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鲁哀公就算愿意提拔孔子师徒,也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此时的鲁国国君比从前更加的形同虚设,除了三桓留给他们的几块自留地,什么也没有了。鲁哀公之所以找孔子来聊天,纯粹就是为了聊天打发时间而已。
【现实解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让你服,你就服,不服也得服。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服不行。举直,你要服;举枉,你要服;不举,你也要服。
8。2(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这人怎么样?”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这人怎么样。”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这人怎么样。”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这人怎么样。”
【解析】“子路仁乎”就是孟武子问子路这个人怎么样?可不可交的意思,主要问的是人品。旧译则译成“子路做到了仁没有”。可是孔子首先说不知道,再次被问到,虽然勉强回答了,可是谈的并不是人品,而是能力,完全是答非所问,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不知其仁也”。
乍一看,孔子是在推销三个学生。可是这里问到了公西华,所以应该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的事情,这个时候子路在卫国当官,冉有和公西华则在季孙家当家臣,已经完全不用推销了。再者说,如果要推销,态度不能是这样。
以如此生硬的态度,来答非所问,孔子这是什么意思?
只能说孔子在赌气了,在对孟武子表达不满。开始说不知道,之后说三个人都是治国的人才,你说仁不仁?反正我不知道。为什么孔子对孟武子不满呢?大致孟武子不像季康子那样既尊重孔子,又使用孔子的学生吧。孔子对孟武子不满,等于是说:问这些干什么?反正你不用。
种种迹象表明,回到鲁国之后,孔子的脾气很大,耐性很差,喜欢跟人作对。
【现实解说】别把土地爷不当神仙啊,谁也不知道天上哪块云彩会下雨。所以,即便有不满,不要轻易得罪人。
8。3(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解析】这段话与上一段就是截然不同了,孔子不再说不知道了,也不再问东答西了,为什么?一来,季康子掌管着国家,用谁不用谁他说了算。二来,季康子问的正是孔子想要说的。
孔子回鲁国的初期,季康子对他非常恭敬,时常请教。这里的对话是季康子询问孔子几个主要弟子的能力,实际上季康子对这几个人都很熟悉,所以谈不上孔子要推荐谁。这个时候子路在卫国做官,冉有本身已经是季孙家的管家,而子贡一向拒绝做官,季康子请都不去,自然也不需要孔子推荐了。即便如此,孔子也要夸赞他们,以稳固他们的地位。
【现实解说】懂得推销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今天你推销他们,明天他们推销你。在这一点上,孔子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
8。4(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解析】说来说去,就是两句话:你对老百姓怎样,老百姓就怎样对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会跟着你做好。
孔子对季孙家的印象一向不好,即便是这次回来是人家季孙家不计前嫌请他回来,孔子对季孙家还是不满。孔子一直认为,正是因为季孙家带头破坏周礼,才导致这个国家礼崩乐坏。正是因为季孙家压榨百姓,才使得国内民怨沸腾。所以,孔子对季康子的问题,始终只有一个意思:反省自己,以身作则。否则,说再多都不过是叶公好龙。
孔老师说得对,每一个统治者或者当权者质疑老百姓不尊重自己的时候,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尊重了老百姓;想要对老百姓提出要求的时候,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就像三桓,一个劲地压榨百姓,又怎么能要求百姓热爱他们呢?
古代有句俗话: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就是这个意思。
【现实解说】如果一项政策受到老百姓的批评和抵制,反思的首先应该是政府。
8。5(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解析】说来说去,还是那两句话:你对老百姓怎样,老百姓就怎样对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会跟着你做好。
孔老师说得对,每一个统治者或者当权者想要让臣民做什么,首先自己要做好。自己就不正,怎么要求老百姓正呢?就像三桓,自己胡来,怎么能要求百姓守规矩呢?
【现实解说】一贪官问孔子什么是政府,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贪官叹一口气:“府者腐也,我带头腐败,所以大家都腐败。”
8。6(12。18)★★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解析】小偷多强盗多,说明什么?孔子的意思:你太贪了,苛捐杂税太多,你的钱多得用不完,多到年底要突击花钱,可是老百姓没吃没喝,只能去当小偷强盗了。如果你不要那么贪,把财富留给老百姓,大家有吃有喝,谁又愿意去当小偷强盗呢?
说白了,国富民穷,官富民穷,必然盗匪横行。
孔老师说得对,老百姓违法犯罪,十有八九都是被逼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什么的,只要给老百姓一条活路,谁不想活得体面点啊?
【现实解说】《说苑》中记载: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
8。7(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统治者的品德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解析】三桓自己的治理出了问题,于是产生了不稳定因素。这个时候,季康子想要用镇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于是孔子告诉他:如果你善对百姓,百姓又怎么可能产生不满呢?那么社会稳定,又哪里用得着杀人呢?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两句话:你对老百姓怎样,老百姓就怎样对待你;你自己做好了,老百姓就会跟着你?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