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言道》第125章


公皙然苦笑一番,说道:“你说的没错,我确实是自寻苦恼,或许有的时候还是不要看得太清楚,所以你暂时不要把姬师弟的事情告诉小循。”
萧摄摇了摇头,“师兄,你有些小看张循师弟了,其实你不说,不代表他不知道,也不代表他不明白。我觉得张循师弟是大智若愚,别看他一幅天真烂漫的样子,其实心中压抑了许多痛苦,许多想法,许多思辨……师兄,你总是太想保护我们了。”
“也许吧……”
“哦,对了,师兄,你那箱越国官制的金元是哪里来的?”
“说来话长了,我们三人刚下山的时候,路过义阳村,发现越国人盗采吴国金矿,缴获了一箱金元,此时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是跟李子达相关的那件事么?”
“是的。”
“哦,那件事情我有所耳闻。”
公皙然又有些担心的问道:“篡改国书这件事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吧?”
“能有什么影响?还不都是范大人的授意,吴国朝廷越乱,我家大王不是越高兴?”
“好吧,那你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假指纹?”
“随便砍了两个人的手指罢了,把手指用特殊的药物处理一下,剥掉表皮,做成指套就行了。”萧摄毫不在意的说道。
公皙然无奈的摇了摇头,“云轻,不要总是这样草菅人命。”
“知道了,师兄,我只是砍了他们的手指,又没杀了他们,何况这些越国人一个比一个狂热。别说是手指了,就算是大王需要他们的脑袋,他们也会毫不犹豫自己割下来。”
“哎,越人如此精忠,恐怕吴国迟早被越国所灭。”
“师兄,我不劝你到越国去,但有一句话,请师兄一定要听我的。”
“你说吧。”
“将来船沉之时,切不可随之灭亡。”
公皙然沉默良久,并未回答什么。
萧摄叹了口气,“算了,到时候再说吧,世道如此,你我又能怎样,只是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会像师兄保护我那样,保护好师兄。”
公皙然微笑着摸了摸萧摄的头,并没有说什么。
“师兄,那我回去了。”
“保重。”
“师兄保重。”
………………………………
第一百零五章 讨伐鲁国
一光阴逡巡,白驹过隙,一年半时间悄然而逝,转眼又是清明时节。
阴沉的天空下细雨纷飞,树木被雨水浸透,挂满雨露的枝叶更显青翠,姑苏城外的一座小土山上,盛开着一支洁白的伞花。
公皙然独自撑着伞,默默站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坟前,雨水斜飞,浸湿衣衫,他注视着墓碑,那冰冷的墓碑上只落了四个字——“嫔妃郑旦”。
公皙然在雨中伫立了很久很久,细雨依然淅淅沥沥,他却始终一动不动,黯然凝视着碑文上的名字。
“公皙先生,回去吧,娘娘会心疼的。”不知何时,小美撑着一把伞走来公皙然身边。
“小美姑娘,你来了。”公皙然行了个礼。
“我来看看娘娘。”小美说着,蹲下身来,将墓碑上的泥点擦掉,“先生在这儿站了很久了,快回去吧,娘娘真会心疼的。”
公皙然没有说什么。
小美轻轻在碑前放下一束不知名的野花,“先生不知道,其实那一次,娘娘是真的下了决心,只要先生答应……”
“我知道。”
“娘娘命苦,本就是痴情的人,却……”小美说着说着,就抽噎起来,她跪在墓碑前,用脖子夹住雨伞,两只手一起擦墓碑的底座。
“要是没有碰到先生,娘娘还能活,但……呜呜……但娘娘说,能遇见先生,呜呜,是她,是她这辈子最快乐的事情。”
雨伞从脖子上滑落,掉进了一旁泥泞的水洼里,她顾不上雨伞,只是用沾满污泥的袖子擦拭着哭红的眼睛,“那是娘娘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呜呜,唯一的一次打算为自己活着,我多希望,呜呜,多希望先生能答应啊!”
“对不起……”公皙然将伞伸出去,打在小美身上,雨水很快浸透了公皙然的头发,顺着他的眼角和脸颊,缓缓流下。
“娘娘不怪你,娘娘说先生没有错,错就错在她不该向先生提出那样的要求,她很后悔……呜呜……娘娘说,她那样做,让先生为难了……”
公皙然闭上眼睛,用力摇了摇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话来。
“那以后,大王把她关在后宫,再也没理过,娘娘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可是……呜呜,先生知道么,娘娘最大的心愿,呜呜,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看一眼先生啊,可是……可是却再也见不到了!呜呜,呜呜……”小美紧紧抱住墓碑,终于泣不成声。
公皙然深深叹了口气,雨水中凝结出冰冷的寒雾,空寂的山丘上,流云缓缓飘逝,仿佛云上长亭,连接着天涯两方……
数日之后,张循回到院子里向公皙然告别,这一次,大王命他带兵出征攻打鲁国。自从哈娜出事以后,张循再不敢回到院子,起初他终日泡在工坊研制重黎剑,而后就彻底搬进了司马府。
张循望着院子里熟悉又陌生的景象,不禁摇头叹了口气,随后说道:“三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这次攻打鲁国可能要半年时间。”
“嗯,衣物带足了么?”公皙然关切的问道。
“放心,我也不是第一次带兵出去了。”
“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知道了。”
公皙然拍了拍张循的肩膀,“不过这场仗可能并不好打,鲁国比陈国要强大很多,而且齐国也会支持鲁国,此次还要多加小心才是。”
“哎,这次出征又是无名之师,大王越发好战,争霸之心日益彰显,只怕不是好事。好在这次我们也有盟军,越国出兵一万,由萧摄将军协领,陈国出兵五千,由莫华将军协领。一个月之后,三国军队在鲁国边境会师。”
“小循,所谓盟军无非是利益使然或者不得已而为之,不可不用也不可不防。”
“我知道,不止外部如此,就连我军内部也得有所提防。前年黄蕴侵吞礼金一事大王并未从严处理,多少是碍于皇后的面子,最后只是将他革职查办,关了几个月后又给放了。去年皇后又生一子,大王一高兴,就把黄蕴官复原职了。这次大王又命黄蕴为偏将,可能是希望他能将功赎罪,以便恢复爵位吧。”
“所以你更要小心行事,虽然经过前年那事黄蕴在朝廷中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但他依然有可能在暗中对你下手。”
“呵呵,我倒是希望他有这个胆量,毕竟这仇还不算完,他不动手,我也会动手。”张循脸上露出一丝难以觉察的笑容。
“还是小心为上吧。”公皙然反倒有些担忧。
六月中旬,酷暑难耐,吴、越、陈三国联军对鲁国的攻势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此时联军已经撕破了鲁国的外围防线,在鲁国都城——曲阜城南五十里安营扎寨。
张循召集了三国领将,商议军机事宜。
老将余兰作为副将,首先向张循说道:“将军,我们已经攻下了曲阜以南的所有城镇,眼下就只剩下这座都城了。”
莫华指着沙盘说道:“如今曲阜已是一座孤城,但城高粮足,恐怕守上三两年没有什么问题。”
张循盯着沙盘点了点头,他深以为然,余兰和莫华均是老将,他们的意见很有价值,此时萧摄始终站在一旁,并不言语。张循便抬头问道:“萧将军,你怎么看?”
萧摄道:“曲阜易守难攻,此外,据探马来报,如今齐国已经决定出兵救援鲁国,大军进入鲁国境内,距离曲阜只有二百余里了。齐军的出现令我们十分被动。”
张循很是焦急,“是啊,眼下局势扑朔迷离、瞬息万变,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才是。”
萧摄道:“在下以为,务必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打下曲阜,明日一早就发兵攻城,一举拿下曲阜,不然等到齐军赶来,我们会更加被动了。”
莫华瞥了眼萧摄,不屑的说道:“哼,一举拿下?哪有那么容易?哦,我都忘了,萧将军没守过城,不知道这城该怎么守,所以萧将军说出这种不知深浅的话也属正常,呵呵。”
“莫将军倒是守过宛丘,结果呢?不还是被张将军一举拿下了?”萧摄反唇相讥。
莫华情绪有些激动,“萧摄,你还好意思说这种话,真是不知廉耻,若不是你出的昏招,宛丘又怎会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