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这里将道学为天下所公有,不是孔子、朱子个人私意所能垄断的。 王阳明这种论调,无论其主观动机为何,在客观效果上对孔子、朱子这些僵化的权威教条,总会起到一些冲击作用。 正因为阳明心学有其矛盾两重性的社会效果,所以明朝统治者一方面赞之为“有用道学”
,认为“不合宋儒”亦无害处;另方面又担心这种“诋毁先儒”的言论,会成为学习“邪说”的“向导”
⑤。 对后一方面,出身于王门而有点启蒙思想的黄宗羲,则肯定阳明心学曾起过“震霆启寐,烈耀破迷”
⑥的积极作用。由于王学承认良知为人人所有,所以说:“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⑦他还认为:与愚夫愚妇同相的就是同德;
①《王文成公全书》卷二一《答徐成之书》。
③④ 《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罗整庵少宰书》。
⑤《春明梦余录》卷二一。⑥《明儒学案。 师说》。
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顾东桥书》。
…… 339
中国哲学初步33
与愚夫愚妇不同的就是异端。 王阳明的学生王畿等人出游,“见满街都是圣人”
,他就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②他还教导学生,不能摆出“圣人”的样子去与人讲学。 因为“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
,“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③。 王阳明的主观用意,可能要为愚夫愚妇做“破心中贼”的工作;但他总得承认,愚夫愚妇与圣人一样具有“良知良能”
,这就为圣凡平等的思想打开了缺口。上述阳明心学中关于冲击僵化的权威教条思想和圣愚都具有良知的提法,在客观上起到促进思想解放的作用,虽然这并非王阳明本人意料所及。 如王学中泰州之后,黄宗羲称“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这些人还想“掀翻天地”
,“时时欲飞”
①,与王阳明消灭“邪思枉念”的初衷,可以说是大相违背。 阳明心学的产生,意在维护封建传统而补偏救弊,要人们更自觉地来接受封建道德伦理纲常;但他的良知说导致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反而对传统的冲击起到了某种催化作用。 这是我们评价阳明心学时所应当注意的,即要从全面来衡量阳明心学的作用和影响。
②③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①《明儒学案。 泰州学案序》。
…… 340
433中国哲学初步
后期心学与早期启蒙思潮
史称:“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
泰州指王阳明的门徒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龙溪指王阳明高足王畿。阳明心学因泰州、龙溪的发挥与到处传播而大受推崇。但是又因这些学派与人物的思想已超出儒学的范畴而使阳明心学走向了反面。 其中,李贽、黄宗羲的思想即体现了这一趋向。李贽(公元1527—1602年)
,号卓吾。 他也讲“心”
,但他的“心”
已经不同于王阳明的仁义礼智之心,而是个体欲求之心。他的“无私则无心”
的论题明显地表现了对早期市民阶层私有观念的正面肯定。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
,字太冲,别号梨洲。 他也讲“盈天地皆心也”
,并且确认“自私”
、“自利”
的正当性。 他比李贽更进一步的地方在于:他触及到“自私”
、“自利”
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规则问题。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提高宰相的地位和学校参与议政,强调废私法而立公法,这都明显地带有近代启蒙的意味。李贽的政治——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焚
…… 341
中国哲学初步53
书》与《续焚书》中。黄宗羲则以《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给近代社会以深刻影响。
李贽:入世思想与出世思想的奇特结合
李贽在我国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带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性倔强,曾自称“缘我平生不爱属人管”
,“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又说:“余唯以不肯受人管束之故,然后落发,又岂容易哉!”
①
这里讲出他一生的思想矛盾,可谓入世难,出世也不易。 他不爱属人管,但又无法不受人管,最终不能逃避世俗政治的迫害,这正是其一生的悲剧所在。 我们必须研究李贽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和如何得到统一,才能阐明他的思想特点和给以应有的历史评价。李贽的入世思想,从总体说是属于儒家。 他自称“幼习孔氏之学”
,“虽落发为僧而实儒也”
;“然则善读儒书而善言德行者,实莫过于卓吾子也”
②。 这里说得很清楚,他“虽为僧而实儒”
,且以“善读儒书”与“善言德行”自负。 他晚年在麻城遭受迫害,避地北通州,仍然说:“我老,又信儒教”
,
①《焚书》卷四《杂述。 豫约。 感慨平生》。
②《初潭集。 自序》
…… 342
633中国哲学初步
“凡世间酒色财,半点污染我不得”
①。仍自信是儒家的正人君子。 最后他被诬陷入狱,在审讯中依然申辩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
②即认为他一生言论,并不违反儒家“圣教”。
不过,李贽对儒学亦非盲目顺从。 他曾称赞“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以群贤为命而不以田宅为命”
,“故能为出类拔萃之人”
,“万世之儒一人”
③。 但另一方面,他对孔子和六经、《语》、《孟》,却有过一些尖锐的批评和贬语。 特别对宋明的道学家,如耿定向之流,更是鞭挞不遗余力。从上面可以看出,李贽之所以称赞孔子,着眼点在以天下为家而不谋私利,实质上是肯定儒家的民本主义和重民思想,首要之点是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问题。 如他对孔子的兵食论作了新解,认为只要足食足兵,能对人民“养此生”而“卫此身”
,则下民对上位者自会守信,并不存在“信重于兵食”的问题。 他在另处又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④儒家是讲重民食的,孟子即说过:“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⑤
李贽大讲穿衣吃饭,可以说是对儒家重民思想的一种发挥。由此可见,关心人民生活是李贽入世思想中非常重要的
①《续焚书》卷二《书小修手卷后》。
②袁中道:《李温陵传》。
③《焚书》卷三《何心隐论》。
④《焚书》卷一《答邓石阳》。
⑤《孟子。 梁惠王上》
…… 343
中国哲学初步73
一点,也是他衡量和评价统治者的一条重要标准。 如对齐王建的亡国,他就认为“饿死一无用痴汉”并不可惜,这样能够成全齐国“百万生灵”
,也可算是为人民做下了一点“功德”
①。 对曹操,他既称其“狡诈百出”
②;但对曹操出师“不害禾稼”仍表示赞赏,认为这还有一点“以民为念”之心,比“只知有妻子,不知有百姓”的当道官僚稍胜一筹。 经历四朝十二君的冯道,向来为士林所不齿;李贽则认为,五代时作君主的既不能为民尽责,而冯道却总算尽过“安养斯民”之力,因此对他仍有所肯定。 这里李贽的出发点都是“重民轻君”。
他认为改朝换代或事奉哪个君主不是什么大事,重要的是对人民尽到“安养之力”。
这仍然是用儒家的民本思想作为衡量标准。由于李贽把为官之责在安养斯民这一点作为入世思想的立足点,所以他任姚安知府时就“务以德化人”
,即躬行儒家的德治。 他为官清廉,辞官时“囊中仅图书数卷”
③。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的封建时代,像李贽那样的清官,恐怕也不多见的。李贽自己为官清廉,对刻剥人民的贪官污吏则切齿痛恨。他评点《水浒传》,书中叙述有个和尚见到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都是强盗,就说“当时强盗却恁地多”。
李贽即评点说:“当时在朝强盗还多些。”在他看来,
小说推荐
- 西方哲学初步
- 作者:彭越、陈立胜 1西方哲学初步彭越 陈立胜 著 2目 录1目 录引言 走入西方世界…1)第一章 哲学的童年…10)一、米利都的哲学儿童…11)二、崇拜数字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18)三、爱利亚三杰…22)四、赫拉克利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31)五、爱与恨:恩培多克勒的宇宙抒情诗…37)六、阿那
- 最新章:第98章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教书育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修养品德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最需要科学,因
- 最新章:第120章
- 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学生
- 作者:龙葵序“那些孩子已经答应你的邀请了”一个沙哑的声音叹息般的说着,似乎有几分不悦“是啊”坐在对面的是一个英国老人用睿智的眼睛从半月眼镜后凝视着这个不大高兴的中国老人,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邓不利多,你应该知道他们是九玄里最珍贵的孩子,现在把他们托付给你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一定…不要再让我”
- 最新章:第43章
- 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留学生
- 作品: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留学生 作者:龙葵 内容简介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的早上,哈利三人像往常一样坐在桌边吃早餐,大厅里的气氛并没有往日刚开学时那么活跃,可见昨晚盛大的宴会和激动人心的分院仪式也掩不去伏地魔归来给大家带来的阴影“那个位置还是空的”罗恩一边大口吃着熏肉一边看着黑魔法防御术教师的位置。霍格
- 最新章:第44章
- 初中校园学生老师有些事
- 作者:超丶丫头正文 第一章 去从?风景宜人的乡镇中学。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仅仅只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两层和四层。一栋宿舍楼,分为四个楼栋,两栋男生,两栋女生。又是一年的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夏唯唯,一个既没有档案,又没有成绩单的女孩来到了这所中学。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些艰难的爬着有些陡的山坡,
- 最新章:第67章
- 初中校园 学生老师有些事
- 作者:超丶丫头】正文 第一章 去从?风景宜人的乡镇中学。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仅仅只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两层和四层。一栋宿舍楼,分为四个楼栋,两栋男生,两栋女生。又是一年的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夏唯唯,一个既没有档案,又没有成绩单的女孩来到了这所中学。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些艰难的爬着有些陡的山坡
- 最新章:第68章
- 中国文学史
-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 最新章:第318章
- 尤哲学
- 作者:姚卫群 1印度哲学姚卫群 编著 2前 言1前 言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为印度
- 最新章:第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