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第33章


桓龈咝У幕醣蚁低常渲兄挥形榷ǖ幕醣也拍苌妗?br />
弗里德曼著有《货币的祸害》。在他看来,小岛上的居民的交易只在石币上画记号,与现代货币体系下的交易并没有什么不同。货币体系不一定需要强权政府的信用支撑,何况这种信用本身也不一定可靠。弗里德曼比哈耶克幸运的一点是,他生活在技术时代。所以,其理念比哈耶克的“在竞争中发现最好的货币”在技术上(不涉及理论)更进了一步,他构思了一个用技术程序来发行货币的想法,以限制央行的货币超发。
弗里德曼在2006年去世,比特币在随后的2009年诞生。若是弗里德曼还活着,也许能写出《新的货币时代》。弗里德曼的儿子说,我父亲将会对比特币非常感兴趣。假如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哈耶克也都还活着,虚拟货币和比特币这件事情将会变得非常有趣。
对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担忧是这几位学者研究货币生产的经济与伦理的出发点之一。他们思考着不让某一方控制货币的发行,保护私有财产,维持金融秩序稳定。真的有必要让政府控制货币吗,尤其是在脱离金本位以及动动电子数字就能发行货币的时代?弗里德曼基于对货币史的研究,认为政府并不那么可靠和值得信任。而在货币发行上,政府也不是必要的参与者(但是不意味着不能参与,法币与私企、个人发行的货币也可以是竞争关系)。
货币价值并不捆绑国家信用,货币可以非国家化。在以前的贝壳和黄金时代,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但是,用什么方式来替代它及其身后所谓的国家信用呢?是哈耶克的“在竞争中发现最好的货币”、弗里德曼的“让技术系统发行”,还是现在听起来甚至可能是个笑话的比特币?其实三者并不矛盾。
虚拟货币,尤其是比特币,几乎就是承袭这一思想量身定做的,而又有所突破。哈耶克提出的设想类似于私人机构的可充分流通的无息债券,打破了法币的壁垒;弗里德曼提出的让技术系统发行,则引发了“货币是否需要金本位或者其他一定实物价值背书”的质疑。
假如货币本身只是一种过程协议,主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工具的话,那从源头上是不必要求其必须与实用价值的货物捆绑在一起的。前提是,这种货币得到充分的信任,而价值自然在交易中产生。但是充分的信任不容易获得,所以历史上自然地衍生出了金本位等制度。
比特币也许有机会获得这种充分信任。任何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都有机会,因为它接受的就是公众的契约和监督。即使比特币目前来看比与它相似的山寨币更有机会获取信任,但比特币或许最终也会失败。不过,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思想必定会影响未来的货币体系和支付方式。
至于其他虚拟货币,无论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无论是内部流通的还是可以在市场充分流通的,都可以在未来扮演角色。比特币也非法币,不存在强制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在竞争性生产货币中——最被公众信任的那几类,也可以在小生态中使用其他虚拟货币。
价值支撑
在弗里德曼去世3年后,比特币出现了。互联网的思想、技术的进步是时代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货币是经济金融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货币领域,或者说是记账系统和交易领域,比特币的出现让人震惊,虽然其现在的规模与全球货币体系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
不是权力机构或者人,而是冷冰冰的数学公式和代码带给我们温暖的契约和理性的思考。比特币在这一点上登峰造极。
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事实上,它符合弗里德曼描绘的让技术系统发行货币的想法。一组“挖矿”的程序自发产生货币(或者说不断更新账户体系),并且受到总量的控制。这套系统去中心化,基本不能被人为控制,除非有人控制了系统中50%以上的运算能力。
即使某人真的达到了这样的运算能力,对系统的安全性而言,“挖矿”也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程序,因为它提供了诚实行事的动机。“如果一个贪婪的攻击者能够比所有诚实的节点聚集更多的算力,他将不得不做出选择:用它来欺骗别人并偷回他已经支付的款项,或用它来生成新的货币。他应该会发现按照规则行事更有利可图,这样的规则会让他得到比其他人加起来还多的钱,这样他就不必破坏系统以及自己财富的有效性。”
这样的条件看起来非常完美,但即使总量恒定、技术完美,比特币的价值在哪儿?它为什么值得信任?
价值存在于共识(信任)和交易本身。不是为什么值得信任,而是你是否选择信任。之前的社会信任都是基于一定的实际效用和货物或者国家政体而产生的,而比特币是基于去中心化、总量恒定的特点而自发产生的社会契约信任。基于实际效用和国家政体与基于理念产生的信任相差太多,但是两者不能相互否定。把选择权还给社会和公众即可。
假如说共识和社会契约就能够形成价值,那可能还是太虚无缥缈了。很多人认为挖矿本身是不提升整体社会效用的,所以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怎么可以作为交换中介?(与此矛盾的是,他们居然认为纸币有价值。)
事实上,虽然比特币系统的经济学原理源于奥地利学派,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但是,部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也同样质疑比特币。这种质疑来自于: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并不符合米塞斯回归定理。他们认为,货币被接受不是因为政府法令或社会惯例,而是因为它根植于有一定购买力的某种商品中。
那么,货币需要资产支撑吗?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还不一样,其他虚拟货币往往存在对应的虚拟服务的预付,也算是广义上的资产支撑了。哈耶克也曾提出,在竞争性生产货币中,货币需要一揽子商品标的支撑。“货币是需要兑现的。”
但我们不要忘了,比特币的实质和核心是一种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并无黄金般的实物价值及其他满足社会效能的价值。价值可以只是存在于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本身,使交易变得高效、方便、安全,保护私有财产……难道还不够有价值吗?为什么一定要在交易之外寻找价值和兑现呢?在货币价值中,这两者是最重要的。是的,没有交易,黄金狭义上还有使用价值,但比特币就没有价值了。但是,那又如何呢?极端的假定是没有意义的。当然,若把比特币当成一个记账系统而不是货币,可能更容易理解其价值。
去中心化有助于实现货币民主,保护私有财产,使交易高效、便捷,避免双重支付……已经足够有价值了。
虚拟货币新时代
也许,在虚拟货币新时代之前,我们应该回答一个问题:虚拟货币有新时代吗?它会不会因不易控制而被政策扼杀?对于政策,我们不做揣度。但是在技术上,虚拟货币是无法被消灭的。
抛开上面那些虚拟货币的优势不论,只要互联网存在,虚拟货币就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货币与支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支付可以脱离中央银行的清算系统。支付已经成为不依赖于中央系统的私人选择领域。那么,用户和市场选择使用什么中间媒介,中央银行是无法捕捉和干预的,除非公权力全面入侵私人领域。
笔者想在虚拟货币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细化的概念——互联网货币,也就是上文所论述的新型虚拟货币。互联网货币不是基于虚拟社区产生的虚拟货币,而是在互联网平等、高效、共享、去中心化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要存在特定发行人,平等和去中心化就没法实现。平等和去中心化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拥有发行和流通货币的自由。比如就比特币而言,谁都可以是发行人。
互联网货币就是虚拟货币新时代。在此基础上,也许我们可以在货币和支付上找到通畅之路。
'4'比特币也存在全网51%攻击的可能,严格来讲并不是“完全不受控制”,但与传统的控制概念完全不一样。
08 比特币的未来
假如斯诺登生活在2023年
2013年6月,一名29岁的男子自夏威夷飞至香港,拖着一个小黑行李箱,里面藏有4台电脑,正是这4台电脑让他数周后为全世界所知。这名男子正是爱德华·斯诺登,因曝光了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而名噪天下。但他后来曾一度陷入窘境:9日,冰岛驻华大使表示,冰岛无法为斯诺登提供庇护。10日,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