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之名。”
②又把“理”看作气运动变化的规律,“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③这是说,⒇天地之气,虽有凝结聚合,又有分裂解散;既有相互排斥,又有相互吸引,途径虽然十分复杂,但都有一定的规律的,因而,事物的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不乱。 所以张载认为,整个宇宙的一切“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③承认一切有形态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有现象;一切有现象的东西,都是物质性的气。 这就肯定宇宙万物的本体是
②③ 《正蒙。 太和》⒇④ 《正蒙。 乾称下》
…… 271
中国哲学初步562
气,一切现象都是由气生成的。 从而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命题。 他说: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①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②
“太虚”是无形的,但无形并不是一无所有,它充满了气,气构成为宇宙之本体,气聚合为物,只是气寄寓于其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客形”)。这里张载之所以引入了“本体”
,“客形”的概念,即在说明物质本体和作为它的派生物的现象的关系。他认为,作为物质本体的太虚之气有两种存在的形态:即气“聚”则为物,气“散”则为太虚。 但不管是太虚之气的“聚”或“散”
,都不过是太虚之气这一物质本体的暂时表现形态,而太虚之气这一物质本体本身是不会因其外部形态的变化而有所损益的,这就是说,气作为本体是永恒的,不灭的。 张载由此确立了“气本论”
,从而,把中国古代的“元气本源论”推上一个新阶段——元气本体论阶段。③
对于张载这种独树一帜的“气本论”
,二程是持批评态度的。 因为在二程看来,“气只是形而下之器,其上更有理。”
③
意思是说,气只是具体事物,是被派生出来的东西,其上更有一个根本的理,即超出物质之上的本体。 而张载排除了在气之上还有一个造物主——“理”而引起了二程的发难。
①②《正蒙。 太和》③《遗书》
…… 272
62中国哲学初步
王充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精气论,建立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
,这虽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有其局限的一面,如他把“气”范畴加以“实物化”
,比作“玉石之类”
,“云烟之属”等即是。 张载的“气本论”则没有重蹈王充的覆辙。 他说:“所谓气也者,非待其郁蒸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皆可名之象尔。”
①这就是说,所谓气,并非一定等到郁结蒸发出来,或者凝聚起来,我们眼睛能够看到它,才算是气。 凡是强健、柔顺、活动、静止等现象都是气。 张载这里显然没有把“气”混同于自然界中某种具体物质形态,在他看来,整个宇宙中,不论是有形的万物,或是无形的太虚,都是气的存在的不同形态,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作为万物本体的气的基本特征即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 张载正是用“气”这种物质本体,来说明整个世界的统一性的。 他说:“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②张载把宇宙间的一切神妙变化都归本于气,这无疑是明确的气一元论思想。⒇
可见,在张载哲⒇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概念,不是什么“神”
、“性”
、“心”
,而是具有物质属性的“气”。这种“气”其“大无外”
,③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即“久无穷”
④。“气”在太空中,上升下降,迅速运动,高飞远扬,没有停止。 气的这种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在张载
①② 《正蒙。 神化》⒇③④ 《正蒙。 太易》⒇⑤⑥⑦ 《正蒙。 参两》
…… 273
中国哲学初步762
看来“莫或使之”
⑤,没有什么外力使然,“欲一之而不能”
⑥,不可能阻止它的运动。 气永恒不息地运动的原因在气之内,张载又将气的这种内在动因称之为“机”。他说:“凡圆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
⑦那么这种“机”是从何产生的呢?张载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緼、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①这是说,“太和”作为阴阳两气的统一体,它包含着正反两个方面,因之,产生相互作用,正面的阳气浮、升、动,反面的阴气沉、降、静,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为气的本性。由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相互渗透、相互推荡、此胜彼负、或屈或伸的变化,从而引起事物无穷的运动和发展。 张载认为这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因此,张载的“气本论”显然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第一,张载强调气具有神妙不测的特性。 他认为气分为阴阳二气,二气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推动,便逐渐流行变易,这就是“化”。所谓“神”指的正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所引发的这种神妙不测的作用与功能。 第二,张载认为,能够在太虚中神妙不测地发生变化,这一点是气自身具有的。 这表明,“神”和“性”都是气所固有的。 它们决没有离开气而作为独立的精神实体的意义。还有的论者认为,张载曾说过,人一旦“大其心”
②便能达到“无一物非我”的境界,因此张载承认“心”是万物之
①②《正蒙。 太和》
…… 274
862中国哲学初步
一源。 这其实是对张载思想的曲解。 联系《正蒙。 大心》篇全文和张载其他著作来考察,张载的意思显然是因为耳目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闻见不足以尽物”
①,而客观事物则是无限的,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其心”。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②由此可见,张载重视人的思维的作用,但有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 如张载在《正蒙。 大心》篇另一处就提出,人的感官只能认出事物的表象,而“心”才能认识事物的性理。 所以,他说:“由象(徇)
[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
③这里张载说,心不应停留在“知象”
“存象”的水平上而应进一步。但无论如何,“心”在张载的思想体系里仍属认识论范畴,而不具有万物本源的意义。 因此,张载不属于以心为本体的唯心论者。
①《语录》②《正蒙。 大心》③《正蒙。 大心》
…… 275
中国哲学初步962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 这一学派的奠基人是二程,集大成者为朱熹。“程”
指程氏兄弟。 大程为程颢(公元1032—1085年)
,字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小程为程颐(公元103—1107年)
,字正叔,后人称伊川先生。 周敦颐以“无极—太极”
为本体。二程为周氏的学生,他们以“理”
取代“太极”
,建立了“理本论”
,从而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朱”
为朱熹(公元1130—1200年)
,字元晦,又自称晦庵。承接了二程的思想,在理与气、一与多、理与欲、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全面贯彻了“理本论”。
他的博学,他在思想上的深刻性,无疑是后期封建社会所少有的。 但另一方面,在他以“三纲”
、“五常”
释“理”
从而使封建伦理获得本体意义时,他的理学又深为封建统治者所赏识。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被奉为官方意识形态。由之,程朱的思想又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二程的著作已收入《二程全书》。朱熹的著作很多,在哲学方面主要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西铭解》、《通书解》等。
…… 276
072中国哲学初步
程颢、程颐的“理本论”
程颢、程颐两人是同胞兄弟,早年曾共学于周敦颐,后又一起创立了一个以“理”为本的哲学体系,成为宋明时
小说推荐
- 西方哲学初步
- 作者:彭越、陈立胜 1西方哲学初步彭越 陈立胜 著 2目 录1目 录引言 走入西方世界…1)第一章 哲学的童年…10)一、米利都的哲学儿童…11)二、崇拜数字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18)三、爱利亚三杰…22)四、赫拉克利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31)五、爱与恨:恩培多克勒的宇宙抒情诗…37)六、阿那
- 最新章:第98章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教书育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修养品德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最需要科学,因
- 最新章:第120章
- 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学生
- 作者:龙葵序“那些孩子已经答应你的邀请了”一个沙哑的声音叹息般的说着,似乎有几分不悦“是啊”坐在对面的是一个英国老人用睿智的眼睛从半月眼镜后凝视着这个不大高兴的中国老人,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邓不利多,你应该知道他们是九玄里最珍贵的孩子,现在把他们托付给你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一定…不要再让我”
- 最新章:第43章
- 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留学生
- 作品:从中国魔法学院来的留学生 作者:龙葵 内容简介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的早上,哈利三人像往常一样坐在桌边吃早餐,大厅里的气氛并没有往日刚开学时那么活跃,可见昨晚盛大的宴会和激动人心的分院仪式也掩不去伏地魔归来给大家带来的阴影“那个位置还是空的”罗恩一边大口吃着熏肉一边看着黑魔法防御术教师的位置。霍格
- 最新章:第44章
- 初中校园学生老师有些事
- 作者:超丶丫头正文 第一章 去从?风景宜人的乡镇中学。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仅仅只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两层和四层。一栋宿舍楼,分为四个楼栋,两栋男生,两栋女生。又是一年的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夏唯唯,一个既没有档案,又没有成绩单的女孩来到了这所中学。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些艰难的爬着有些陡的山坡,
- 最新章:第67章
- 初中校园 学生老师有些事
- 作者:超丶丫头】正文 第一章 去从?风景宜人的乡镇中学。坐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仅仅只有两栋教学楼,分别是两层和四层。一栋宿舍楼,分为四个楼栋,两栋男生,两栋女生。又是一年的九月初,开学的日子。夏唯唯,一个既没有档案,又没有成绩单的女孩来到了这所中学。拖着重重的行李箱,有些艰难的爬着有些陡的山坡
- 最新章:第68章
- 中国文学史
-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 最新章:第318章
- 尤哲学
- 作者:姚卫群 1印度哲学姚卫群 编著 2前 言1前 言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为印度
- 最新章:第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