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第70章


“当回事”了。不是吗?就是同一个老舍,在批完胡风之后,竟敢在“鸣放”期间的1957年1月,居然像后来被打成“右派”的许多人一样,有胆魄提出,作家们“应该自由地写作和批评。那样会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批评和反批评都不该扼杀。头脑冷静的讨论可以更清楚地分清是非。过分的批评损害批评自身,因为真理并不赞成鲁莽。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出版一切有道理的东西,而不管作家属于什么思想形态——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只有坦率而公开的讨论才能鼓励不同的学派争鸣。争鸣的目标是发现真理;因此应该是自由的讨论,给每个有话要说的人说话的机会,而且要他们把话说透。”891不过,这也正是陈徒手所说的,老舍的“放松、胆大仅仅限于1957年的初春,只在那一年一瞬而过。或许在这前后他发过牢骚,发过脾气,但是让我们感念的依然是1957年春天老舍作为性情文人最为本色的直言,他隐秘的心境终被那年阳春搅乱,激情地涟漪了几下。”892同时,从1957年以前老舍在日常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也能明显感觉到他对一些“左”的东西还是有胆量“抵制”的。据老舍生前几位北京市文联小字辈的同事在“文革”结束以后的陆续回忆,“在日常工作中,老舍颇有些敢于顶着‘左’风走的举动。使文联的年轻女干部因为穿了件红毛衣,遭到无端指责,老舍在全文联的大会上讲:我就不明白!红颜色不是代表革命吗?怎么穿件红毛衣就变成资产阶级了呢?!文联有一位‘革命资历’较久的作家,写了部小说稿子,一定要听老舍的意见。老舍依实相告:作品写得太干巴,缺乏文学性。这话惹恼了作者,她面孔严肃地说,我的作品就是不要月亮、星星、树呀草呀花呀的,我们无产阶级不欣赏那些资产阶级的情调!老舍见对方如此态度,也严肃起来,说:那就不要拿给我看,我就是‘资产阶级’,我喜欢太阳,也喜欢月亮星星,还亲自种花养花!市文联的一位秘书长,是专抓‘政治工作’的,一次,他向老舍问起对作家汪曾祺的看法,老舍说汪是个难得的人才,对方拉长了脸,指出看问题必须先看政治、看‘本质’!老舍也沉下脸毫无动摇地讲:我认为,从哪个方面看,他也是个难得的干部!893但渐渐的,老舍的邪抵制”,变成了大“服从”。1957年6月至9月,中国作家协会陆续举行了27次党组扩大会议,“批判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老舍先后共参加了20多次作家们的辩论会,他“感谢作家协会党组给我这种机会,使我受到永难忘记的教育。”894他在《个人与集体》的发言中,批判“丁玲在作协与文艺界里面,破坏团结,搞小集团。”是“惟我独尊的恶霸作风。”“丁玲的行为不但自绝于作家,也自绝于人民,除非她马上低头认罪,悔过自新。”他劝丁玲不要再“花言巧语,不老实交代问题,仅作抒情的独白,企图以美好的修辞,声泪俱下的做派,邀得大家的惋惜与谅解。……说真话吧,只有挖净你的个人主义的根子,洗清你的灵魂,你才能看见社会主义。”最后,老舍感谢作协党组邀请他参加党组扩大会议,使他受了教育,通过丁玲罪行的具体例证,看清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怎样是社会主义的障碍。……我希望丁玲改过自新,我切盼作家们都时刻不忘:不是把个人,而是把社会主义集体事业,摆在第一位,才能诚心诚意地接受党的领导,使文艺事业蒸蒸日上!895在作协党组第十三次批判“丁陈”的会议上,老舍再次真诚地表态:“我自己无党无派,可是我爱共产党,我爱党,正如我的老哥哥(他没有什么文化)那样爱党,不是由理论出发,而是由于我们看见党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幸福。”896老舍的这篇发言透露出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冯雪峰同志指着我的鼻子,粗暴地批评我的作品。”虽然老舍当时表现出来是“接受批评,没有闹情绪”,但他心里肯定是极不舒服,极不痛快的。冯雪峰是党派到作协的领导,怎么能对一个如此爱党的老作家做出“那样粗暴的申斥。”而遥想当年“冯雪峰同志来到重庆,我们须向潘公展递手本,签名保他的有我。其他三个保人都有靠山,我没有。雪峰若是跑了,我得入狱。”897老舍想不通,他希望看到,“一切作家都该以诚相见,爽爽朗朗,见面,亲切握手;谈起来,大家都说真话,不背后嘀嘀咕咕。”898但事实远非如此。其实,他早就知道有人对他不大敬重,认为让他当作协副主席是把他“抬得太高了”。正像老舍说的,他的确“不是在这里表功”,而是让人们不要忘了,他在重庆为团结作家曾经有怎样的付出。“当初,重庆成立作协时,因怕张道藩抢作主席,所以根本不设主席,而只设几个部长,掌管会务。”实际负责的是老舍。他一方面要应付张道藩,另一方面要团结大家。“我虽然没闹革命,但张道藩随时可以把我送进监狱。”可以感觉到,深感受了委屈的老舍把心都掏出来了,“我不是向上爬的人。”他在重庆作了许多团结作家的工作,解放后从没以此为资本邀功请赏,主动争取当作协副主席。同时,他表示“作家最大的资本应当是干净的灵魂,组织作协的目的之一是团结作家,我在重庆团结过作家,我有资格当作协的副主席。”“当然,不让我作副主席,我也不会造反,叫我作理事,或只是会员,全无不可。”可当了副主席之后,老舍确实“为作协作了许多事,特别是招待外宾”。而且,外宾在他家里吃饭,他送外宾小礼物,“都没向作协要过钱。”平日也从不争待遇,“没上过北戴河、颐和园。”“刚刚回国时,我需要薪资,这二年收入好转了,我一再向周扬同志表示停止给薪。我既拿薪水,就不该再向作协要求什么。”老舍无意向那些不如他作得好的党员作家们示威,只想剖白一下自己的心境。“我情愿作义务党员,对一切人歌颂共产党。”“希望大家团结得更好、更广,作家、艺人都亲亲热热的,彼此帮助,成为一家人。”899这当然同时表明,老舍心里是有数的,他对那些“不大敬重”他的人,也是有看法的,只是“抵制”的方式是老舍式的。
但在看过《老舍全集》不为尊者讳,照单所收的老舍写的那些批判文章以后,发现这种讽刺加幽默的老舍式批判,可能更让被批判者哭笑不得。他的方式也并不都是以前听有些人常说的,用的多是温和、轻描淡写的词句。比如,他在1957年9月28日在北京国画界反右派斗争大会上发言,说徐燕荪“既是画家,也是恶霸。”他还借陆定一的话强调,“要狠狠地斗争右派,狠狠地改进工作,狠狠地改造思想!900
“文革”与知识分子人格(4)
另外,看得出来,老舍对发言是做了准备的,批判时并非无的放失。以他1957年9月17日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为例,他认为“右派”分子,虽已“节节败退”,但“反党小集团还未完全崩溃,彻底认罪。”他听了“右派”们的检讨,觉得他们“必须端正态度,学会忠诚老实。”他把丁玲的检讨称为“藕断丝连法”,罗烽的“拿手好戏”是“编纂检讨词典”,陈明则是“话无内容,而只仗着表情,虚张声势。……他第一次发言时,张牙舞爪,颇似黄天霸。第二次发言时,他改为愁眉苦脸,好像颇有悔悟。”比如批判丁玲,应能够感到,老舍平时对丁玲的“优越感”是看不惯的,至少要煞煞她“狂傲”的锐气。“丁玲一向看不起我们,今天依然看不起我们。她的优越感使她在交代自己的罪过的时候,还想向我们示威,叫我们看看她怎么心细如发,会作文章。她若是不能忘了她的狂傲,忘了自己的面子,就不会忠诚老实。”他还特别提醒:“各反党小集团的男女老少,必须老老实实地把心灵中的垃圾倾倒净尽,重新作个干干净净的人!901当然,这同时也完全可以理解为,老舍是真心地希望犯了错误的丁玲,能够改变自身的缺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难得的是,老舍的批判是给人留有余地,不是一箭封喉地赶尽杀绝。那样,倒真不是老舍了。
不过,从有些被批判者在事后的反馈看,对老舍式的批判还都是理解和接受的。以老舍批判吴祖光为例,“反右”开始以后,老舍为批判吴祖光而写的《吴祖光为什么怨气冲天》,一开篇就表明:“当我看了有关他的反党、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