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第一卷,第二十四节。
②我们知道,泰利士已经认识了电气。
另一种解释是:琥珀(Elektrum)通常是一种矿物。阿尔多布朗地尼(Aldobrandini)
(注“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一卷,第二十四节)说,这是一种石头,与毒物极其敌对,因而一触毒物,便发出嘶嘶之声。
③第一卷,第二十七节。
④“诸哲学案”
,第一卷,第七章。
…… 226
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是与物质的本性同一的。泰利士的这种观念、偶然的妙悟弧立在那里,对他的绝对思想没有更进一步的密切关系;这种妙悟不愿说出进一步的话,它没有规定出什么有普遍性的东西。
事实上泰利士的哲学就包含在这几个简单的环节里:(一)
他曾作出了这样一种抽象:把自然概括为单纯感性的实体,(二)建立了“根据”这一概念;一方面把它当作感觉的单纯物,另一方面又把它当作思维的单纯物,原则,——他所建立的这个概念,是无限的概念,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思想的本质被认作实在的本质,被规定为水;而对于水的思想或概念只是量的差别,——未涉及对象的概念的差别。
这就是泰利士这个原则一定的局限性的意义。如果我们找出西塞罗①的那句话“米利都人泰利士……说水是万物的根源,上帝就是那使一切由水造成的心灵”
,对于确定泰利士的形式,是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帮助的。泰利士很可能说到过上帝,但是说他把上帝了解为那个使一切由水造成的(G B F)
(心灵)
,这是西塞罗加上去的②。
对于那些专门在到处发现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的人,西塞罗这句话会使得他们很喜
①“神性论”
,第一章,第十节。提德曼(第一卷,第四十二页)说,这段话也许错乱了,例如西塞罗在后面(第十一节)也认为下面这句话是阿那克萨戈拉说的:他认为……万物根源是……心灵的无限力量。
②西塞罗曾使得那个伊璧鸠鲁派人“有信心地”这样说,“只是害怕他会表现出有令人怀疑的地方”。
(第八节)——这话与以前和以后别的哲学家比起来是很笨拙的;所以这只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我们必须听从他〕(据米希勒本第一八四页增补——译者)。
…… 227
二 阿那克西曼德32
悦;而泰利士究竟算不算是一个承认上帝存在的人,这一点却是争论很多的。普鲁格(Plouquet)
、弗拉特(Flat)主张泰利士特有神论;也有人主张他是无神论者或多神论者,因为他曾经说,一切都充满着精灵。然而泰利士究竟此外是否还相信上帝,我们在这里不去管它;这里的问题不是假定、信仰、民间宗教。
要研究的只是:——对绝对本质的哲学规定。
至于他是否把上帝说成从那种水里造出万物的创造者,我们凭着这一点并不能对这个本质有更多的认识;我们对泰利士将会说许多非哲学的话。这些话将是没有意义的空话;因此我们只能提出思辨概念的问题。同样地,世界灵魂这个名词也是无用的;他还没有说出世界灵魂的存在。
二 阿那克西曼德
他也是米利都人,并且是泰利士的朋友①。
他的父亲名叫普拉克夏德。阿那克西曼德的生年不十分确定;他的生年被定为第四十二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纪元前六一○)
②,因为第欧根尼。拉尔修根据一个雅典人阿波罗多洛的记载说:“他在第五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纪元前五四七年)
已经有六十四岁,而且以后不久就死了“
,——那就是说,他大约死在泰利士死的时候,泰利士如果是九十岁死的,那么就应该比阿那克西曼德大约年长二十八岁。阿那克西曼德
①西塞罗:“学院问题”
,第四卷,第三十七节说:“泰利士……不能使阿那克西曼德信服……一切事物都由水构成”。
②“邓尼曼”
,第一卷,第四一三页。
…… 228
4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据说曾在萨摩斯住在僭主波吕格拉底家里,毕泰戈拉与阿那克雷恩也都聚集在那里。据说他曾经第一个①把他的哲学思想用文字写下:论自然,论恒星、地球,——及其他;他作成了一种像地图那样的东西,表达出陆地和海洋的轮廓;他并且作了另一些数学发明,例如他在拉栖代孟所造的日晷,他便以它作为仪器,测定了太阳的轨道和昼夜平分点,并且测定了一个天体②。
他的哲学思想范围很小,没有达到明确的规定。
“他以‘无限’(无定者)为原则和元素”
;“他把‘无限’既不当作空气,也不当作水,也不当作与此类似的东西。”
③但是他对这个“无限”所作的规定是很少的:一、“它是一切生与灭的原则;无限个世界(神灵)由它而生,又消灭成为它。”这种说法,具有十足的东方情调。
“他提出理由,认为原则应规定为‘无限’:因为‘无限’在继续产生方面决不会缺乏材料;”
④
“它包含一切于其中,并且支配着一切,它是神圣的,不死的和不灭的;”
⑤二、“阿那克西曼德从‘一’中分出一些对立来,
①布鲁克尔引证泰米斯丘(Themistius)
(第一卷,第四七八页)
;但又有另一资料说,比他老的费雷居德才是第一个有文字著作的人。
②“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二节。
③“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节。
④普鲁泰克:“诸哲学案”
,第一卷,第三章;西塞罗:“论神的性质”
,第一卷,第十节。
⑤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三卷,第四章。
…… 229
二 阿那克西曼德52
这些对立都是包含在‘一’中的,“
①像阿那克萨戈拉所做的那样:但是很不相同,照阿那克西曼德说,一切虽然都在‘一’中,却是不定的(απιρ)
;“它的部分变化着,但是它C B G自身是不变的。”
②三、他说“它从量上说是无限”
③,并不是从数上说;由于这一点,阿那克西曼德不同于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及其他原子论者,他们认为“无限”是绝对分离的,——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是绝对连续的。
亚里士多德④在引证中也屡次说到一个原则,这原则既不是水,也不是空气,而是“比空气浓厚又比水稀薄”的东西。许多人都打这个规定归之于阿那克西曼德;很可能这是他的规定。
把原则规定为“无限”
,所造成的进步,在于绝对本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一种对有限者的否定。无限的“全”比我所说的“原则是‘一’或‘单纯者’”更广。同时,从物质方面看来,阿那克西曼德取
①同上,第一卷,第四章:“另一批人则认为对立者包含在‘一’里,通过分离作用而从‘一’中涌现出来,例如阿那克西曼德便是如此;凡是认为本体是‘一’和‘多’的人,例如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也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也是认为万物从‘混合’中藉分离作用而产生。”
“形而上学”
,第十二卷,第二章:“这就是阿那克萨戈拉的‘一’(一切都结合在一起)和恩培多克勒与阿那克西曼德的‘混合’。”就是说,一切都是潜在(δαμι)于“一”中;亚里士多德说:F G C“不仅单一的事物可以从‘非有’中以偶然的方式产生出来,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从‘有’中产生,不过是以潜在的方式而非以实在的方式。”
②“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二卷,第一节。
③辛普里丘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一卷,第二节,第五页,b。
④“形而上学”
,第一卷,第八章。
…… 230
6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消了水这一元素的个别性。
小说推荐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寅恪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陈寅恪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绳楠整理二合肥:黄山书社本稿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当时名北平时,所作的笔记。整理时,参考了五十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老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述两晋南北朝史时
- 最新章:第57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历史哲学黑格尔
- 《历史哲学》第一部分 导读 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1《历史哲学》导读黑格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最后一个主要代表。作为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完成者,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哲学基础上,构建了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由逻辑学、
- 最新章:第17章
- 哲学史-philosophy of history(英文版)
- ━书香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不夜火)为你整理制作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门第╯Philosophy of Historyby HegelTable of Contents
- 最新章:philosophy of history(英文版)-第36章
-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 土默热红学,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红学的全新的《红楼梦》研究学术体系,它从人物生活原犁、故事发生地、情节历史依据等角度对《红楼梦》的创作时空和历史背景提出了全新的观点:红楼梦的作者是洪舁而非曹雪芹,大观园的原型是在杭州的西溪,大荒山原是指京东的盘山,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原型是杭州“蕉园吟社”的“五子和“七
- 最新章:-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第122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