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是一个思维活跃,旁征博引的人,鼓励学生们大胆去学习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
【现实解说】要鼓励学生们开放型思维,不要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如今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育的问题上,子夏比孔子高明。
9。17(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解析】左丘明就是子夏,孔子对子夏的欣赏,可以说已经到了难以表达的境地,一方面,子夏的孤傲清高太像自己;另一方面,孔子似乎已经认定这个弟子能够超越自己。所以,这段话里,孔子把弟子放在自己的前面,自己成为了附和者。
前面子夏说过:“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与“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简直就是一句话。
所以可以说,在子夏子张的学术之争上,晚年的孔子更多地站在了子夏的一边。
【现实解说】孔子和子夏这样的人,在官场里怎么可能混得下去?
【附】子夏与《左传》
《左传》的作者是谁?孔安国的说法是左丘明,鲁国太史。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左丘明就是子夏。
首先我们从“左氏”说起。
春秋时,卫国有地名为“左邑”,又叫“左丘”以及“左氏”,子夏的弟子吴起就是“卫左氏中人”,子夏很可能也是左氏或者左丘人。子夏晚年失明,司马迁写道“左丘失明,厥行国语”,说的就是子夏。
所以,左丘明就是子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失明,所以自称为左丘明。古人以地为名的情况非常多,譬如展禽,死后就被称为柳下惠。因此子夏可能在死后被弟子们称为左丘明,祝福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看到光明。
至于《论语》上的左丘明,可能是鲁国太史,但更可能是子夏。
《论语》原本就是弟子们在孔子死后若干年整理的孔子师徒的言论,因此,子夏被以左丘明的名字记载是有可能的。而关于左丘明的那两段话,恰恰是子夏那种孤傲的性格,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再想想看,孔子如果与鲁国太史谈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大恰当。
还有,以鲁国的文化传统,鲁国太史应该以太史为姓。
下面,再来看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要写出《左氏春秋》,需要很多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只有子夏一个人具备。
第一,此人手中要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左传》中运用最多的史料来自鲁国和晋国,《春秋》的史料主要来自鲁国,作为孔子的第一助手,这些史料子夏是具备的;而晋国史料从哪里来?魏文侯以师礼待子夏,并且邀请他到魏国讲学,魏国占有原晋国首都,因此拥有晋国史料。即便魏国不拥有这些史料,当时三晋的关系非同一般的好,子夏要从韩国或者赵国借阅这些史料也是轻而易举。相反,如果是鲁国太史,他如何能拿到晋国的史料?
第二,此人的《诗经》一定非常好,是《诗经》,而不是《诗》。因为孔子修订《诗经》,所以,如果不是孔子的弟子,不可能了解《诗经》。《左传》中大量运用《诗经》里的诗,都非常恰当,而内容又没有超出《诗经》。作者不仅《诗经》娴熟,而且一定是孔门弟子。而子夏恰恰是孔子学生中《诗经》方面的第一高手。如果是鲁国太史,即便他精通《诗》,他也不能在《左传》中把诗的使用控制在《诗经》的范围之内。
第三,此人与孔子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不仅仅是一般弟子那么简单。《左传》中大量引用孔子的评语,证明作者曾经跟随孔子修《春秋》。而子夏恰恰是孔子修《春秋》的头号助手,如果是鲁国太史,他如何知道孔子怎样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呢?
第四,《左传》的才华四溢,显示作者的才华非常出众。事实上,子夏的才华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个。
第五,子夏的思想与孔子并不完全相同,孔子修《春秋》,目的在于“大义”,以周礼为准绳。子夏不同,以切问而近思为原则,讲案例讲方法讲实用,更倾向于计谋和权术的应用,倾向于人性的本质,倾向于历史事件的理性总结。《左传》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子夏的思想贯穿全文。而子夏的徒子徒孙恰好是一群法家,李克、商鞅等人都是他的嫡系学生,田子方、段干木等人则是一时的大贤。
譬如,孔子认为晋文公狡猾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狡猾。在《左传》中,并没有这么写。(按《论语》。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第六,《左传》中有大量关于孔子以及孔子弟子的记述,不仅大量记载子贡,甚至包括樊迟和有若这样并不出色的弟子。恰恰子夏和他们关系不错,而如果是鲁国太史,他会记载孔子那些不知名的弟子吗?
第七,《左传》迅速流传开来,说明作者是个大师级人物,子夏在西河讲学,是当时最大的大师,再加上有许多弟子,因此作品被迅速流传开来。而如果作者是鲁国太史,他的作品首先在流传上就有问题,因为他没有任何渠道。
第八,《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作者公羊高和谷梁赤都是子夏的学生。
以上的种种证据和迹象都指向一个结论:子夏就是《左传》的作者,就是左丘明。
第十部分 曾参
曾参字子舆,曾皙的儿子,小孔子四十七岁,是孔子的第三批学生。
曾参的品德很高尚,与世无争。性格上,曾参很像颜回,但是不如颜回。曾参以孝著称,《孝经》就是他的作品。
《论语》应该出于曾参和他的弟子,因此才能保持公正和真实。曾参,也是曾姓公推的始祖。
10。1(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思想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学生们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解析】晚年,孔子喜欢讲“道”,就像从前喜欢讲仁。这里的道,实际上是思想的意思。
注意这段话里的“子出”,意思就是孔子去了曾参那里,而曾参可能正在向弟子们讲课。曾参对孔子的话只回答了一个“唯”字,而不是借机发问,说明什么?说明曾参根本不想问。而最后一句曾参用到“而已”,意思是“不过如此”。所以,这段话里潜藏的是曾参对孔子的不敬。问题是,曾参一向是个很敬重孔子的人,为什么这一次这样表现?孔子到了晚年,有些老年痴呆,喜欢絮絮叨叨,一句话翻来覆去说,因此,弟子们都有些烦他。这一次的情形一定是曾参正在上课,孔子进来插了一句,曾参知道老师想说什么,怕他说起来没完,因此简单回答一个是字,孔子识趣地出去。
这个“一以贯之”,前面孔子就对子贡说过,估计,孔子见谁都说。
【现实解说】人老了,难免爱絮叨。虽然人家不好意思说你啰唆,心里肯定是不耐烦的。
10。2(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解析】曾子向学生们讲自己做人的原则。
孔子去世之后,基本上,曾子算是或者自认为算是孔学正统。不过从曾参的三句话的顺序看,做人的要点首先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周围的人群以及君主建立良好关系。其次,要有朋友,并且相互信任依赖。这两项都办到了,再去钻研老师教授的学业。
这个顺序,与颜回恰好相反。所以,尽管两人看上去性格相似,曾参比颜回要更现实很多,最终的结果也要好很多。
【现实解说】第一不要得罪人,第二要广交朋友,这样才能立足社会。要想混得更有档次,就再好好学习知识。别说,曾参这个原则很实用。
10。3(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