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26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问:“我们是死亡的抗议者”
,您同C。 布卢姆哈尔特(C。
Blumhart)交谈时曾说,在一首相应的诗中也写道:“以能使死者复活之人的名义,以复活的死者的名义,我们抗议G。E。 利普斯(G。E。Lips)的死。”这不就正触及(仁慈的上帝怎么会容忍受苦)这一神正论问题?即是否能以上帝的名义抗议虽然不是由上帝造成,但上帝也没有阻止的事情?这不正是在以上帝的名义抗议奥斯维辛集中营吗?
答:是的,的确如此。 这首诗针对的是一位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男子。 假如人们认为,上帝要人们譬如在交通事故中相互残杀,那么人们也就不得不承认说:让人们在战争中相互残杀,以至发生奥斯维辛事件,就是上帝的意志。假如一些人强加给另一些人的强迫性死亡——交通事故还是最轻的——假如人们用上帝来为这种杀人行径辩解,似乎还认为上帝就是这种杀人行径的根据,那就不会再有任何精神支柱了:这样一来,人们就能为所有行为辩解;这涉及到一种上帝和人之关系的概念,按照这种观念,人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一个在可怕意义上的全能之神的傀儡而已。K。 巴特说,这个全能者的上帝观念、这个无所不能甚至还能杀灭人的上帝,是个偶像,是撒旦。 由于我必须主持葬礼,这类情况和问题经常出现,我不得不放弃某些比如在礼拜仪式中一直存在的公式,譬如声称:上帝喜欢这位先生,于是就通过死亡,甚至通过交通事故把他召到天上去,如此利用交通事故。 实际上,我只能结结巴巴地说,这种不幸也许不那么令人欣慰。传统的信仰眼下也许会给家属更大的安慰,但我担心,他们很可能就会因此信奉一个完全是非基督教的上帝形象。
…… 71
以上帝的名义抗议上帝36
问:但是,以上帝的名义抗议上帝这是不是一个矛盾呢?
否则您不得不承认:上帝不曾在事故中,上帝也不曾在奥斯维辛中。 人们由此可以——不少人已这样做了——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名义抗议上帝。 但是,就奥斯维辛集中营来看可以上帝的名义抗议上帝吗?您到底还要以上帝的名义抗议什么呢?
答:上帝是作为犹太人置身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之中的!
我实在不相信,上帝就是那个世界的掌管者和统辖者,可以要他为我们所做的那些可怕的事情负担责任。 我认为,人类拥有巨大的自由,极其危险的自由。 这是一个真正的谜!为什么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有如此自由、既是褒义、可惜也是贬义的能人,以至他竟能够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我也不想用下述答案来解答:假定在幕后有一个世界的掌管者,仿佛他建立或者容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这确确实实是人的罪孽。问: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隐藏在一个无法理解的事故后面呢?是命运?是偶然性?
答:人类犯下的过错很多很多,大多数甚至……
问:人类对自然灾害,对地震也要负罪?
答:这一点我承认……对这些事人们没有责任。 但在谈到自然灾害或地震时,我也不会干脆就说:这是上帝审判的标志或者诸如此类的说法。 我并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可能是在提醒人的脆弱,提醒人作为大自然中的生物受到的威胁。 不过这与战争、与人类的相互残杀迥然不同。 可能我应当把地震视为命运的安排,视为命运吧。 可是人们相互残杀
…… 72
46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这种事情,我非但不会接受这是命运的安排,还会反对这种假定。问:引起人们对您的立场进行批评的原因,就是您以上帝的名义进行这种批评。 是否只有这样一个抉择,即彻底承认,要么别把上帝牵扯进这类事情中来,要么我们对这类事情一无所知?
答:可是我从耶稣那儿知道,上帝不要我们相互残杀!
耶稣肯定说过这样的话。我可以说:上帝不愿出现这种事情。耶稣在塞洛姆①的尖塔倒塌时,对人们说过:这对你们是一个信号,不过这确实是一场自然灾害。 耶稣决非暗示尖塔倒塌是相互残杀,这一点我很清楚。问:您在一部作品中回避有关怎样复活、何时复活以及复活的确实问题。 您只是让人们注意到活着的人的复活。 这部作品结尾是这样的:“我只知道,他召唤我们走向此时此刻的复活。”您在别处还谈到,我们必须从日常的死中复活。 具体说来,此时此地的复活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日常的死亡?
答:人们不再在战争中相互残杀,但在交通事故中却相互残杀。 人们甚至很快就会对这一切习以为常。 然而也许会相反:人们不再相互残杀,连引伸意义上的,即用言词、用互不谅解、用仇恨和成见来进行的相互残杀也没有。 因为所有这一切也都是相互残杀的一部分。 从积极方面来讲,人们不但将来能够,现在也能够共同生活;人们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并能在这种共同生活中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充盈。 上帝希望的是生命,而不是反面,不是要我们相互拼命,将对方置于死地,不是要我们去骗取对方的性命。
…… 73
以上帝的名义抗议上帝56
问:现在您能不能从您30年的团契经验中举出一点来,说明您曾经充满信心地说过,发生过此时此刻的复活呢?
答:可以。 这是存在的。 不过这种事说起来话长,并非几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我在多次乱七八糟、争吵不休的婚姻中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夫妻双方都能够重温他们死去的婚姻,共同使这种婚姻得以复活。 我体会到,人们都变了,挣脱了使他们越来越失望的、狭隘的个人生活圈子……虽然人们从前在一个清一色的市民环境里度日,但现在却担任了诸如囚犯救济组织“国际大赦”的领导职务。 我也在一些年轻人那里看到这样的事情。 我对他们施过坚信礼,这些人都有一点茫然失措,但正当他们在混日子时,却突然产生了一种动机,要在一个工作小组中为第三世界全力以赴地工作。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体会到有人怎样复活,怎样实际上摆脱小市民生活那小小的、往往又是可笑的、甚至成为负担的悲惨境遇。问:甚至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都有这些经验吗?您是否看到您可能讲到的那些变化正是复活呢?您关于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的想法大概是非常清醒的。答:这很难。 一方面,我看到一切都可能失败。 现在人们谈起了生态学和军备问题。 这一切都可能引起极其可怕的后果。我正经受着这些暗淡前景和无法捉摸的可能性的折磨。问:也许我正好该从这里继续往下问,因为要回答在整个社会范围里的复活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要是我没理解错的话,您能驾轻就熟地非常具体地描绘整个社会的受苦画。 譬如,您在《温情与痛苦》中写道:“1973年受难画。 企业主及其将军们的执政委员会决定:总统②不应是穷人的朋友,他应
…… 74
6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当是富人的同谋。 执政委员会作出判决:穷人朋友的总统死有余辜。 判决立即执行。 首先处死总统,紧接着处死两万智利人。随后,执政委员会全体成员带着感激之情去望弥撒。他们在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面前弯曲双膝,跪拜谢恩。 武尔姆勃兰特(Wurmbrandt)神父发去祝贺电。 看到行情上涨,白宫和多国跨国公司松了一口气。 伯尔尼学校里的教师们都齐声欢呼:终于在智利恢复了安定和秩序。“于是,耶稣受难的故事在这里就同智利社会主义者的受难交织在一起了。 关于复活的希望是否还有相似之处可描写呢?作家在描写复活的希望时所遇到的困难,难道不比概述受难的情景时更大吗?
答:要是人们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只能描写成为受难,那往往就是一种无措的行动。如果是这种社会意义上的复活,那我就不愿意再写这种事情,我宁肯在发生这种事情时自己也身临其境。 我认为存在着复活体验。 我在譬如说反对原子能发电站的整个运动中,或者你们联邦德国的绿党当中就看到了这一点。 甚至就在那里——在这些倾向和突破中——我也感到复活的迹象。问:那么在基督教范围内呢?
答:为第三世界出力。 我经历过这种事。 当然,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会的促进,不过这些促进已经超出了教会的范围。 这样做也
小说推荐
- 年代文里当学霸[系统]
- 作者:云九朵文案:平时见了他都要绕道走的同学:大佬求带!原男主: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原女主:嘤嘤嘤,他怎么那么帅!渣女配:我我我!错亿了…众人:他他他…又考第一了【排雷①本文全程男频爽文模式,剧情流,大概会谈个女朋友②男主一心考清华兼赚钱③金手指较粗!内容标签 系统 穿书 爽文 年代文搜索关键字:主
- 最新章:第69章
- 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
- 作者:潘能伯格译者:李秋零、思薇 1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潘能伯格 著 李秋零 思薇 译 2总 序百余年来,无论欧美还是中国思想文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在欧洲自然科学的知识观影响下逐渐形成和扩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形态 一种实证知识性的思想原则和与之相应的知识学方法构成了现代学术的品
- 最新章:-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第31章
- 文艺时代
- 作者:睡觉会变白第一章褚青1997年,北京。正是初春,天气还很寒冷,街上的行人还没脱去冬装。褚青裹了裹身上的皮夹克,蹲在马路边。这件皮夹克是去年最流行的款式,青年们的最爱,价格不菲。连抽烟都按根算的褚青当然买不起,这是他抢来的。原主人应该是个败家子,不知怎的在夹克上划了一道口子,在领口处,很细小的口
- 最新章:第875章
- 文艺时代(睡觉)
- 《文艺时代》全集作者:睡觉会变白他曾在一个小县城中看到一个名叫小武的小偷,也曾在苏州河边见识过一条金发的美人鱼,更是在一个小村子里看过一个汉子在被砍头前学驴叫…写简介无能,这大抵是一个普通青年转变成文艺青年的故事。第一章褚青1997年,北京。正是初春,天气还很寒冷,街上的行人还没脱去冬装。褚青裹了裹
- 最新章:第875章
- 与萌娃的文艺生活
- 内容简介 大家好!我有个妹妹,今年5岁半。她是这个世界写给我的最美情书,我想把我们之间那些温暖的小事分享给你们,希望也温暖你们 唐霜穿越了,来到一个温暖之家,有一个温柔善良的老妈,一个望子成龙的老爸,还有一个明星姐姐,以及最最可爱的萌娃妹妹唐糖 唐霜很享受这种平淡温暖的生活,写书写歌写剧本都是副业,
- 最新章:第879章
- 在年代文里当校园女神
- 作者:葡萄救我 文案 穿成司机和保姆的女儿,我怎么可能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狗血年代文里,被抱错的真千金回归后,因为粗鄙的举止、两团高原红的外貌、畏畏缩缩的气质,被亲生父母嫌弃上不得台面,在学校里被嘲笑土包子 美妆博主乔伊穿到了这文里,成了那个炮灰真千金,护肤丰胸练体型,从小养成女神一枚 某天“你家
- 最新章:第52章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林为民稀里糊涂的穿越成了下乡的知青,没爹没娘,连城都回不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选择走上文学道路。好不容易发表了两篇短篇小说,刚高兴几天,却一不小心成了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的学员。本想凭借着先知优势混日子发财的林为民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短暂的经历改变了他穿越后的人生,让他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
- 最新章:番外:我在岛屿读书(2)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教书育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修养品德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最需要科学,因
- 最新章:第120章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 作品: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作者[美 彼得·圣吉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彼得·圣吉(PeterM.Senge)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史丹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读研究所,旋即被佛睿思特(JayForrester)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
- 最新章:-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