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次世界大战的接近,弗洛伊德开始偏重强调人格中的各种破坏性冲动,他把性本能和自我保存的冲动合称“生本能”
,并提出与之相对的概念“死本能”。他猜测,既然生命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起源于无机物,那么那时便有一种本能要以毁灭生命而重返无机状态为目的。死本能主要表现为破坏本能和攻击本能,它遵循“强迫重复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生死本能是往往交融在一起的。比如说睡眠,它既是死本能的表现,身体的部分功能回复到无机物状态,又是生本能的恢复元气的过程。爱是生本能的表现,恨是死本能的表现,爱与恨常常纠结在一起的。实际上道德超我对代表生本能的自我的谴责与攻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攻击本能的一种表现,超我甚或可以说是攻击本能的反向作用形成的人格系统,在这种意义上超我是死本能的代理者。在这里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尼采的影响,尼采曾说在道德里面总有几分残忍的乐趣。
人类受死本能的支配总要找一个发泄的出路,但文明制
…… 291
西方哲学初步782
止了人类直接表现出敌意,因此人们往往将攻击本能指向陌生人、外国人。对人类命运攸关的问题是文明能否抑制住人类的死本能对公共活动的干扰以及能控制到什么程度。这位一生在非理性的本能领地上跋涉的思想家以一种颇为矛盾的心理表达了他对本能的看法,一方面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是对人类的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贡献,另一方面他又声称“伊特所在之处,自我必将随之”。人不应是非理性的奴隶,一旦人意识到他的无意识,人就成了无意识的主人,人会按文明所许可的方式,通过升华作用来有效地控制无意识。万物都受无意识的支配,只有在人身上无意识才被意识到,这是人之为人的尊严!
人类的无意识终于在弗洛伊德天才的意识中被意识到,但是人们有理由要问弗洛伊德意识到他本人的无意识吗?难道我们不可以把弗洛伊德本人精心阐发的精神分析视作是他本人种种无意识冲动的文饰?弗洛伊德所说俄迪浦斯情结难道不是他本人恋母情结的一种投射吗?要知道弗洛伊德对母亲从小就有着深厚的依恋,他也深得母亲的宠爱,小弗洛伊德两岁时还尿床,但母亲从不因此训斥他,父亲却非常严厉地对待此事,小小的弗洛伊德或许真地把父亲当作争夺母亲的情敌了。他八岁的时候还故意到父母的卧室中小便,这是占有父母卧室的一种象征行为,矛头显然是对准父亲的,怒气冲冲的父亲断言“这个孩子决不会有什么出息”。
或许弗洛伊德一生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都好象是在对父亲说:“你睁眼看看吧,我毕竟成了个人物。”在《图腾与禁忌》中他干脆让儿子们杀死自己的父亲,这多少也带有几分仇父的情结在里面。
…… 292
82西方哲学初步
至于弗洛伊德身上带有的种种社会偏见,在他的后继者那里——都得到了揭示,就让看看其中的荦荦大者吧。
四、弗洛伊德之后
弗洛伊德的影响是划时代的,人们可以批判他,可以赞成他,但决不能忽视他,20世纪的哲人谈论人性、道德、尊严,不能不面对弗洛伊德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
人的尊严与道德是否只是罩在人类自己动物本性上的一层面纱?是否只是人之外的权威的内在化以便控制本能的一种结果?
人的一切追求是否只是本能的直接或替代性满足?
攻击本能(恶)是否是人之最初的、独立的本能禀性?生本能与死本能、无意识与意识、自然性与社会性是否是人性永恒的二元对立?
首先起来发难的是弗洛伊德的弟子们。
荣格指出,在弗洛伊德所宣称的无意识底下,尚有一层更原初的集体无意识,这才是人格的根基,它是自发性、创造性、洞察力以及一切完美人性所必备的源泉,个人意识一旦失掉与之的联系,人就会丧失生机与活力。因此恰恰应与弗洛伊德以理性抑制本能冲动的主张相反,一切个体的成长与实现皆须达到这一“自我中心”
,弃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于一边,而直抵无意识之基地,把无意识的呼声带到意识中来,倾听它,接受它,实现它。
赖希(W。
Reich)也认为,弗洛伊德所讲的残忍、贪婪以“唯乐原则”行事的“本我”
,根本不是人的本性的基层,
…… 293
西方哲学初步982
在人彬彬有礼的社会层底下,还有一种“自然的社会性”这一生物核心层在运作,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冲动恰恰是这一生物核心层受到社会的压制而被扭曲的结果。人性的根源乃是活泼的生机之趣、创造之趣。
“每一次真正的革命,每一种真正的艺术和科学,都来自自然的生物核心。”
然而几千年的哲学史却独独不承认这一生物核心,弗洛伊德不敢正视他对无意识的发现,将之等同于动物性,而又把动物性错误地理解为施虐狂、变态、好斗,这就重新落入传统的思维窠臼中。
“把‘动物’和‘精神的人’对立起来的作法,根源于把‘性’和‘精神’对立起来,正是这种对立,一直是每一种神学的道德哲学的基础。”
人不是动物而是人,人类存在的最高任务乃是“扼杀”他的动物性一面并“培养”价值的一面,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过分强调智性“机械之物”
、强调同本能相对立的心灵,同性相对立的劳动,同个体相对立的国家。
那么,出于什么样的利益,出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使人们热衷于“远离生殖器”
、“远离动物”的叫嚣呢?赖希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社会与历史。远在柏拉图的《斐德若》篇中,人性即被比作一驾马车,人并不全是人,理性乃驭马人,人的情感与欲望则是桀傲不驯的白马和黑马。柏拉图进一步把这一个人格结构放大为国家结构:贵族代表理性,勇士代表情感,奴隶则代表欲望。原来两千年的人类史,无非是柏拉图奴隶制嵌入人心理结构的过程而已,“人的职能实际上已按一种机械方式被改变了,人在扼杀自己的生殖职能的过程中,已在血浆上僵化了。人穿上了盔甲反对自身的自然和自发的东西。”人成了“生硬的和机械的、失去自己的自发性即
…… 294
092西方哲学初步
发展成一种自动机和大脑机器“。
所谓的人类尊严、人类的永恒道德说到底是意识形态给人类锻造的盔甲,披上这层盔甲,人类专门用来抵挡自身的自然生机之趣。到了以“自然的社会性和道德性”取代“令人作呕的道德化(强制性道德)”的时候了。赖希历来以理论上的探索勇气而闻名,在人性问题上尤其如此,“直到人承认自己在根本上是一种动物时,人才能创造真正的文化”。
弗洛姆(E。
From)
以建立真正的人性为己任,只有建立在真实的人性基础上,才谈得真正属于人的尊严,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的生活价值的认识是相互依存的。
人之尊严、人之道德、人之行为规范的源泉,均应“在人的本性中得以发现”
,均应以“人的内在品质为基础”。
弗洛伊德受19世纪生物学、机械决定论及布尔乔亚意识形态的影响,将心理学等同成匮乏心理学,而实际上即使人的饥渴和性追求完全得到满足,他还是不会满足,和动物相反,那时,人最迫切的问题不是解决了,而是刚刚开始,因此,必须将“匮乏的快乐”和“充足的快乐”区分开来,弗洛伊德将本能原则说成是唯乐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匮乏的本能,说到底,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人同他人经济与市场关系在人性理论上的投射。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之动物,创造性乃人运用他之力量的能力,“生命只有一个意义,这就是:自身活生生地去运动”。
同样,弗洛伊德在人性本恶的观点上也是根本错误的。
这倒不是说他杜撰了人之攻击性,而是误解了人之攻击性。人本无所谓善与恶,人之生命原本即具有一种发展、扩展、展
…… 295
西方哲学初步192
现自己潜力之“固有倾向”
,只有在这一固有倾向受挫,个人受到了孤立,他才
小说推荐
- 中国哲学初步
- 作者:李锦全、冯达文 主编 1中国哲学初步李锦全 冯达文 主编 2中国哲学初步1目 录导 论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2)中国古代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8)先 秦 编通论…16)天人关系的论争与解决…16)阴阳五行观的发生与发展…26)孔孟儒家…37)仁学:人的发现与爱心的最初开出…38)万物皆备于我:天人
- 最新章:第92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一诺千金_西方经济学
- 书名:一诺千金作者:西方经济学文案本文敲甜,甜到飞起,不信你们看评论。本文又名《我把你当朋友你却只想套路我》作为一名销售,程诺巧舌如簧。作为一名男人,程诺舌头不如他男票宋城灵巧。宋城:你不需要太灵巧,你其他地方可以满足我。程诺【谁说我巧舌如簧来着!话唠傲娇粗神经断舍离受X冷峻心机大醋王收藏癖攻1.本
- 最新章:第142章
- 谁说人妻不傲娇[重生] 作者:西方经济学
- 《谁说人妻不傲娇[重生》作者:西方经济学文案:一张五百万的彩票,让单青失去了一切,意外捡到一台电脑,破译密码窥探到其中秘密的第二天即“意外”死亡。重生后单青原本想撕掉彩票,却鬼使神差地递到竹马庄淇手里。害怕前一世的苦逼人生在庄淇身上重演,愧疚的他沦为他的人妻 单青揉腰面瘫道:我不要再做了!庄淇扯开领
- 最新章:第98章
- 西方伪科学种种
- ,第二章 地球扁平中空说小?说网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实心球体,两极稍呈扁平状,地球的周围是难以想象的无边无际的宇宙。自从1519年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以来,没有什么人再怀疑地球是圆的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地球的形状遂成了伪科学家放纵想象力的幸运领域。关于地球,有三种古怪的
- 最新章:第70章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尤哲学
- 作者:姚卫群 1印度哲学姚卫群 编著 2前 言1前 言印度是世界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印度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被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和改造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印度哲学则为印度
- 最新章:第83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