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接吻,老教授叹一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唉。
7。2(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子贡喜欢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讽刺说:“子贡看起来很贤能嘛,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解析】孔子尽管是老师,却不喜欢指指点点说别人的不足。对于子贡的这个习惯,非常瞧不起。
子贡是卫国人,家境富裕,人也很聪明,身上有很多富二代的缺点。子贡入学的时间,恰好是孔子第一次到卫国。一开始,子贡非常自负,根本瞧不起孔子,觉得自己比老师懂得多。平时,喜欢卖弄,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孔子这个时期对子贡非常讨厌,大致出于某种关系,又无法开除他。因此,这个时期孔子对子贡也没有什么好话,不是当面挖苦就是风言冷语。
话说回来,孔子说这话不也是在揭子贡的短吗?子贡方人,孔子方子贡,说明孔子还是有闲工夫的。
关于“方人”的问题,其实孔子从前也接受过教育,那是当年去洛邑拜会老子,老子发现孔子的愤青倾向有些危险,于是在离别的时候给孔子忠告:“聪明睿智但是却很危险的人,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博闻善辩但是陷入麻烦的人,是因为他总是揭别人的短。”(老子原话见于《史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现实解说】对子贡这种家里有钱有势的刺头学生,老师还真是不好对付,说几句风凉话也就罢了。连孔子都是如此,如今的老师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此外,没事别揭别人的短,否则别人也会来揭你的短。
7。3(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解析】孔子喜欢的是少说多做,也就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就是在说子贡,可能是孔子讲到了君子,于是顺便讽刺子贡,也许是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来了这么一句。子贡当时就是夸夸其谈的人,整天说的比做的要多。
【现实解说】管他是不是君子,总之干什么都要有行动,靠嘴是不行的。
7。4(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专好耍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解析】这些都是孔子最讨厌的行径。
这还是在说子贡,子贡不爱学习,整天没事干,拉着同学们讲东讲西,就是不讲学习。耍些小聪明,卖弄点小智慧。可是子贡口才好,见识广,还经常有些小零食给大家吃,因此很多同学愿意听他讲,孔老师很不高兴。
【现实解说】还算好了,放在今天,一群爷们儿群居终日,不搞出同性恋来才怪。
7。5(19。20)★★★★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解析】下流,就是水的下游,上游的脏东西都流到了下游。
常常受到孔子的揶揄,子贡也不是省油的灯,也常常主动发难或者进行反击。显然,这是在孔子讲历史,狠批商纣王的时候,子贡故意发出这样的议论,让老师难堪。这样公然与老师唱反调的事情,也只有子贡能做出来。可以想见,孔子当时有多么的恼火。
子贡很有独立思维能力,并且相当反叛。因此,老师说商纣王无恶不作的时候,他却替商纣王鸣不平。替商纣王不平,其实也是替自己不平,说老师你对我印象不好,对我有成见,对我羡慕嫉妒恨,所以看我干什么都不顺眼,有什么坏人坏事第一个就想到我。
子贡的话对不对?当然对。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坏名声,事情就麻烦了,什么坏事都可能算到你头上,最终可能把你逼上绝路。
【现实解说】不说别人了,说说孔老师吧。圣人也当过,孔老二也当过。捧的时候捧上天,不仅是圣人,连王都封了;砸的时候砸到十八层地狱,他说的每句话都是骗人的谎言。其实,孔老师也就是一个民工学校的老师,有点愤青情结的老师,让学生们有点崇拜的老师。如果活在当下,肯定当不上官,也混不到一级教授,只能偶尔写写时评发个微博什么的,最多跟女研究生搞点小暧昧。
7。6(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抄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攻击别人的短处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解析】子贡觉得自己的学识不比孔子差,而孔子总是讽刺自己,因此决定主动出击,为难孔子,让孔子知道自己比他还强。
这是一次面对面的交锋,是师徒矛盾达到顶峰时的一次交锋,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子贡率先发难,提出这个问题。孔子发现了子贡来者不善,于是所回答的都是他眼中子贡的缺点,讽刺子贡喜欢揭别人的短,作为学生却不尊重老师,说话鲁莽不懂得礼法,固执而又不肯认错。子贡于是反唇相讥,讽刺孔子抄袭古人,讽刺孔子总是什么都懂的样子,讽刺孔子总是拿学生的不足说事。
在《说苑》里记载了另外一则故事,非常有趣。一天,子贡来问孔子“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知觉”,孔子当时就知道来者不善,想了想,这样回答:“我要是说人死了还有知觉,就怕孝顺子孙葬我的时候过分隆重;要是我说没有知觉呢,又怕不肖子孙把我扔到乱葬岗喂狗。所以,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你。你如果真想知道,等你死了之后,自己慢慢去体会吧。”(《说苑》。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这次交锋,子贡碰了一鼻子灰。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情。在子贡和孔老师的言语交锋中,子贡逐步地发现老师的学问很深,自己这样的口才,在老师的面前讨不到便宜。而孔子对于子贡从讨厌到依赖,一旦子贡不来找事了,孔子反而觉得少点什么。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孔子对子贡也渐渐开始喜欢,因为这个家伙确实很有才。
【现实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厌恶的事情或者习惯,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要了解别人厌恶什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习惯。
7。7(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解析】这句话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是一个意思,但是语气完全不同,用词完全不同,从讽刺挖苦变成了谆谆教导,为什么呢?
子贡在入学一年以后,对孔子的评价已经改变了很多,渐渐地觉得这个老头还真有两把刷子,人品也不错,说不定跟他真能学点什么。所以,子贡对老师的态度逐渐尊重起来,有的时候也能认真学习了。而孔子对子贡的变化看在眼里,尽管子贡还有很多缺点,可是人很聪明,口才很好,本质也很善良,还是个可造之材。所以,孔子渐渐地有些喜欢他了。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对子贡也就不是一味讽刺了,而是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偶尔会“逗他玩”。所以,同样的意思,现在的表达就温和善意得多了。
孔子第一次去卫国待了两年,之后回到鲁国住了一年,子贡随孔子回到鲁国,并且随孔子去看了鲁定公为邾隐公举行的欢迎仪式,根据俩人的举止,断定鲁定公活不长了。没有多久,鲁定公果然重病身亡。子贡以为自己神机妙算,得意地四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孔子赶紧让人去制止子贡,免得惹祸上身。孔子说:“这个家伙不幸而言中了,证明他就是个多嘴的人。”(《左传》。?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