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恨丈夫,却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她工于心计,借时因势,官报私仇。先是借口协调英王与法王关系,去国返法,住在其兄法王查理四世宫中,在那里与情夫莫尔蒂默密谋策划,召募军队,又用计将其长子、英国王储爱德华骗至法国。万事俱备之后,他们便公开打出反叛大旗,渡海入侵英国。爱德华二世无德无能,不得人心,手下军队纷纷倒戈,各地贵族亦先后归附叛军。伊莎贝拉等人很快胜利进入伦敦,夺取政权,又操纵议会,宣布废除爱德华二世,由王储继位,称爱德华三世。伊莎贝拉与莫尔蒂默又买通狱卒,令其将被废黜后关在牢中的爱德华二世秘密处死,而且务要使其死得“极其痛苦又不留痕迹”。那狱卒亦是如狼似虎之人,对其命令心领神会,当天夜里便用绳索将爱德华二世捆在两条长凳之上成个“大”字,然后将烧红的铁条从其下体直插入腹腔!肝肠俱焦,痛彻心肺,惨呼之声传达数里之外,久久不绝。
这第三个爱德华堪称英国古代最为贤能英武的君主之一。在位50 年,其文治武功,口碑在道,史册彪炳。无能的爱德华二世与狠毒的伊莎贝拉何以生养出如此伟大英明的儿子,这难解之谜使学者造出了“隔代遗传”一词。实际爱德华三世比起乃祖亦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灵根早慧,天纵英姿,1327 年登基之时不过14 岁,却已是饱读诗书,娴熟刀马,文武双全。更难得的是,这位爱德华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顺势应人,卓识远见,外加深谙法度,明辨事理,志在开济,勤于政务,确是百年不一遇的经纬之才。他知道母后淫虐,父王昏庸,故而被裹胁参与政变时不动声色,先借母亲之力废黜父王,又回手一枪,夜间命侍卫队突闯母后卧室,从中搜出莫尔蒂默,以“秽乱宫闱”之罪当即问斩,又将母后幽禁在外省偏远行宫之中,不许过问政治。从此自己大权独揽,一展宏图。
此时英国,由于先王疏懒又所用非人,已是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贵族集团受先王影响,精神颓废,趣味庸俗,与王室离心离德。爱德华三世励精图治。他宵衣旰食,兴衰除乱,奖励生产,修明政治,整顿武备。三五年功夫,便扭转局面,国泰民安,兵强马壮。为振奋民族精神,引导贵族矢忠报国,他又采取两项办法:一为加强议会作用,令贵族参政议政,以国事为己任;二为提倡练兵习武,经常举行比武大赛和集体狩猎,使亚瑟王和狮心王的骑士精神重新发扬光大。但是爱德华三世深知,责任心和荣誉感必得与获取功名、土地和财富相结合方能维持,眼下贵族对自己的好感与忠诚也须回报以实际利益方能长久,然而狭窄的英格兰无力提供贵族们热衷的这一切。“必须转而向外,让战争来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爱德华三世下定了决心。第一仗,小试牛刀,北取苏格兰。目的有二:一来实现先祖爱德华一世临终遗愿;二来,近年爱德华对英军实行重大改组,人员构成、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均焕然一新,此番欲检验一下,新式军队究竟战斗力如何?1333年,爱德华率军北上,用“围点打援”之计,先行包围苏格兰边境重镇贝里克。苏格兰人火速驰援,正中英军埋伏。哈利敦山麓的激烈鏖战,完全是班诺克本河畔之役的再演,只是得胜者换做了英格兰。苏格兰战败求和,俯首称臣,割让东南大片领土,从此再不敢南下扰犯。
宿仇得报,后顾无忧,爱德华开始策划下一仗,也是他真正的野心和目标所在——法兰西。
用兵打仗,最忌师出无名,无名则不义,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故爱德华欲征法兰西,还须为自己寻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天遂人愿,1337 年,这借口竟然自己寻上门来了!
说来话长。早在1328 年,法王查理四世归西。继位原则本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这查理四世却是子嗣阙如,兄弟俱无。如此法人无奈,只得向旁系亲属寻找,这便引出二虎相争。查理四世虽无兄弟,却有胞妹一名,便是英国王太后、爱德华之母伊莎贝拉。这英王爱德华与查理四世本为甥舅,若论血缘关系,乃是最亲近的一支,所以此时便满怀信心提出继承要求,不料却败在腓力手下。这腓力何许人也?原来是查理四世的叔父瓦洛瓦伯爵之子,与查理是堂兄堂弟。他凭血统敌不过爱德华,但此人擅长摇唇鼓舌,到处奔走游说,一曰自古王位继承男系优先,伊莎贝拉一支断无资格;二曰爱德华若果继位,英法合并,法兰西国将不国。到底说得法国一班当权人物心动,集体推选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爱德华角逐失败,虽然心中愤愤,当下也未说什么。
腓力六世满志之余,不免得意忘形,以为爱德华软弱好欺,竟悍然侵犯英国利益。爱德华与苏格兰打仗,他公开支持后者,敢与英国颉颃。此其一也。法国北部佛兰德尔伯爵领,以经营毛纺织业富甲欧陆,英国为其提供羊毛原料,亦从中获利甚丰。腓力看得眼热,竟借口镇压当地市民起义,出兵占领佛兰德尔,禁止英国与之贸易往来,企图利益独占。此其二也。1337 年,腓力又自启衅,宣布爱德华身为法王封臣却未履行封臣义务,故而剥夺其在法最后一块领地——阿奎丹。诏令一出,爱德华大怒!俗言“事不过三”,腓力如此得寸进尺,岂非欺人太甚!前回谋夺法国王位之事,尚未与你计较,今次又侵犯大英利益,损我国计民生。是可忍,孰不可忍?一班文武群臣,亦在旁边摩拳擦掌,鼓噪怂恿,吵得爱德华热血沸腾,“呼”地一声拍案而起,“打!与他战场上见个高低!新账旧债一总清算!让他知道知道我爱德华的厉害!”当下便分派众人,打点兵马、粮草、舟楫。国内贵族百姓,听得要同法国打仗,无不兴奋踊跃。爱德华又命人拟就檄文一道,弛送各国君主。文中指斥腓力“欺世盗名,僭取大宝在前;利欲熏心,作恶多端在后。不仁不义,无耻之尤。今欲兴兵讨伐,实乃替天行道。唯愿各国君主,匡扶正义,共襄盛举??”云云。
不几日,万事俱备。但见泰晤士河口,帆墙如林,300 来艘木船一字排开;人喊马嘶,15000 将士待命出征。1337 年6 月23 日,爱德华三世在此地率军誓师,已而登船出海,直向法国海岸驰去。一场大战由此展开,其后竟绵延100 余年,以故史称“百年战争”。
爱德华熟读兵书,深谙韬略,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因而在开战之初,尚不知敌方实力与战略,亦不知周围邻国是敌是友情况下,不敢贸然从事,引军深入,只在佛兰德尔沿海一带小规模行动。首先将驻守佛兰德尔加特森岛的5000 法军击溃,解除了法国对英佛贸易的封锁。继之于斯鲁伊斯海战当中,歼灭法国舰队,使由英至法的黄金水道英吉利海峡畅通无阻。其后又趁布列塔尼公爵领内讧之机,夺取该半岛,并在此地建立大本营,屯粮驻兵。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不觉已过了八九个年头。经过几年较量了解,爱德华发现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即敌方战斗力远不及己方。看官要问,这法兰西泱泱大国,历来重视武备,兵员充足,马匹精壮,其重甲骑兵天下无双,又有从热那亚重金雇佣的弓弩手,专事发射远程武器。军事之强,欧陆首屈一指。何以那爱德华竟敢小视?看官有所不知。原来军事一事,有如女人服装,最忌泥古不化,墨守成规,保守停滞。须得新潮迭起,花样百出,变化无穷,方能出奇制胜。自征服者威廉于黑斯廷斯一役,以重甲骑兵力胜哈罗德,欧陆各国争相仿效。马匹与骑手竞高竞壮,铁甲与头盔竞厚竞沉。如彼装备骑兵,犹如小型坦克。冲撞践踏,所过人仰马翻,刀枪不入,弩矢更不在话下。该兵种问世300 余年,独领风骚,占尽便宜。却也被行里方家研究得透彻,制订不少专破重骑之战术,诸如林间战、混近战、盾牌墙、钩镰枪、绊马索、陷马坑,不一而足。单说陷马坑,班诺克本之役,看官已识得厉害,因那重甲骑兵身重体笨,一旦翻身落马,莫说持械厮杀,便是倒地爬起、迈步走路也觉吃力。再说热那亚人专擅的弓弩,十字军东征时亦曾大显威风。远程发射,自身安全无虞,敌方却防不胜防。尤以攻城之时,躲在城边林里,射杀城上守军,百发百中,最为得力。然而这件兵器亦有弱点,搬运沉重不说,那弩机用时须安装平坦之地,一人扳机,一人?
小说推荐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清史演义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
- 最新章:第194章
- 南北史演义
- 作品: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内容简介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
- 最新章:第20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