上级面前,直言不
讳地告诉他,自己认为他的计划是错误的,那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浩然之气
(我认为,这比匹夫之勇更难能可贵)。这就象乔治·马歇尔将军常说的那样,
这个时候正是你“拿自己的职位在冒险”的时候。但是,每一个军事领导人,
不论职位高低,为了对那些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他的人负责,当他感到一个
严重的错误即将发生的时候,应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
有少数人对麦克阿瑟的新决定(在东海岸的元山采取另一次具有麦克阿
瑟风格的仁川式登陆作战行动)稍有一些不满。可是,尽管该计划的某些缺
陷很明显,很严重,却没有人表示坚决反对。然而,这次作战行动却显然是
麦克阿瑟为什么要把第10 军置于总部指挥之下的理由。尽管计划本身的问
题非常严重,这种直接控制第10 军的做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完成在元山登陆的任务,需要从仁川和釜山把第10 军的大部分人员
运出去(第l 陆战师要经仁川拉出去,第7 师则要从陆上由铁路和公路进至
釜山),从而在极其紧要的时刻增加铁路和这两个设备不足的港口的负担,
严重干扰对第8 集团军持续不断的补给。这种补给,第8 集团军不久便失掉
了,这使他们很恼火(由于撤退堵塞了公路和铁路,甚至连炮弹都不得不空
运到汉城)。
不论在元山实施另一次仁川式的突击有多么好的理由,都比不上迅速
封闭针对逃跑的北朝鲜人设下的包围圈重要。在陆上,有一条从汉城至元山
的良好公路和一条铁路(诚然,公路和铁路遭受过轰炸)穿过朝鲜半岛一个比
较平坦的地区。在仁川上陆的部队本可以沿着这条路线迅速机动,往北尔后
往东向元山进击,与沿着东海岸一直向北突进的部队会合。这样便可关上大
门,阻止正在迅速逃跑的敌军并使其没有时间重整部队。
然而,直到九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在汉城街头的战斗停止前的两天,
才开始认真拟制扩张仁川登陆战果的计划。麦克阿瑟要求拟制一个“在陆上
追击配合下、以一次新的两栖包围行动歼灭北朝鲜人”的计划。当时提出了
两个方案。按照第一个方案,第8 集团军应该向北尔后向西北朝敌人首都平
壤方向进攻,同时,应实施一次两栖突击,夺占黄海上的重要港口———镇
南浦。按照另一个方案,第8 集团军应沿汉城——元山走廊地区向北尔后转
向冻北实施突击,与此同时,应同样以一次两栖突击进攻元山。沃克将军原
以为第10 军会由他指挥,因而赞同派第10 军迅速由陆上进击元山。但是,
事实并不象他所想的那样。
也有一些人主张从蜂腰部或者说狭窄的部位切断朝鲜半岛,使联合国
军占据平壤、元山一线。这种主张从理论上讲似乎完全行得通。然而,只要
稍微研究一下地形情况,后勤专家们就会胆战心惊;那里有许多非常崎岖狭
窄的关口要隘,铁路线千转百回且隧道密布(我们自己的飞行员曾对铁路进
行过无休止的轰炸)。如果有什么比较好的理由能说明第10 军应该由总部直
接指挥,那就是在一切补给事务均由在几乎无法通行的陡峭山脉另一边的一
位指挥官负责的情况下,要想满足这个军对粮秣、弹药和油料的需求极端困
难。
并没有人否认我们需要有一个象元山这样的港口。有了这样的港口,
成千上万吨粮食、弹药和汽油便可以运来满足那些将要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作
战的部队的需要。其实,问题的实质是应该从陆上还是由海上接近元山。麦
克阿瑟将军赞成由海上实施突击。在场的海军领导人和全部有关的师长都反
对实施两栖包围,但却没有人强烈地表示出来。这仅仅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人
对这个人的判断力或预见能力感到怀疑,他刚刚创造了一个军事上的奇迹。
那怕他建议由一个营从水面上走到元山大概也会有人愿意试一试的。
越过三八线全歼朝鲜半岛上敌军的计划当然要事先得到华盛顿的批
准,因为这样做牵涉面很大。赤色中国几乎每天都在通过无线电进行威胁,
说如果北朝鲜遭受入侵,它就要参战。还有人认为,一旦我们越过这条象征
性的界限,也可能会招致苏联的参战。然而,问题很清楚,如果不迅速歼灭
北朝鲜人民军,而让它爬回庇护所去医治创伤,那么,要不了多久它还会进
行入侵的。因此,经过一番审慎的考虑,杜鲁门政府同意了参谋长联席会议
的建议,授权麦克阿瑟可以进入北朝鲜作战。但是,附带有一个条件。也许
正是这个条件才影响了麦克阿瑟,反而使他后来令人费解地拒不承认已有大
批中国军队参战。因为,九月二十七日通过无线电授予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
北作战的极力只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使,那就是“苏联或中共主力部队未进
入北朝鲜作战,对方没有决心参战的声明,也没有发出威胁要在朝鲜与我们
进行军事较量”。除此之外,国防部长马歇尔告诉麦克阿瑟:“我们希望你向
三八线以北推进时在战术和战略上不会遇到障碍。”现在,彻底胜利似乎就
在眼前。它象一只金色的苹果,将代表着麦克阿瑟那光辉军事生涯中的鼎盛
功业,已经成功在望,麦克阿瑟是不会迟误或接受别人劝告的。他不顾朦朦
胧胧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坏兆头,向北猛插过去,追击正在消失的敌人。为了
加快进攻速度,他一周又一周地改变着自己的计划。
第四章
鸭绿江边险遭惨败——中国人参战——第1 陆战师且战且退
麦克阿瑟原先那个利用仁川登陆的胜利、分兵两路越过三八线进军的
计划倒是十分简单合理。但是,其效果却要取决于天
小说推荐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战后,他先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并兼任苏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和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195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6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61年兼苏联民防司令。1972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从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
- 最新章:第164章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致读者 在人的记忆中,遗憾的是会遇到许许多多敌人,它们虽然缓慢但又确确实实在消磨人的记忆。无情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把往日生活中许多有趣味、有教益的事一点一点地抛在脑后。有时,新的事件和新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迫使我们按另一种方式去思索经历过的事情,于是,在久已流逝
- 最新章:第108章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1940 年8 月,梅列茨科夫任苏军总参谋长,次年1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他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先后指导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工作。后参加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和在苏联北极地区的艰苦作战。1944 年他被晋升为苏联
- 最新章:第101章
- 朝鲜战争
- 作者[美]马修·邦克·李奇微翻译: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序言朝鲜战争标志着“美洲堡垒”时代在美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再也不能仅仅通过避免与外界发生纷争来求得和平了。当战争在朝鲜爆发时,我们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被迫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远在地球另一边、
- 最新章:第54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万历朝鲜战争
- -这是一部三百年前中国抗日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大名丰臣秀吉携统一日本之余威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试图进攻大明。万历皇帝两次派兵入朝剿倭,最终将日军驱逐出朝鲜,保朝鲜及东北亚三百年和平,万历朝鲜战争也成为大明晚期为数不多的亮点#160;惊心动魄的朝鲜李氏王朝党争,波谲云诡的战争局势,大明君臣所
- 最新章:第25章
- 战争与回忆
- 作品:战争与回忆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王圣珊 陈良廷 等译 内容简介《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姐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
- 最新章:第320章
- 二战回忆录
- 作者[英]丘吉尔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
- 最新章:第1055章
- 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 作者:寂寞苍狼昨夜无眠,至晨五时,终于写完了《一九八四,我的战争记忆》第二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晚上再努力一下明天应该能搞完了。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
- 最新章: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