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王既死,其年仅9 岁的儿子继承王位,是为亨利三世。这亨利,软弱无能一如其父,却远比其父品质为佳,既不阴险残暴,也不贪婪无耻,而是头脑简单,温顺随和,热爱艺术,因而得以在国王的宝座上安安稳稳端坐56 年。早年,他依靠几位富有经验的老臣管理国家,一再重申承认大宪章以安抚贵族。晚年,他干脆接受贵族代表西门·德·孟福尔代行其政。又容许建立国会,大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上院,小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下院。国家一应大事,举凡立法、征税等等,概由国会两院议决。抗敌卫国自有他勇敢的儿子爱德华代父出征。亨利自己,乐得悠闲,专事鉴赏和提倡哥特式建筑与绘画。这位国王在位虽久,却既未留芳,亦未遗臭,没给后人留下多少印象。
1272 年亨利三世去世,以后其子,其孙、其曾孙相继在位,三人均名爱德华,分称一世、二世、三世。世人常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看过这三个爱德华,方知此言大谬不然。亨利三世身材五短,肥胖臃肿,怯懦温和,其子爱德华一世却高大强壮,孔武有力,骁勇善战。他先是参加第八次十字军东征驰骋海外4 年,赢得“天下第一矛”的英名。回国后又致力于拓土开疆,扩张英国版图,首先征服了威尔士。这威尔士,位在不列颠岛西部,境内多山,怪石嶙峋,民风慓悍。由于天高皇帝远,地形又易守难攻,当地封建主常常抗命犯上,桀傲不羁,威尔士俨然独立王国。亨利三世在世时,威尔士封建主领袖卢埃林竟逼迫国王承认他为“威尔士王”。爱德华一世继位。卢埃林又拒不宣誓效忠。爱德华一世性如烈火,焉能容忍这等狂妄之人?大怒之下,立即召集大军,挥师西征。威尔士人尽管慓悍善斗,毕竟乌合之众,大军一到,随即土崩瓦解。卢埃林亦非爱德华一世对手,1282年于伊尔文桥阵亡。为保得威尔士长治久安,爱德华一世又大兴土木,驱使民夫在当地险要之处修建多座城堡,派部下将领分兵镇守。其中建在卢埃林故乡的卡那封城堡,爱德华一世留作自己行宫。堡中建筑,处处暗藏机关,显示爱德华心机缜密。譬如城堡四角有高耸的“鹰塔”,专为哨兵瞭望之用,每座塔中置有活动石人数尊,哨兵若发现敌人来犯,扣动括机,石人自会游动于石塔之上,远远望去,宛如真人。如此一则可使来敌误认为堡中早有准备,不敢轻举妄动;二则可以假代真,使哨兵及时抽身,下塔报告敌情;三则如若敌人悍然攻城,这石人既可惑敌,浪费其箭枝;又可做擂石使用,使攻城者伤亡惨重。再如堡中国王专用之餐厅,其门极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若有人趁国王用餐之时偷袭行刺,此门可使其既不能一拥而入,必须一个个顺序慢慢入内,又不能携带长重武器。如此一来,即使没有卫兵在侧,爱德华国王也不致有危险。何况国王餐椅背后,便有一道秘密门户,直通紧急情况下专用的楼梯和暗道。若是刺客凶猛,国王斗他不过,还可一走了之。就在卡那封城堡中,举行了著名的爱德华国王与威尔士人会谈。当时威尔士人,虽然领袖已死,败局早定,却仍不甘心接受英王统治。他们在会谈中,刁难爱德华国王,提出他们能接受的统治者,须符合下述四个条件:“其一,生于威尔士;其二,帝王之后,金枝玉叶;其三,既不讲英语,也不讲法语(金雀花朝诸王因祖籍法国,均会讲法语);其四,道德上纯洁无暇,从未犯过错误或冤屈好人。”显而易见,当今英王与之不符,言外之意,不接受当今英王统治。然而爱德华并未动怒,他低头沉思一回,胸有成竹道:“好,一周之后,朕给汝等答复。”一周之后,威尔士人来到城堡前,他们料定爱德华想不出办法来使自己符合那些条件,然后就会垂头丧气宣布撤军。谁知当爱德华出现在城堡阳台上时,充满信心,容光焕发!他将一周前威尔士人提出的条件大声复述,之后发问:“符合上述4 项者,汝等便承认其为王,接受其统治,是也不是?”威尔士人道:“是这样。”只见爱德华,转身从侍从手中接过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双手高举,朗声说道:“汝等看清,此乃潢之长子。3 天前出生在卡那封城堡中;天潢贵胄,玉叶金枝;一字不会讲,无论英语法语,更不曾犯过任何错误,绝对道德纯洁。现在,汝等满意了罢?”那些威尔士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无可奈何承认,此子确有统治他们的资格。于是爱德华封其子为“威尔士亲王”,从此将统治威尔士的权利,巧妙收归英国王室。由此形成惯例,以后英王长子必受封为“威尔士亲王”。
威尔士既定,爱德华一世复北征苏格兰。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临终之时,嘱其子曰:“朕死不足悲!愿尔承朕遗志,继续北征。尔应携朕骨灰冲在最前列,让朕看到最后一个苏格兰人投降!”嘱罢,圆睁双目而逝。可叹爱德华一世!南征北战,一生神勇,无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然而临终最后一个心愿,却是断乎难以完成。皆因其子爱德华二世,远非乃父般英雄。这二世,若论外表一如其父,金发碧眼,俊美健壮。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性情懦弱,上马将不得兵;无才无能,下马理不得政。贵为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却偏爱挖沟掘洞、搭盖茅棚,弄舟游泳。每日里呼朋唤友,挥汗劳动,乐此不疲。从来不习兵演武,登殿议事,立法行政。自1307 年登基,一味推托延误,直至1314 年,才吃不住臣民指责,内心愧疚,决定重新北征。
此时爱德华二世手下共有25000 余众,其中至少5000 人是所向无敌的重甲骑兵,又有5000 人,是配备强弓利箭的弓箭兵。对手苏格兰人,人马不足万数,武器只有长矛,若论实力,断难与英军抗衡。然而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主要靠的是,官兵之间,同心同德,统兵之将,大智大勇。苏格兰统帅布鲁斯,可谓智勇双全,英军统帅爱德华二世,却是半点不行。这一日,英军北行至班诺克本河畔,遥见对岸旌旗招展,苏格兰迎敌之师已在山坡上摆好阵式,以逸待劳。此时英军,本应隔河对峙,先安营扎帐,埋锅造饭,让兵士马匹休憩饱餐之后,再行打仗不迟。偏那爱德华二世,全不知用兵之道,仗着己方人多势众,当下便要英军渡河开战。渡得河来扎住阵脚,他却不身先士卒,躲在阵后,只派一名骁将德博亨出阵挑战。对方统帅布鲁斯,一马当先冲至阵中,手起斧落,结果了德博亨性命。英军阵中,见对方主将如此凶猛,人人失色,再没人敢出阵单打独斗。于是爱德华二世命令擂响战鼓,催促万余步兵一齐掩杀过去。可怜这些步兵,炎热天气长途行军,已是疲惫不堪,此时又是以下攻上,心怀畏惧,能有多少战斗力?只见冲在前排的纷纷被对方长矛刺中,后排的停步不前。爱德华二世见状,忙命骑兵冲上去助阵。却不料苏格兰统帅布鲁斯善用计谋,早在阵前山坡上挖出无数小坑,用树枝茅叶遮掩,专陷敌人骑兵。果不其然。英骑冲至此处,纷纷马失前蹄,将那些骑手甩在地上,重甲裹身,爬不起来,又把后继骑兵绊倒,一时人仰马翻。爱德华二世见势不妙,又令弓箭手放箭。然而两军混战一处,英军人数又多,快箭利矢尽落在自家兵士头上。爱德华二世黔驴计穷,急得跺脚。对方布鲁斯却又想出新招,他将军中不能上阵者,诸如医护、马夫、伙夫、鼓号手,集中一处,命他们登上山头,突然摇旗呐喊,擂鼓吹号,敲锅打盆,造成极大声势。英军混战当中不及细审,只当苏军后援赶到,吓得掉头便跑,溃不成军。苏军随后追杀,毫不留情,不待英军退至班诺本克河边,便将其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初浩浩荡荡的2.5 万兵马,如今随爱德华二世逃出战场的只有一二百人。
遭此惨败之后,爱德华二世再不做继承父志、建功立业之想。自己只在深宫后院,庸庸碌碌,搞些无聊勾当。又豢养男宠,信用奸妄,任其主持朝政,操弄权柄,胡作非为,祸国殃民。直搞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王后伊莎贝拉,趁机兴风作浪。此女本是法国公主,面貌美若仙女,心肠却毒如蛇蝎,是有名的“法国母狼”。她自己蓄面首,养情夫,淫乱通奸,无所不为,却恨丈夫宠幸相公,冷落自己。别家女人吃醋,放刁撒泼也便罢了,这女人恨丈夫,?
小说推荐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清史演义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
- 最新章:第194章
- 南北史演义
- 作品: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内容简介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
- 最新章:第20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