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原先那个利用仁川登陆的胜利、分兵两路越过三八线进军的
计划倒是十分简单合理。但是,其效果却要取决于天候、地形和中国人的反
应这三今未知因素。而且,后来还出现过一些其他的情况,促使总司令将基
本计划修改得面目全非,最后使第10 军分散地部署在朝鲜的整个崎岖地形
上,造成部队无法相互支援甚至无法直接联络,而且极易遭受游击队的骚扰
或被数量上占优势的敌军所包围。
至于中国人的干预,麦克阿瑟对他们的威胁简直是置若罔闻,面且,
他显然忽略了中国军队已大批越过鸭绿江的最初的明显迹象,或者对这些迹
象没有引起重视。他计划赶在季节的前面,在大雪降临之前打到鸭绿江边,
结束战争。但是,他没有看到,地形却成了他的敌人,而且,对这个敌人的
力量,他根中没有充分估计到。崎岖的地形使左路(西线)和右路(东线)部
队无法保持哪怕很脆的联络。
麦克阿瑟将右翼第10 用留归自已直接指挥,而将左翼(或称西段)交给
沃克将军及第8 集团军。这也许会使人觉得,麦克阿瑟已经预料到,那些无
法逾越的山脉和无路可通的峡谷会把部队分隔开来。但是,事实上他完全没
有料到这一点。他让沃克同时负责所属部队和第10 军的后勤补给就是明证。
把这个沉重的担子压在沃克身上面又不让他负责对第10 军的作战指挥(这种
作战指挥不会给沃克增加什么负担),这实际上只能使人对麦克阿瑟抓住第
10 军不放的做法更加困惑不解,而且还会增加两位指挥官之间的隔阂。
最初,计划规定,第8 集团军于A 日(十月十七日,D 日的前三天)沿开
城——沙里院——平壤轴线向西北方向发起进攻,总的矛头指向平壤。
第10 军第l 陆战师定于D 日以一次两栖突击夺占元山。尔后,两支部
队沿东西轴线实施向心突击。一旦会合,就会封闭半岛,从而切断北朝鲜人
民军的退路。于是,这两支部队便可以协调一致地向定州一宁远一兴南一线
推进。
执行该计划有两个明显的障碍。第一,第10 军由汉城、仁川地区后撤
会使第8 集团军无法使用港口和输送设施,从而在数周内得不到补给物资。
第二个障碍研究一下地形也很清楚,即两支部队无法沿东西轴线实施进攻以
达成会合。我现在仍然认为,合理的打法是,派一个美军师,象第8 集团军
由釜山环形防御圈出击时那样,携带必需的补给品,置两翼于不顾,由陆路
进攻元山,这样,该师就会有夺取元山地区并肃清该地区之敌军的绝好机会,
其效果和速度都会比实际采用的打法好得多。当时,相距最近的中共部队仍
然在鸭绿江以北。
后来,发生了一件令人喜出望外的重大事情,促使计划进一步作了修
改,那就是几乎被总部制定计划的人们忘却的南朝鲜第l 军,甚至在海军还
未来得及在布雷区为第l 陆战师开辟一条通路之前,就已经派遣所属第3 师
沿海岸公路急速北上夺取元山了。如果当时有部队由汉城经陆路实施突击并
迅速与南朝鲜第3 师取得会合,则有可能很快肃清整个这一地区的敌军,北
进的行动也会大大提前。
十月十一日,也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并下令执行麦克阿瑟计划才
九天,南朝鲜军队便拿下了元山。
然而,直到十月二十六日以后,海军才得以在元山港敌人布设的两千
枚水雷中间开辟出一条通道。于是,第l 陆战师实施了所谓“非战斗”登陆,
亦即未遭抵抗的登陆。这样,南朝鲜第l 军便可以脱身开赴北方,去夺取北
朝鲜重要的工业区——兴南、威兴联合企业所在地。
但是,此时,战事的进展已超出原先的计划;于是,又确定了许多新
的目标。十月十七日,麦克阿瑟指示以满洲边界线以南四十至六十英里左右
的一条线作为新的最终目标。不久,他又指示下属指挥官仅仅把这一目标看
作中间目标。尽管国务院规定的方针是不在满洲边界附近使用除南朝鲜部队
以外的任何部队,而且,还存在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中国人一旦派出部
队大举越过边界,麦克阿瑟的部队肯定无力在那条遥远曲折战线上坚持下
去,可麦克阿瑟仍决心将部队推进到鸭绿江边。用以提供补给的港口大约在
八十至一百二十英里之外,其间道路婉蜒曲折、陡峭狭窄,有些地方不过是
些羊肠小道。若想把兵力单薄的部队沿这样遥远的战线分散配置,又要使他
们不断获得粮食弹药补给,或者让他们坚决顶住一个差不多是依靠本国基地
作战的顽强敌人,那么,连麦克阿瑟这样的人也是无能为力的。当然,如果
我们的飞机曾获准摧毁敌满洲基地,这个方案或许能够成功。但是,范登堡
将军认为,如果我空军当真接受了这样的任务,那就意味着我空军实力会因
自然消耗和战斗损失而消耗掉,从而会使我驻欧部队大约在两年的时间内暴
露在敌空军面前。五角大楼决定坚决反对这一行动。麦克阿瑟也知道这一决
定。可是他无视五角大楼反对在那样远的前方使用美军的禁令,仍然极力催
促部队向满洲边缘推进。
南朝鲜第l 军第3 师拿下元山之后,沃克将军飞往那里了解形势,并
与那些还属于他指挥的南朝鲜部队取得联系。此时,在沃克的右翼,南朝鲜
第2 军已经在开城东北方的铁原附近沿着通往元山的道路占领了阵地。沃克
赶紧拟定了计划,让该军向元山挺进,同南朝鲜第l 军会合,以便一旦夺占
平壤就能象最初计划的那样,横贯半岛,将两处海岸连成一气。但是,麦克
阿瑟毫不客气地否决了这个计划,并且通知沃克,美海军陆战队一上岸,南
朝鲜第l 军(南朝鲜王牌军)将从沃克那里抽走,转归美第10 军指挥。
就在这个关头,麦克阿瑟提出了新的目标线,放弃了原定横穿半岛蜂
腰部会合的计划。
在沃克的部队拿下平壤之后,麦克阿瑟在第8 集团军与第10 军之间划
定了分界线,并命令所属指挥官把那条“目标线”仅作为“最初目标”。现
在,剩下的唯一目标就是边界了。
十月二十六日,亦即第l 陆战师最后在元山登陆的那一天,南朝鲜第2
军催促其第6 师先遣分队直奔鸭绿江。
在沃克的左翼,美第24 师先头部队已越过清川江,正朝着鸭绿江推进,
当时距鸭绿江仅七十英里。
在其他地区,联合国军也在沿多条不同的路线朝鸭绿江运动。他们无
法相互支援,甚至无法保持地面巡逻联络。美策7 师最初计划继陆战队之后
在元山登陆,后来改为在元山以北约一百五十英里处的利原登陆。该师于十
月二十九日在那里登陆后,继续向鸭绿江边的惠山推进。南朝鲜第1 军预定
沿海岸公路北上向苏联边境推进。海军陆战队打算沿仅有的一条狭窄道路越
过中部高原进抵江界,尔后向鸭绿江边的满浦推进。第3 师则留在后面守卫
元山—兴南——咸兴地区。
在这些行动开始之前,一条令人心寒的消息由冰天雪地的山脊传到东
北方向。南朝鲜第6 师第7 团(最先到达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在遭到一支
占绝对优势的中国部队打击后已掉头向南退却。这支中国部队当时就象从地
下钻出来的一样,以很凶猛的近战几乎全歼该团。
根据以后的情况来看,该团大概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闯人了中国军队正
在集结、准备由那里发起进攻的地区。中国人当时尚未作好发起大规模进攻
的准备,决心不暴露目标,因此几乎把这支先头部队全部消灭掉。
十月二十六日,紧靠东部地区,南朝鲜第1 军第26 师由咸兴向长津运
动时,在水洞庭遇到顽强抵抗,抓到十八名俘虏,这些俘虏分属中共第124
师的两个团。数天之后,海军陆战队赶来解救南朝鲜部队,遇到并击毁一些
中国坦克(这大概是第10 军碰到的唯一一批坦克),并从一个新锐中国师(第
126 师)抓到一些俘虏。第124 师和第126 师均属中国第42 军。
可是,整个这段时间,官方报道却显得很乐观。华盛顿被告知,报刊
广为传播的两万中共部队进入北朝鲜的消息“未被证实”。十月二十八日,
华盛顿获得如下保证:仍然“没有明显的迹象”说明中国人会进行公开的于
预。
两天之后,远东司令部报告说:尽管有报道,它仍然认为,中国第39
军和第40 军的任何?
小说推荐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战后,他先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并兼任苏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和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195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6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61年兼苏联民防司令。1972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从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
- 最新章:第164章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致读者 在人的记忆中,遗憾的是会遇到许许多多敌人,它们虽然缓慢但又确确实实在消磨人的记忆。无情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把往日生活中许多有趣味、有教益的事一点一点地抛在脑后。有时,新的事件和新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迫使我们按另一种方式去思索经历过的事情,于是,在久已流逝
- 最新章:第108章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1940 年8 月,梅列茨科夫任苏军总参谋长,次年1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他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先后指导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工作。后参加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和在苏联北极地区的艰苦作战。1944 年他被晋升为苏联
- 最新章:第101章
- 朝鲜战争
- 作者[美]马修·邦克·李奇微翻译: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序言朝鲜战争标志着“美洲堡垒”时代在美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再也不能仅仅通过避免与外界发生纷争来求得和平了。当战争在朝鲜爆发时,我们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被迫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远在地球另一边、
- 最新章:第54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万历朝鲜战争
- -这是一部三百年前中国抗日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大名丰臣秀吉携统一日本之余威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试图进攻大明。万历皇帝两次派兵入朝剿倭,最终将日军驱逐出朝鲜,保朝鲜及东北亚三百年和平,万历朝鲜战争也成为大明晚期为数不多的亮点#160;惊心动魄的朝鲜李氏王朝党争,波谲云诡的战争局势,大明君臣所
- 最新章:第25章
- 战争与回忆
- 作品:战争与回忆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王圣珊 陈良廷 等译 内容简介《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姐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
- 最新章:第320章
- 二战回忆录
- 作者[英]丘吉尔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
- 最新章:第1055章
- 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 作者:寂寞苍狼昨夜无眠,至晨五时,终于写完了《一九八四,我的战争记忆》第二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晚上再努力一下明天应该能搞完了。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
- 最新章: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