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政治经济学》第19章


斯密博士及其追随者与我之间争论的问题是:可以说抑或不可以说,物质世界的知识和技能中的发明(包括机器的发明)从根源上都可归因于劳动的分工。我认为不可以这么说。我承认,知识的发展和劳动分工二者是互相促进的;观察在引进新方法的同时,会导致扩大的劳动分工;而扩大的劳动分工使那些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观察的人将其注意力局限于物质世界某个小的部分,从而使他们(当然也使整个社会)得以更迅速地熟悉所观察的对象。但是我认为,观察必然先于劳动分工,并且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的某些发展必然
…… 90
支配社会知识发展的自然规律97
先于人们会想起使自己专心致力于不同的职业。
毫无疑问,人们是在学会了制作弓和箭、捕获野兽和鱼、耕耘土地和织布之后,他们中的某些人才会使自己专门从事制作弓箭、狩猎、捕鱼、耕种或织布。我认为这是完全符合斯密博士自己的原则的;因为如果在各种特定职业出现之前,人们就为自己安排了特定职业的话,那将证明劳动的分工乃是人类智慧为减轻劳动而预先计划的结果,斯密显然是否定这种说法的。
在野蛮状态中,所有的人都得学会所有全部或其中某些技能以后,才会开始使自己专门从事其中一项或两项技能。
在这一点上,野蛮人与最开化的人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发明总是先于劳动的分工并经由引进新技能和以较低成本制造商品而扩大劳动的分工。加工金属、皮革或木材的技能显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已为人们所了解之后,才会出现铁匠、鞋匠或木匠。即使在现代,蒸汽机和走锭精纺机是在某些人把制造这些机器作为其主要的或唯一的职业以前被发明的。那个由被称作技师(熟练工)的人所组成的、人数众多的阶层和那些从事其它几种具有新奇性质的现代职业的人,已经被那些不胜枚举的现代发明(它们创造了他们所从事的新技能)从其他工人中分离出来,比如专门制造动力织机者或专门用动力织机工作者,他们粉碎了某些其它行业并给予工团和学徒法规以致命的一击。温泽先生的事例提供了又一例证,只是在温泽先生提出了用煤气照明我们的街道的做法之后,才会出现一些以制造煤气表和其它煤气装置为职业的人的。虽然劳动分工促进了技能和熟练,但它不是那些最重要的技能的根源。在一切情况下,发明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先于劳动的
…… 91
08第三章
分工,应该把发明和知识——而不是劳动分工——看作是那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新技能的主要根据。
经验也说明了劳动分工并非发明的根据。例如,在印度斯坦和亚洲的某些其它部分,有些行业中的劳动分工已经达到了和大不列颠同样深入的程度,并且在时间上还要更久远一些。但是据说那些国家的居民直到现在仍然几乎没有建立起什么财富并且缺乏知识;他们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发明什么机器。印度的织布者在树荫下的两个粗糙的桩上把经纱拉直而织出最漂亮的细布;他在地上挖一个洞站立其中,他的全部织布工具的价值不超过寥寥可数的几先令。人是那里唯一的机器;虽然在他特殊的职业中,他具有精湛的技能和熟练,但他不能发明任何新的东西。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从亚历山大大帝①在位的时期以来,印度一直在沿用同类织机而没有任何改进。
一些离英国更近的国家的情况也说明了同一真谛。欧洲大陆(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劳动分工远比英国开始得要早,并且也远比英国进行得更为深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现在,这些国家中有一些其劳动分工已和英国同样广泛。例如,作为一种职业,文学在德国也许要比在英国被分得更细;同样,在意大利和法国,现在或直到前不久,从事音乐、绘画和雕刻工作全都被认为是一种职业或行业。但是在上个世纪中,在创造财富的技能的知识领域,这些国家并未取得与英国同样的进展。它们力图引进起源于英国的发
①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译注
…… 92
支配社会知识发展的自然规律18
明和技能(我认为它们这样作时经常是失败的)
;除了法国自从和平以来①曾作了某些改进——例如,一种更好的织绸机,但据说它又被英国发明的织绸机所赶上并超过——外,这些国家最近相对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可与我们进行交流的、它们自己的发明或发现。
因此,我必须声称(而且人们也将发现)
,下述原理——即:有用的机器的发明和物质世界中的发现(它们促进了生产并节约了劳动)并非斯密博士著名的原理唯一作用的结果——具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消除了设想的劳动分工的自然限制。
萨伊写道,“另一个人观察到将水膨胀为蒸汽能够举起一巨大的活塞;再用一股喷射的冷水使蒸汽凝结而形成一真空,将产生一高达20、30乃至40马力的力量使活塞下降;由此产生的能力可应用于各种目的,于是有了蒸汽机的使用。能把这一改进归因于劳动分工吗?不能。使活塞下降的大气重量自从人类有史以来就已存在,但它却沉睡了600年。
知识的发展和观察的本领导致其被发现;在过去40年中,这一能力使人类得以创造的全部财富使人类变得富裕起来。“

详尽阐明支配人类知识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一工作(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课题)
,要比证明人类知识并非唯一地依赖于劳动分工(就像我认为我已完成的那样)
困难得多。
那种认为人类知识发展不受任何普遍而永久的规律所支配的
①指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后的一段时间。——译注②《政治经济学教材》注释。
…… 93
28第三章
看法,恐怕极为普遍并且也的确是毫无根据的。人类知识发展的一切现象都和人类的意志有关;而我们把和人类意志有关或依赖于人类意志的任何东西都想象为无穷无尽的幻想而认为不可促摸。
这里不是进行一场形而上学的辩论的地方,我不打算在这里证明:人的意志、或者更确切地说,人的欲望是和宇宙的任何其它部分一样受着普遍的自然规律的支配的(尽管影响这些欲望的条件不胜枚举,我们还未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我甚至不打算谈及诸如生育数、结婚人数、邮政每天传递的信函数等等这些普通的社会现象,虽然它们依赖于个别人的意志,但它们显然受着某些普遍规律的支配,因为只要把我们的观察扩大到一个长的时期,我们就会发现在一给定地区内的生育数和结婚人数或者是并无变化,或者是按照某种易于弄清的规律并在某些易于弄清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我已说过,这里不是进行一场这种性质的形而上学的辩论的地方;因而我将满足于扼要地谈及人类到处一样的发展,满足于使读者确信,尽管个别人的意志或欲望看起来变化无常,但绝太多数人的意志和行为是受永久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并且被观察的人数越多,这一事实也越是明显和肯定无疑。
例如,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文明在其早期阶段中发展的共同性,从历史上看,不论何处,人类都相继经历了如下各个状态:靠食野果为生的裸体野蛮人状态,几乎和被捕食的野兽同样野性和凶残的、以肉类为食物的狩猎人状态,因发现难于捕猎动物故转而驯化和饲养动物的放牧人状态,以及最终为自身和预定为自己使用的牲畜种植作物的农民的状态。
…… 94
支配社会知识发展的自然规律38
随着这些不同的状态,人类也相继在最初是获得使他得以狩猎和诱捕野兽的知识,接着是获得驯养它们的知识,而最后。。。。
是获得耕种土地的知识;当我们回想人类发展中的这种共同。。。。
性时,我们几乎不能不认为人类发展肯定是受着某种普遍的。
自然规律的支配的。当我们进一步考察文明的发展就能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国家中,不论它们的政体形式怎样,也不论它们的状况如何,制造业(当然还有制造业所必需的种种知识)总是接着农业出现;而一旦人们生活在海洋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