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命交给我》第1章


作者:那多
【由文】
楔子 和本书密切相关的新闻
【河南安阳曹操墓中发现一男两女】
〖一代枭雄曹操之墓到底在哪?历史上众说纷纭,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一千多年来,曹操墓谜团重重。
昨天,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终解开了这一千古谜团:经权威考证,这座东汉大墓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魏武王曹操!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息。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到的从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材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最重要、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曹操墓后室的两个耳室,各存放一具女性尸骨,一位20岁左右,一位40岁左右。根据科学鉴定,这几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这与他们的身份也相匹配。
一般来说,帝王在生前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在死后却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在墓葬里会把生前喜欢的人、物带到地下。由此推测,这两位佳人也许是曹操生前的宠妃。但也有另一种民间传说,说曹操用了不少宫女殉葬。但这两人如果仅仅是普通宫女,那么只用两名宫女殉葬似乎说不通。
《扬子晚报》 2009年12月28日02:48〗
第一章 历史的迷雾
〔杯中的残酒倾出,他伴着那一溜液体,飞翔而下,姿态舒展,呼啸的风把他的歌声倒灌进喉咙,在高潮前戛然而止。数秒钟后,他像个破麻袋一样在地上砸出闷响,酒溅在他侧脸上,遂和血混在一起。〕
三个月后,我才明白,故事早已经开始了。
三月二十九日晚九点二十分。
日清船运大楼的顶层七楼。当然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它有了另一个名字,外滩五号。
这是个五十平的顶层露台,铺着略显古旧的长条防腐木,灰白色的墙上嵌着几盏铜骨架子白色毛玻璃的壁灯,左手边有个圆型的藏灯水泥坛子,稍远些是方型的水泥花坛,种着的矮树在夜晚的光影间化作幽暗的一团。早已经不是当年的物件了,可能那圈花式石围栏还是,也可能不是,这不重要,坐在露台上或隔着玻璃眺望的食客们,会自发地联想起来,他们身在一幢百年的老式建筑里,眼前的一切见证了上海开埠百年的变迁。这是一种融入城市进而融入历史的美妙错觉。
今夜的M ON THE BOND餐厅露台上,只有一张餐桌前坐着人。
桌上没有菜色,刻着“M”字样的刀叉整齐摆放着,色泽温婉的白瓷盘中空无一物,旁边剔透的高脚酒杯里盛着Penfold707,一款2004年的解百纳。空气中有淡淡的酒香,是香草橡木的气息,另有不知藏在何处的熏香散着若有若无的静谥甜香,用来遮盖从黄浦江上吹来的微腥江风,却掩不住,三种味道拧在一起,互不混杂,就这么立体地从鼻子里钻进来,别有风情。
下面的外滩车如流火,更远处的江堤边游人如织,江轮在对岸摩天楼的霓虹映照下驶过,在这被称为外滩最好的观景露台上放眼望去,白天夜晚都各有妖娆。
我当然毫无看景的心情,对着手提电脑噼里啪啦地打字,尽量不往右边看。
“就快写好了。”我说。
他悠然坐在我对面,姿态镇定地让我心里发毛。他举杯轻啜了一口酒,却不把杯放下,似是在透过杯中的红酒看着我。
“不用这么快,那记者,慢工出细活啊。”他说:“我希望你的稿子真实感要强一点,毕竟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和他们的身份比起来,太不真实了。哈哈哈。”
他的笑声尖利,让我打了个冷颤。
“应该再多一些细节,得有细节啊。李校长,你再多说点细节怎么样,比如那个小姐发现你从包里拿出来的不是避孕套而是各种变态工具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啊?”
他说着,转头往左边看去。
左边站着六个人,三男三女。
赤裸。
西装、衬衫、小礼服、丝袜、胸罩、内裤这些衣物散落在他们的脚边。衣服上有血。
除了皮鞋或高跟鞋,他们身上再无寸缕。就这么肩并肩站着,吹着夜风,面朝外滩的华美夜景。
李校长是个干瘪的男人,发着抖,用手遮着裆部。
他的眉毛一挑:“挡什么,有什么好挡的。你看看,几位女士都没挡呢,比你光棍得多。性变态的男人,果然都是怂的。”
“有人在看,对面有人发现了。”李校长咕哝着低语,却还是把手放了下来。建筑的外墙上装置了许多射灯,在夜色下亮起来,把这些旧楼映照得十分辉煌,成为外滩的盛景。却有一束灯光,正在李校长身前划过,照着他垂荡的阳物,有一种荒诞的滑稽。
我忍不住往对面看去,穿过石栏杆的空隙,可以见到对面的行人亲水平台边,已经围了一大圈人,冲这里指指点点,一辆闪着灯的警车停在旁边。
既然已经发现了,那么很快,警察就会冲到这里来看个究竟的。
“在等着警察冲上来救你们?”他笑,又饮了口酒:“你们做过的这些事情,警察也会很有兴趣的吧,李校长?”
李校长脸色苍白,其它人脸上也都难看得很,默然不语。
他又问我:“其它几个人的报道文章呢,你都发到晨星报网站上去了吗?”
“还没,想着写好作为一组文章,一块儿发出来的。”
“先发了吧,你有点滑头啊。记者真是不能信赖。”
我应了一声,却还在想着,能有什么法子可以拖延一下。几分钟内,警察就会到了吧。真要发了,这些人的人生就全毁了。但怨谁呢,他们竟然做出那种事情。
“但我必须得说,从专业角度讲,这样的报道是不完整的。缺了一块,就是你。如果没有你,他们如此阴暗的一面就不会曝露出来。”
他摇晃着酒杯,红色的液体在杯壁间酿出波涛。
“缺就缺了,追求完美不是个好习惯。”
我假装听不出他语气中隐含的威胁,埋头打字,嘴里又问:“是关于私人恩怨吧,他们多多少少都做过对不起你的事情,还有什么报复比让他们身败名裂更让人痛快的呢。但我奇怪的是,为什么你没有邀请舒星妤,以你的性子,居然并不记恨她吗?”
他站了起来,走向外滩的灯火。
过了一会儿,他飘忽的声音随夜风而来:“因为舒星妤是我的妻子啊。她终归是我的妻子。况且,她欠我的帐,我已经讨回来了。我们扯平了。”
我赫然意识到他话中的含义,抬眼看他,他却竟然已经站到了石栏杆上,冲我微笑。
“你想要干什么?”我推桌而起,下意识地想要阻止他:“你难道不想看到,他们所做的那些被公诸于众之后的轰动效应吗。”
那排赤裸男女向我侧目而视。
他的笑纹更深了,此时此刻,分外诡异。
“而且你不准备监督我把稿子发到网站上?”我加重了砝码。警察就要来了,我不能让他就这么跳下楼去,况且他刚才的那句话,隐藏了一个大秘密。
事实上,警察已经来了,他们在敲被反锁起的大门。很快就会破门而入,或者不用那么麻烦,有人会为他们开门的吧。
“无所谓了,在这个晚上,我已经足够满意。一切都是虚妄。都是虚妄。都是虚妄。”他大笑几声,转过身去,面朝外滩蜂拥聚集的人群,望着平静的黄浦江水,双手向两侧平平抬起,左手酒杯,右手枪,仿佛一尊十字架。
就如那个影片中,站在铁达尼号船头的两人。他甚至唱起那首歌。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杯中的残酒倾出,他伴着那一溜液体,飞翔而下,姿态舒展,呼啸的风把他的歌声倒灌进喉咙,在高潮前戛然而止。数秒钟后,他像个破麻袋一样在地上砸出闷响,酒溅在他侧脸上,遂和血混在一起。
三个月前,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下午,我飞抵郑州,在机场坐大巴,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安阳,等待着次日的新闻发布会。故事即将拉开帷幕,但我一直到三个月后,才明白过来这一点。
一路上我都在和同行的记者小侯吹牛,他新入行,所在的媒体要比晨星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