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其任务是进行佯攻,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德军预备队共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
而英、法等国则对当时的战略形势判断失误。法国统治集团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可能要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要在四五年之后;英国则指望地面作战由其盟国承担,自己只以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来消耗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自以为只要严守中立,就能避免卷入战争。
因此,这些国家均没有发现德军的战略企图,战前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直到1940年3月12日,盟军的作战计划才最后确定下来。这个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规定,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盟军则以2个法国集团军和1个英国集团军的兵力向比利时机动,在比利时集团军的掩护下,将德军阻止在代尔河一线;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以1个集团军群进行坚守防御,并以1个集团军群为第二梯队增援;英国在海上担负封锁德国的任务。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3000多辆坦克、1300多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上的1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荷兰的10个师,比利时的22个师都部署在本国东部国境线上。法国和英军共103个师,编为3个集团军群:第一集团军群共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方各省;第二集团军群共25个军,配置在从瑞士到卢森堡的马奇诺防线上;第三集团军群共18个师,配置在瑞士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军的战略预备队为9个师。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向盟军展开了全线进攻。3000多架飞机突然袭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72个机场,一举摧毁了盟军的几百架飞机。同时,德军的“B”集团军群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展开了进攻,空降兵在其后方着陆,夺占了对方的机场、桥梁、渡口和防御支撑点。在前方和后方同时遭受袭击的情况下,荷兰一下子陷入混乱和惊恐之中。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见败局已定,便乘驱逐舰逃往英国。女王临行前授权荷军总司令温克尔将军,“在他认为适当的时机即宣布投降”。5月15日,荷兰宣布投降。
在比利时,德军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于5月11日就攻占了列日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5月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卢森堡,当德军“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地区实施主要突击时,只有30万人的卢森堡不战而降。5月14日,德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编成的第一梯队通过阿登山地区后,在法军第二和第九集团军接合部色当地区强渡马斯河,并重创盟军。德军占领色当后,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进,于5月20日占领阿布维尔。5月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联军的战略正面,并以荷、比两国作为空军和潜艇基地,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增援。英法联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5月23日,布伦陷落,27日加来被占,盟军在海边陷入重围。退守在敦刻尔克的盟军,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然而就在这危在旦夕之际,希特勒却下令其坦克部队停止追击。西方分析家认为这可能是希特勒想保存坦克部队的实力,以便南下进攻法国,进而迫使英国言和。不过,希特勒这一命令,却给盟军一个喘息的机会。5月26日,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盟军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总算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绝大部分后来成了反攻的骨干力量。
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后,为了不让在5月底退至松姆河、瓦兹河、埃纳河一线的法军设防固守,便立即向巴黎和法国内地发起进攻。6月3日和4日,德军先以大量航空兵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摧毁了法军飞机900多架,夺取了制空权。接着,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德军以“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分两路发起进攻,很快攻破了马奇诺防线,使法国于6月22日被迫签署了停战协定。
德军对西欧的作战只用了44天,使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沦亡,英国退守本岛,其“闪击战”获得成功。
德军闪击西欧之所以得逞,主要是因为:一是竭力进行战略欺骗和伪装,隐蔽战争企图,达到了战略突然性。在战前,希特勒一再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保证,德国将尊重他们的中立,不会向他们发起进攻。当德国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落到比利时手中时,比王仍未抛弃以中立求和平的幻想。希特勒还一再声称,德国对法国没有任何要求,德国不愿与法国打仗,德国和英国可以实现“体面的和平”等,从而使英、法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没有察觉德国的战略企图,延误了战争准备的时机。二是及时修改作战计划,主要突击方向选择得当,确保了首次突击的胜利。当作战计划落入盟军手中后,德国及时修改了作战计划,改变了主要突击方向。为了隐蔽主突方向,德军还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措施。如制造假情报,散布“史里芬计划”的作战思想具有永恒的意义;担任第一梯队进攻的师配置在远离国境线的位置,直到进攻前夕才进至出发阵地等。所以战争一开始,德军就迅速突破了对方的防御,达到了首次突击的目的。三是集中使用航空兵、空降兵,充分发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作用。德军的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就使盟军失去了行动的自由,盟军防御能力大为削弱。德军的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集中使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十分迅速,使墨守成规的盟军惊慌失措,迅速溃败。
英、法等国的惨败,教训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法国,在当时曾被称为“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竟在短短的6个星期内灭亡,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和平主义”思想严重,战备不足。法国国内普遍存在一种厌战情绪,贪恋和平生活,法国统治集团战前推行“绥靖政策”,没有做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准备。而且,法国人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因而在战争动员、国防生产、部队训练等方面没有充分的应战准备,战斗力比较低。二是不能适应德国“闪击战”的特点,军事理论落后。法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只要坚持堡垒阵地和步兵火器相结合,法军就能取得胜利。他们设想,新的战争还会像1918年西战场那样开始,德国以步兵为主进攻,从坚固筑垒地域突破,慢慢推进,而法军依托马奇诺防线进行持久战争。在这一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法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防御阵地上,机动兵力很少。当希特勒对法军闪击时,法军的防线很快被突破,而且法军难以组织有力的反击。三是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战略指挥严重失误。法军在拟制作战计划时没有想到德军会改向阿登山地区实施主要突击,也没有根据已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只是仓促应付,最终铸成了法国难以挽救的败局。
83 日本奇袭珍珠港
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失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出动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特混舰队,远离日本本土南下,秘密航行4000多海里,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最大海军基地——珍珠港,采取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突击行动。这次奇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惨重损失,半年之内不能作战,从而成为现代世界战争史上突然袭击的又一成功战例。
日本制造全面侵华战争的芦沟桥事变后,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妄图把中国大陆作为北进苏联南下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基地,以便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但由于中国军民奋力抗战,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中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时北进苏联的两次作战行动又受挫,日本深感同时实行“北进”、“南进”计划力不从心。于是,日本决定利用英法忙于欧洲战事而顾不上在亚洲的利益的有利时机,转而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解除了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日本大本营于7月初召开御前会议,分析了形势,制定了计划,决心在年初侵占法属印度支那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东南亚的进攻行动,同时发动太平洋战争。
由于日本南下进攻行动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和特权,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经?
小说推荐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
-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多人★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退避三舍斗楚兵春秋之际,诸侯纷争。晋献公年老体弱,无力过问国事,他的宠妃骊姬便擅自废除长子重耳,把自己亲主的儿子立为太子,并千方
- 最新章:第145章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内容简介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
- 最新章:第92章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作品: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美 迈克尔·H·哈特 苏世军 周宇 译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一书中,分别给他细心挑选的一百个人物评功论过,排名定位,而且强调,这是一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不是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册 正文1.穆罕默德 2.艾萨克
- 最新章:第7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作者[德 汉斯·雅各布森 英文版引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遭遇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德国不仅在其东西两部分之间出观了一种严峻的政治分裂,而且大量最重要的军事文件还从西德转移到了美国,一小部分转移到了英国。还有为数可观的文件,尽管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肯定也在最后时刻不
- 最新章:第109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