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第29章


羧萌巳ブ浦棺庸保獾萌腔錾仙怼?鬃铀担骸罢飧黾一锊恍叶灾辛耍っ魉褪歉龆嘧斓娜恕!保ā蹲蟠贰V倌嵩唬骸按瞬恍已远校鞘勾投嘌哉咭病!保┱饧虑樗得髯庸焙艽厦鳎毕不堵襞乓男愿窕姑挥懈谋洹6鬃泳」芎芴盅崴庋男愿瘢锲匣故俏潞土诵矶唷?br />
不幸而言中,这句常用语,就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整天重复着同样的话,满嘴都是道理,却根本不做实事,这样的人是应该受到鄙视的。
7。8(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坦诚地劝告,恰当地表达,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解析】这个时候,子贡已经很谦虚了,主动来向老师求教。孔子的话也很诚恳,告诉子贡什么都要适可而止,不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那样会失去朋友。孔子的说法,又是针对子贡的弱点,子贡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如果别人不同意,他就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时间久了,就让人烦了。
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处境等等因素,即便是好朋友,也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对方。有的时候你是善意,但是对方感觉不到;你的方法好,但是对方领略不到。反而你说多了,对方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所以,即便是朋友,也要掌握好分寸。
国家之间同样如此,强国大国先进国家总想把自己的文化和模式移植到落后国家,又是太急迫太强势,常常受到抵制,受到怀疑。
【现实解说】这是交朋友的道理,朋友之间说话其实也要有分寸,很多朋友之间分裂并不是因为什么利益关系,而是一方想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另一方。当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等等不太相近的时候,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
7。9(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解析】和老师的关系缓和了,子贡觉得自己表现不错,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来问老师怎么看自己。孔子说他是瑚琏,瑚琏是祭祀用的玉器,很贵重。子贡见老师把自己比喻成瑚琏,以为老师很看重自己,非常得意。可是,子贡得意得太早了,孔子的表扬可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
所以,表扬不能讨,讨来的表扬往往是酸溜溜的,要么就干脆是讽刺。
【现实解说】不要讨表扬,讨表扬多数情况相当于讨骂。当然,比讨表扬更糟糕的是自己赞扬自己,自己歌颂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说别人缺了自己就不行。
7。10(2。12)★★★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解析】这句话是紧接着上句的,刚说完子贡是器,紧接着就说君子不器。既是拿子贡开玩笑,也是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多掌握几门知识。
看上去,孔子还在讽刺子贡,其实是拿他找乐,充满善意。孔子为什么不直说子贡还需要学习,而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呢?首先是孔子觉得子贡很可爱,忍不住开个玩笑;其次,孔子认为子贡还是很骄傲,因此应该适度打击他一下。
同样的方式,孔子也在子路身上用过,孔子的幽默感可见一斑。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可以说发人深省。
【现实解说】人有专才有通才,所以君子可器可不器,现实来看,还是专才比较好一些,所以,老夫子的这句话没什么现实意义。
7。11(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合群。”
【解析】君子与众人都友善,但是坚持原则,不会比附于人;小人则因为利益而纠结在一起,对众人则疏远。
这句话与“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相近,看上去更严厉,实际上则更正式,应当是孔子当面对子贡的劝诫,话虽重,可是很诚恳。
【现实解说】小人结党,所以君子斗不过小人。
7。12(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整天研究歪门邪道的东西,那就是在害自己啊。”
【解析】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无法统一,“攻”被理解为专攻和攻击两种意思。在后一种意思中,这句话又是被理解为截然相反的两种意思,一种是:“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另一种是:“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那是最有害的。”不同的解释,反应孔子对于其他学派的不同态度。
实际上,这句话不可能解释成“攻击异端”,首先这个时候还没有异端,没有人跳出来以自己的学说对抗儒学,攻击谁啊?其次,孔子有学生攻击异端吗?没有。所以,这句话还是用来劝诫子贡的。卫国处于几个大国之间,卫国人民因此占了一个地利的优势。同时,卫国人是商周贵族的混血后代,具有经商的天分并且非常聪明。因此,卫国人经商成风。子贡的家族就是商人,子贡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大富商,对于孔子的儒家学说没什么兴趣,整天研究的就是怎么经商赚钱,跟同学们说的也都是这类东西。而孔子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属于异端。所以,孔子劝子贡多学习周礼,少研究他的商道,于是说了这句话。
【现实解说】现代社会更多地需要包容,动辄指责别人是歪门邪道,是无法进步的。所以,孔子这句话已经完全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7。13(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解析】这是在教子贡怎样在同学中赢得尊重,树立形象,提高自己的能力。
孔子的这番话又是针对子贡的问题,子贡喜欢在那些没什么见识的同学面前卖弄自己,显得轻浮而肤浅,结果就是真正有城府的同学瞧不起他。这番话对子贡的影响很大,于是幡然悔过,与冉有这样高层次的同学成了至交。但是直到孔子去世,孔子依然在说子贡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始终不愿意介入政治,因此与各国的权贵们刻意保持距离。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秘诀。而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说法,是虚荣的和没有远见的。
【现实解说】孔子的话是对的,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这样才会进步。在国际事务中也是这样的,要跟比自己先进的国家在一起,国家才会进步。如果自己的朋友都是主流社会抛弃的,那自己也就会被主流社会抛弃。
7。14(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和你都不如他。”
【解析】孔子非常欣赏颜回的学习态度,并且颜回比自己更加坚定和专一。因此,孔子认为就是自己也不如颜回。孔子认为自己不如颜回,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过。
子贡一开始也瞧不起颜回,认为他就是个书呆子。不过时间久了,发现了颜回的优点,于是开始认同颜回,佩服颜回。在学习上,自认为确实无法与颜回相比。在品德上,也认为颜回没有瑕疵。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离开楚国到了陈国,恰逢吴国侵略陈国,陈国坚壁清野,孔子师徒很几天找不到吃的。子贡好不容易换了一点粮食回来,孔子让颜回去煮饭。过了一阵子贡去看,却发现颜回在偷吃饭。子贡很气愤,回来向孔子告发。
“赐啊,我对颜回观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虽然你这么说,我还是不怀疑他,我觉得一定有原因。这样,你不要再说了,我来问问他。”孔子想了想说,出乎子贡的意料。
于是,孔子就让其他弟子把颜回叫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