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第19章


用时,另一个人才会作为个人受到敬重。由此便产生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依照人们眼前所见的东西来评价另一个人。个人就是大写的“你”
,这是就他和环绕我周围的事物一样是我所不能支配的这一点来说的。 另一个人总是比他出现在我面前时所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也比他在迄今为止的行为中显示出来的性格更加丰富,我可以在做计划时、在对一种局势作出判断时把他的角色和性格考虑在
…… 91
28人是什么
内,但是,我却不能由此而支配这另一个人,也不能由此而想作出最后的判定。 为使另一个人能够超出自己本身实现新的可能性,我必须一直开放着自身。 而且,我有责任一方面通过批判他的现存性来帮助他达到这一点,另一方面,这种批判又是伴随着对他的特殊可能性的尊重出现的。 谁在他人那里不尊重和防碍他趋向于上帝的无限使命,谁就损害了自己的使命。在无限者中,他的使命与他人的使命是一回事。互相尊重是一切真实的人的关系的基础。 彼此之间的尊重充满了活生生的想象力。期望着他人的可能性,然而又赞许他人有走自己的道路的权力,这是爱的基本行为。 在某人获得尊重的地方,他也就被认真地当作人来对待。由于对人来说,成为个人是永恒的,所以,人们之间的一切联结只有在互相认可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②甚至当要借助暴力来实现共同生活时,暴力也必须得到失败者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着认可的多种形式和阶段,以及共同体的阶段。 对暴力的被迫认可和朋友之间自由的、互相的认可构成了分界点。 在这之间,国家的权威、父母的权威、教育者的权威、职业的合作、对共同目标的志同道合的追求、自由的交际等等极不同的形式都拥有自己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着他人的认可。因为只有通过他人的认可,单个的人才知道在自己特殊的使命中证实了自己。认可意味着确信没有白白地劳动,确信通过提高自己的特殊性分有了人的共同的使命。 认可说明了差异之中的共同性。 认可总是以人的差异为前提的。 在完全的相同占支配地位的地方,也就不再有知道自己的个性被认可的幸福。由于个人正是在自己的差异中互相认可的,并且为了
…… 92
第七章 社会中的个人38
互相补充的目的制造了新的区别,因此,他们并不是不顾自己的特殊性,而是通过自己特殊性汇合成为人之为人的共同体,汇合成为人的使命的统一。 因此,在共同体中,实现的恰恰是个性。如上所说,认可可以以很不同的形式得到满足。认可是根据一种成就或者一种状态产生的,但又是在对双方之间关系在未来的发展的期待中产生的。当它通过同情实现自身时,还是不定型的,它的定型是在从属关系或者并列关系中实现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借助于法的设定的认可与借助于对一种权威的从属的认可是相应的。 从属常常导致对高高在上的个人或者社会阶层独有的生活方式的模仿,直至出现流行时尚。在并列的关系中,产生了各种人类共同体的极大繁荣,从伙伴关系和自由的交际直到友谊和婚姻。在认可的所有这些形式中,个人通过与其他个人的联合证实了自己向外的人的使命的统一。但是,人的使命的统一还向内显示自己,即显示在单个的人的自我意识之中。在这里,我们把人的使命的统一如何硬要充当自我评价和行为的标准的方式看作是良知。 尽管有可能发生单个的人的良知与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之间的敌对关系,发生与它的礼仪和成见的冲突,但是,尽管如此,尼采在这一点上仍然正确地坚持认为,单个的人的良知总是与在社会中生效的标准处于一种关系之中。在正常情况下,单个的人在内心中被束缚在他所属的社会中生效的道德上,束缚在对他来说社会的认可所依赖的行为规范的标准上。因此,在不同的民族中,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良知的内容可能
…… 93
48人是什么
惊人地不同。 对共同体的向往与对人的一种使命的探询的联系充分地说明,共同体生活的任何一种形态为什么在个人身上是作为良知的约束而发挥作用的。 但是,由此也说明,为什么至少在那些由于在对人的先验的、一直是乌托邦式的使命提出问题方面保持清醒而出众的个别人那里,良知在严峻的时刻超出了现行的生活形式。与良知一样,自由也与人的使命紧密相连。人们把自己在其中感到与自己的使命和谐一致的状况看作是自由。这样,恰恰是在共同体中,就这个共同体是真正的共同体来说,人将感到自己是自由的,其前提条件是人能够觉察到,这个共同体使他接近了自己的使命。在这种情况下,他将不害怕另一个人成为自己自由的界限,而是欢迎另一个人成为自己自由的实现。自由作为单个的人与自己的使命的一致,与良知一样,根据人们所属的具体的共同体,可能具有很不相同的内容。与良知相类似,自由的思想也可能脱离现存的共同体,与现存的共同体相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现存的共同体就被指责为不自由的,并且人们也就渴望建立人的共同生活的一种真正自由的,并且使人自由的新秩序。 但是,只是在极有限事例中,单个的人的自由理想才与一切共同体完全对立。 这就是抽象的个人主义的极有限事例。对于这种个人主义来说,作为自由的唯一内容剩下来的,就是单个的独立性。我们已经与人的使命相联系讨论了共同体生活的一些基本特征,即植根于尊重和爱之中的认可,和在自由的意识中寻求自己平衡的良知的约束。 这些因素在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已经发挥着作用。 人的一切共同生活都具有“我”
和“你”

…… 94
第七章 社会中的个人58
交往的形式。 这是人的共同体的基本形式。③在最纯粹的形态上,“我”
与“你”
的相会出现在这种相会并不服从于其他使命、而是成为目的自身的地方,即出现在自由的交际之中,出现在友谊和爱之中。 当然,即使在这样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也总是——尤其在一个共同体的开创阶段——由共同的现实利益、使命和信念促成的。人们之间的一种摆脱了所有现实关联的关系是不存在的。 人与人之间的联合与对自我和世界的统一的追求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人们的关系中,但是,尽管这一切,个人的相会仍然成为最重要的事情,这恰恰发生在兴趣摆脱了局部的目的而以现实的整体为宗旨的地方。 在共同的使命的影响下,把双方的特性看作是彼此关联的,并把这些特性付诸语言,这就是“我”
与“你”
的相会的最高的幸福。通过爱,“我”
与“你”
彼此结合起来,这种爱使每一个人都超出自身达到与其他人的结合。通过爱,“我”
与“你”
彼此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但并不彼此相属。因为只有在自由的相互关系中,个人的结合才能够良性发展。由于我们把自己的使命看作是共同的,因此,另一个人也属于我自己。 对这另一个人的爱的奉献总是包含着批判的因素。 与另一个人保持批判的距离是能够真正地爱他的前提条件。 施爱者不应该让自己被滥用为被爱者自我中心的工具。他不应该迷恋于被爱者,不应该让被爱者呆在他发现他的地方。相反,真正的爱将使被爱者走上通向他自己独特的生命实现的道路,帮助他克服他的自我的惰性。在这里,一个施爱者当然不是想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塑造“你”
,相反,他自己将通过充满心中的爱超出自己的自我,与被爱者一起接近人的使命。由此表明,联结两个人的爱并非起
…… 95
68人是什么
源于他们自己本身,而是作为他们神圣的使命的现在超越他们而发生的。这样,在个人之间的相遇中,上帝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个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是人。 个人的相会仅仅发生在“我”
与“你”
向上帝的现实性都敞开自身的地方。 我们关于个人的概念起源于基督教神学,而且正好是在“我”
与“你”
的彼此关系表明了位格这种意义上,这大概不是巧合。在耶稣和他的天父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并且在上帝和他的创造物之间的关系中到处都存在着的彼此关系,使得人们彼此之间的这种人际的结合成为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