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言道》第126章


莫华情绪有些激动,“萧摄,你还好意思说这种话,真是不知廉耻,若不是你出的昏招,宛丘又怎会陷落?!你倒好,祸害了陈国,自个跑得倒挺快。”
“莫将军一派胡言,若不是你和句谷愚蠢之至,陈国又岂会陷落?!”
两人正吵嘴时,只听“哐啷”一声脆响,张循拔出腰间重黎剑,将几案上一只青铜酒爵斩成两片。
“都给我住口!军机议会,岂容你二人吵嘴!再有胡言乱语者,斩!”张循厉声呵斥道。
余兰、莫华和萧摄都大吃一惊,莫华和萧摄更是各自低头不敢再争吵。
此时,张循的气势已与三年前大不相同,他再也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将,言行举止已尽是大将风范。
“报!急报!”突然帐外传来紧急通报。
一个侦察兵快步跑进大帐,跪下报道:“禀报大将军!西侧二十里,有队人马正向我军赶来!”
“多少人?!”张循问道。
“将近一千人。”
“西侧?鲁国部队?”
“应该不是鲁国部队,旗帜上写的是‘周’。”
“‘周’?天子的人马?”张循一头雾水,思虑片刻,便果断下令道:“出营迎接!”
“喏!”
张循带领诸位将领于营外十里迎接周国队伍。
周国队伍旌旗飘扬,兵卒衣着亮丽,他们迈着整齐的步子庄重行进,干净的兵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好一支天子之旅。
张循派遣士兵与周国队伍接洽,随后便亲自迎了上去。
经过简单介绍寒暄,张循了解到领队之人乃是周国六卿之一,太士——姬尚。此人五十余岁,却并无一根白发,他面色红润,声如洪钟,言行得体,平易近人,一副十分随和的样子。
姬尚随张循等人来到大营,众人在营帐坐定,姬尚率先向张循行礼。
“张将军,姬尚有礼了。”
张循连忙回礼道:“姬大人,幸会!幸会!不知姬大人要来,实在是有失远迎。”
姬尚笑着说道:“哪里的话,张将军十里相迎,已是礼遇啦,呵呵。”
“姬大人,不知为何要来到这战火纷飞之地啊?”
姬尚捋着胡子说道:“正因为这里是战火纷飞之地,所以才要来,呵呵,在下乃是使命在身啊。”
“哦?大人有何使命?”
“呵呵,说起来,吴、越、陈,三国联合攻伐鲁国,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吧,鲁王向天子求助,希望天子从中调停,所以,我这不就来了么?”
“姬大人此行乃是为了调停之事?”
“正是,正是。天子希望大家能化干戈为玉帛,坐下来好好谈谈,不要总是打仗了,毕竟这战火连天的,百姓不免遭殃啊。”
张循皱了皱眉头,“哎,姬大人说得是,诸侯征战厮杀,百姓难免受苦,但鲁国所做之事,却为天下人所不齿,若不讨伐,又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姬尚摆了摆手说道:“张将军,鲁王已经认错啦,天子自然会责罚鲁国,而且鲁王也说了,愿意同吴国修好。”
“哦?鲁王是这么说的?”
“正是,正是。”
此时,萧摄突然插话道:“呵呵,既是如此,那便让那鲁王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吧。”
萧摄话语着实不当,但姬尚却笑眯眯的问道:“这位将军是?”
萧摄面带不屑,说道:“在下萧摄,乃是越国领将。”
“萧将军,幸会,幸会。”
“姬大人,既然鲁王愿意议和,那就要有些诚意。依在下之见,不如姬大人去曲阜劝劝鲁王,让他出来投降吧。”
“呵呵,萧将军,鲁王虽然愿意议和,但也并非愿意束手就擒呀。我虽然没打过仗,但也知道,那曲阜城啊,城高墙厚,粮草充实,啧啧啧,要想攻下那座城池,恐怕绝非易事啊。”
“那姬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打一打试试喽?”萧摄挑衅道。
“还是别试的好,呵呵,别试的好。”姬尚挠了挠头,笑道:“毕竟,天子也希望诸侯们都能和平相处嘛。”
………………………………
第一百零六章 调停
普越军营地里,姬政身着普通士兵军装,正低头行走。他沿着吴军营地摸索了半圈,那飘着“黄”字旗帜的营帐周围,仍然密密麻麻布满了守卫,两个月来,日夜如此。
其实,姬政一直都在联军营地,作为策士,他跟随萧摄参与了这场征伐,他想找机会除掉黄蕴,但黄蕴似乎知道有人会暗中加害一般,日日夜夜躲在营地里,就连如厕也要有数十人跟随保卫。
姬政找不到下手机会,只能用左手狠狠握了一下腰间的月刃,然后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黄蕴又能多活一天了。正准备离开时,他抬头看了一眼营地的中心,中军大营飘扬着“张”字旗帜,他感到一丝欣慰,虽然他为张循的进步感到高兴,但这也恰恰是他不能与张循再见面的原因。如今,他们已经分道扬镳,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想不清楚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应该与张循再见面。
姬政轻叹一口气,然后默然转身,突然,他楞住了脚步,余光里似乎有一个字眼一闪而过。他猛然转身向营地中心望去,果然,那里竟真的飘扬着一面“周”字旗帜。
周?
姬政疑惑不解,却又充满了期待,毕竟这面旗帜就仿佛就是自己阔别多年的家乡和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会是谁呢?
与此同时,黄蕴也看到了那面旗帜。
这些日子,他始终甲不离身,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身着轻甲。现在更是铁甲铜盔,紧握宝剑,看着那面旗帜,他心中疑惑不解。
黄蕴挠了挠脖子,使劲抓上面的红疹,虽然想不明白这旗子意味着什么,但他无心这些,此次出征什么结果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自己的性命。于是,黄蕴对身边侍卫下令道:“这几日加强戒备,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务必以本官的安保为第一要务!”
“喏!”众侍卫齐声应命。
说罢,黄蕴甩起披风,一头扎进自己营帐。
中军大营里,谈判依然在进行,萧摄狂妄而不屑,言辞咄咄逼人;姬尚始终堆着笑容,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张循则冷眼旁观,少言寡词,心中盘算着利弊得失。
萧摄问道:“姬大人可曾见过鲁王?”
“还未曾见过,我刚一到鲁国就直奔将军这边来了,毕竟将军攻城在即,姬某生怕来迟啊。”
“那姬大人是想让我们放弃攻城的念头喽?”
“萧将军,您身经百战,必然知道攻城乃是最下之策,军士伤亡不计其数,百姓也难免惨遭涂炭,最后即便攻下城池,也只是夺下了一座破城罢啦。”
“但若不破城,又如何击败鲁国?”
“欸,萧将军,我这不是来了嘛?有什么事情,咱们都好商量嘛。”姬尚说罢,笑眯眯的看向张循。
萧摄冷笑道:“既然如此,姬大人不如就说说鲁王开出的条件吧。”
“嘿嘿,鲁王嘛,自然是想要和平解决眼下局面,他既然向天子请求调停,自然就是有诚意的。”
“姬大人在绕圈子。”
“我哪里是在绕什么圈子嘛,只不过,鲁王之前也只是派遣使者向天子请命,具体的条件嘛,鲁使也说不清楚。所以天子才派我来调停,也是希望我见机行事嘛。我怕来晚了这仗就已经打起来了,所以才先来跟张将军和萧将军谈谈,看看咱们有什么打算。然后呢,我就再去问问鲁王有什么想法,一趟谈不拢,我就城里城外多跑几趟,我多跑几趟没关系。但我相信啊,最后咱们总能谈妥,呵呵,费点事不要紧,拖得久点也没关系,总好过生灵涂炭吧。”
姬尚说了半天,最后转身向张循行礼道:“您说是不是呢,张将军?”
张循笑了笑,终于开口说道:“姬大人不辞辛劳也是为了黎民百姓,本将一样不愿意看到将士厮杀,百姓涂炭。更何况,天子有意和平,我等又怎能执意征战?”
“哎呀!张将军宅心仁厚,敬重天子,实在是天下人的表率啊!在下敬佩啊,敬佩。”
张循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倒是愿意跟鲁王谈谈,但要有个前提。”
姬尚一听这话,立即来了精神,急忙问道:“什么前提?张将军请讲。”
“鲁国必须解除与齐国的盟约,并与吴国订立同盟!”
“哦……哦……”姬尚不停点头,“这个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