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他们看来,王阳明在这里表达的就是没有精神便没有物质这样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实际上,王阳明这里要阐明的无非是这样一个合理的思想:天地万物鬼神(物)离开了我的良知(灵明)
,便失去了任何存在的意义;我的良知(灵明)
离开了天地万物鬼神,同样也不成其为良知(灵明)。
最后,王阳明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的思想,隐含着人们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良知的显现,都具有绝对性的意义。 正是这一点直接导致了王学向泰州学派、王畿和李贽等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大大丰富了王学以后的中国哲学的内容。
①《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 334
823中国哲学初步
阳明“心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明朝中叶,王守仁(即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陆九渊“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体系,在思想界曾风靡一时,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如何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作具体分析。王守仁生活的时代已经进入封建末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明王朝已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他看到当时的积弊,说“今天下波颓风靡,为日已久,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
①他面对这个“沉疴积痿”的现实社会,一方面归咎于“士风之衰薄”
②;同时也感到民心的不稳。 如他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就看到“民虽革面,未知革心”
③的现象,即表面虽然服从,但内心仍然不满,因而发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④的感叹。 针对这种情况,他把“世道之祸”都归咎于“酿于人心”。
因此他强调从心上下功夫,要从整饬人心入手,要人们自觉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即不单是能约束行为外表,更重要的是钳制思想动机。 他要人们发现有“不善”的念头时,
①《王文成公全书》卷二一《答柴储墟》二。②《王文成公全书》卷二二《送别省吾林都宪序》。
③《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二《年谱》一。④《王文成公全书》卷四《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 335
中国哲学初步923
“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①。 王阳明提倡心学的用意,从他的自述中看来可以说是非常清楚的。本来,由宋儒创立的理学,把封建纲常之理,作为宇宙本体的最高范畴,所以也称为天理。 这是将自然规律和人伦秩序合而为一,天之理即是人伦日用之理,是心性的本源,道德的依据。 理学家这样作的目的,是想通过用自然规律的必然性来论证社会伦常的合理性。 他们把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人都不能违反的至高无上的天理。朱熹等人还应用“理一分殊”的理论,说“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语其分则未尝不殊”
②。即认为封建伦常之理是统一的,但君臣父子各人地位不同,只能按其本分行事。 程颢说:“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
③程颐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朱熹也说:“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⑤这里说来说去,无非要维护封建社会的尊卑等级制度,并将它说成是永远不能移易、不可违逆的天理,从意识形态方面巩固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不过,程朱理学虽力图使人们相信封建的纲常伦理是
①《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②《中庸或问》③《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四。④《河南程氏遗书》卷五。⑤《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 336
033中国哲学初步
“天生自然铁定的道理”
,但要把自然和伦理都包含在本体论之中,既肯定世界本原的自然属性,又要论证这个本原就是封建的纲常伦理,这就需要接合点,即人们如何去认识天理的问题。 朱熹主张通过“格物”来“穷理”
,所谓“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这样用力既久,到“一旦豁然贯通”
,“则众物之表显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①即是说先逐件事物进行研究,做到触类旁通,内心就能够掌握众理了。程朱理学的格物穷理功夫,虽说要把“在物之理”与“在己之理”接合起来,但并不是那么容易。 如王守仁就亲自“格”庭前竹子,没有格出什么道理,人反而弄病了。 终于觉得“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
②这是说,按照朱熹的方法去格物,但外物与内心,终是两件东西,不能结合在一起。 所以他提出以心学代替理学,这并非反对具有伦理性质的“天理”
,只是把天理说成是先天固有的“吾心之良知”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现处。”
③这是将良知说成就是天理,即是说人的内心能够自然发觉天理。有了良知,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在一切人们的心中“发用流行”
;就可以纠正“外心以求理、离行以为知”的偏向,把心与理、知与行的关系统一起来。 良知的作用是把封建伦常说成是人心固有的东西。 正因为阳明心学确曾一度发挥了整
①《大学章句》第五章《补大学格物致知传》。
②《明儒学案。 姚江学案》③《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二》。
…… 337
中国哲学初步13
治纲纪、维系人心的作用,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如隆庆时穆宗曾赐王家铁券,称阳明为“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神宗万历十二年还诏令王阳明从祀孔庙,并谓:“皇祖尝言,守仁有用道学也,国家能得一有用道学,虽不合宋儒何害焉?”
这里虽说王学与宋儒有所不合,但对封建统治者有用,因而受到皇帝的称赞。从上面提供的历史材料,能否说阳明心学只能起到反动的作用呢?看来也并非这样。 虽然从主观动机来说,他要人们认识这“良知诀窍”
,则“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②即要把“良知”作为销毁人民“邪思枉念”的熔炉,从而想达到“破心中贼”的目的。这种动机当然是反动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因为王阳明既想人人服从天理,所以不得不承认都有良知。这样一来在良知的面前就得承认人人的平等地位。 社会上的一切是非善恶,都要拿个人的良知作为评判的标准。 阳明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
③这是说人只要凭自家的良知办事,是非是瞒骗不过良知的。 又说:“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
③
因为良知是能够完全辨别是非,所以按照良知办事就不会错了。王阳明把“良知”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绝对标准,当然
②③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③《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 338
233中国哲学初步
有主观随意性的一面。 但当时孔子与朱熹的言论,已成为思想界的权威教条,所谓“天下之论定久矣,久则难变也”
①。 这是说人们的思想已经僵化,就很难改变了。阳明心学的作用,用良知判断是非,又具有引导人们怀疑权威思想的一面。 如他说:“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③这是以内心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从而打破孔子的权威。 又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 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④这里将道学为天下所公有,不是孔子、朱子个人私意所能垄断的。 王阳明这种论调,无论其主观动机为何,在客观效果上对孔子、朱子这些僵化的权威教条,总会起到一些冲击作用。 正因为阳明心学
小说推荐
- 西方哲学初步
- 作者:彭越、陈立胜 1西方哲学初步彭越 陈立胜 著 2目 录1目 录引言 走入西方世界…1)第一章 哲学的童年…10)一、米利都的哲学儿童…11)二、崇拜数字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18)三、爱利亚三杰…22)四、赫拉克利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31)五、爱与恨:恩培多克勒的宇宙抒情诗…37)六、阿那
- 最新章:第98章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教书育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修养品德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最需要科学,因
- 最新章:第120章
- 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学生
- 作者:龙葵序“那些孩子已经答应你的邀请了”一个沙哑的声音叹息般的说着,似乎有几分不悦“是啊”坐在对面的是一个英国老人用睿智的眼睛从半月眼镜后凝视着这个不大高兴的中国老人,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邓不利多,你应该知道他们是九玄里最珍贵的孩子,现在把他们托付给你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一定…不要再让我”
- 最新章:第43章
- 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留学生
- 作品: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留学生 作者:龙葵 内容简介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的早上,哈利三人像往常一样坐在桌边吃早餐,大厅里的气氛并没有往日刚开学时那么活跃,可见昨晚盛大的宴会和激动人心的分院仪式也掩不去伏地魔归来给大家带来的阴影“那个位置还是空的”罗恩一边大口吃着熏肉一边看着黑魔法防御术教师的位置。霍格
- 最新章:第44章
- 初中校园学生老师有些事
- 作者:超丶丫头正文 第一章 去从?风景宜人的乡镇中学。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仅仅只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两层和四层。一栋宿舍楼,分为四个楼栋,两栋男生,两栋女生。又是一年的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夏唯唯,一个既没有档案,又没有成绩单的女孩来到了这所中学。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些艰难的爬着有些陡的山坡,
- 最新章:第67章
- 初中校园 学生老师有些事
- 作者:超丶丫头】正文 第一章 去从?风景宜人的乡镇中学。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仅仅只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两层和四层。一栋宿舍楼,分为四个楼栋,两栋男生,两栋女生。又是一年的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夏唯唯,一个既没有档案,又没有成绩单的女孩来到了这所中学。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些艰难的爬着有些陡的山坡
- 最新章:第68章
- 中国文学史
-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 最新章:第318章
- 尤哲学
- 作者:姚卫群 1印度哲学姚卫群 编著 2前 言1前 言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为印度
- 最新章:第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