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促成印度逻辑理论产生的,恐怕还是诸沙门思潮间的争辩。沙门思潮是印度公元前6世纪前后出现的强大的非婆罗门教思潮的总称。据佛教文献记载,属于沙门思潮的有所谓“六十二见”
,据耆那教文献记载,有所谓“三百六十三见”
②。印度历史上是否确实有这么多思潮现在不好说,但是当时曾出现过大量的思潮或流派是确定无疑的。至少属沙门思潮的“六师”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这么多思潮或流派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不同思想的撞击,必然形成范围广阔的争辩,这种撞击和争辩为印度逻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两点外,印度古代的科学技术及政治学、法学、语言学等的发展,亦要求有较为切实可行的逻辑理论来作为工具。这一切都对印度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程度不同的促进作用。
①即婆罗门教的六派哲学和佛教、耆那教及顺世论。
②参见黄心川著《印度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80页。
…… 200
印度哲学391
第二节 早期正理派逻辑理论的基本内容
最初适应印度历史发展的需要,对印度逻辑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正理派。
正理派是印度正统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此派最早的经典《正理经》的出现。现存形式的《正理经》虽较晚,约在公元3至4世纪,但其最初部分的形成年代却不会晚于公元1世纪。
在《正理经》之前或同时,印度已流传着一些零散的逻辑理论或观念①,但这些理论或观念并未形成系统的学说,或由于种种原因未在印度历史上产生较大影响。无论如何,《正理经》是印度古代第一部提出系统逻辑理论的典籍,在印度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理经》由众多简短的经句组成,许多内容后人极难看懂。大约在公元4至5世纪,正理派的一个重要思想家筏差衍那(Vātsyayans)对《正理经》作了注释。在注释中,他不仅把许多字面十分含混的经文变得意义明确,而且还作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使古代正理派的学说进一步系统化。人们现在对古代正理派的逻辑理论的了解主要依据《正理经》及筏差衍那对它的注释。
根据《正理经》及其注释,古代正理派的逻辑理论实际上可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于推论式的学说,另一部分是关于推论中的谬误的学说。
①在正理派正式形成之前,印度已流行过耆那教的所谓“十支说”的逻辑理论。
…… 201
491印度哲学
正理派认为,推理或论证的形式可由五部分组成:宗(命题)
、因(理由)
、喻(实例或例证,分同、异两种)
、合(应用)
、结(结论)
,即所谓“五支作法”(或称“五支论式”
、“五分法”等)
①。
正理派提出的“五支作法”就其达到推理或论证的目的而言,明显存在着重复的成分,因为在“五支”中,无论是去掉前二支(宗、因)
,还是去掉后二支(合、结)
,剩下的三支仍可组成一个接近三段论的推论式,即剩下的部分包含着类似于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三种成分。换言之,五支作法除去例证(喻)外,与三段论是相近的,它也包含大词、中词和小词,推论的过程同样是通过中词使小词与大词发生联系。
正理派在提出“五支作法”的推论式时,还对推论中的谬误及辩论中失败的原因作了极为细致的论述。认为有五种“似因”
②、三种“曲解”
③、二十四种“倒难”
④和二十二种“堕负”
⑤。其中五种似因和二十四种倒难论述的基本上是推论中的谬误,而三种曲解和二十二种堕负论述的则主要是辩论中有意违反规则、辩论态度不端正,导致失败的情形。此处仅对五种似因作详细解释,并对二十四种倒难择其要举例说明。
五种似因是在推论中提出的导致失败的五种因(理由)
:
①参见筏差衍那:《正理经疏》1,1,3—39。
②参见乔答摩:《正理经》1,2,4—9。
③参见乔答摩:前引书1,2,10—17。
④参见乔答摩:前引书5,1。
⑤参见乔答摩:前引书5,2。
…… 202
印度哲学591
(1)不定因,指提出的理由可以导致一个以上的结论。如宗:声是常住的,因:因为它触摸不到。此例就犯了不定因的错误,因为触摸不到的东西既可能是常住的,也可能是非常住的。
(2)矛盾因,指与命题相矛盾的理由。如宗:陶罐是被造出来的,因:因为它是常住的。此例中的因就与宗相矛盾,因为常住的东西不能是被造出来的。
(3)问题相似因,指提出的因与宗相似,没有增加新的内容来具体证明命题。
如宗:声是非常住的,因:因为它不具有常住的特征。
(4)未证明因,指提出的因本身也像宗一样需要证明。如宗:阴影是一个实体,因:因为它具有运动。在这个例子中,阴影具有运动这句话自身的正确性尚需证明,因此它不能作为因来证明宗。
(5)
过时因(亦称错时因)
,指提出的因在时间上不适用,不能证明宗。如宗:声是持久的,因:因为它像颜色一样通过结合而显示出来。在这个例子中,立论者提出的因在时间上就不适用。因为物体的颜色无论在与光源(如灯)接触(“结合”)前还是在接触后都存在(显示出来)
,因而是持久的,但声却是在物体碰击(如木棰击鼓)之后才显示出来的。
所提的因在时间上有错误,不能证明宗①。
二十四种倒难虽名目繁多,但其基本内容都是辩论时反对者一方对立论者一方进行错误非难,导致推论失败的情形或实例②。如“同法相似”指在反对对方的“宗”时,使用对方“异喻”中的事例,但所提的“因”却不能证明己方的
①文中的实例取自S。
Ch。维底亚布沙那(Vidyābhusana)的《乔答摩的正理经》(The
Nyāys
Sutras
of
Gotama,新德里,1975年)一书中对有关经文的注释(第15—17页)。
②有些倒难的内容与五种似因和二十二种堕负中的内容接近或相似。
…… 203
691印度哲学
“宗”。如一方说:“声是非常住的,因为它是被造物,一切被造物都是非常住的,如罐。”反对者则说:“声是常住的,因为它是无形的,一切无形的东西都是常住的,如天空。”
此处,反对者所提的“因”和“喻”并不能证明“宗”
,因为无形的东西既可能是常住的,也可能是非常住的,并不能导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异法相似”指在反对对六的“宗”时,使用对方“同喻”中的事例,但提出的“因”却不能证明己方的宗。
如一方说:“声是非常住的,因为它是被造物,一切不是非常住的东西都不是被造物,如天空。”反对者则说:“声是常住的,因为它是非物质的和无形的,一切非常住的东西都不是非物质的和无形的,如罐。”此处,反对者提出的“因”与“喻”同样不能证明“宗”
,原因与“同法相似”一样。
“无穷相似”指在反对对方时,以对方的“喻”未被一系列的“因”所证明为根据。如一方说:“声是非常住的,因为它是一个被造物,如罐。”反对者则责难说:“如果声的非常住性被罐的非常住性所证明,那罐的非常住性被什么证明?如果罐的非常住性被另一非常住之物证明,那这一物又要求另一非常住之物证明,无穷无尽。”
“无异相似”指在反驳对方时,根据“宗”与“喻”中所说的物有相同特性而说它们在其它特性上无差别,进而下结论说一切事物由于它们都是存在的,因而在特性上无差别。如一方说:“声是非常住的,因为它是被造物,如罐。”反对者则责难说:“如果声和罐因其都是被造物而被认为在非常住上无差别,那也可根据所有事物都是存在的而说它们在具有的每个特性上
小说推荐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
- 艺术哲学
- 作者[法]丹纳,傅雷 译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一章 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第一步毫不困难。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这一点很简单。人人知
- 最新章:第81章
- 老张的哲学
- 作者:老舍第一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他的宗教是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洗澡固然是件小事,可是为了解老张的行为与思想,倒有说明的必要。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
- 最新章:第33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法哲学原理
- 作者[德]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译者:范扬、张企泰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他总共讲授了《自然法与国家学或
- 最新章:第86章
- 哲学的改造
- 作者[美]杜威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的改造〔美〕杜 威 著许崇清译 2目 次第一章 哲学的在变化中的概念…1…第二章 哲学改造中的几个历史因素…1…6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3…1第四章 关于经验和理性的已变的概念…4…5第五章 理想与现实的已变的意义…6…2第六章 论理改造的意义…8…
- 最新章:第28章
- 足球的哲学
- 足球的哲学[作者名 冬天的文字[类别 天下足球[最后更新时间 2013-11-28 11:08:34.0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晚访客[本章字数:20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22:58:24.0 胡涛兴奋的庆祝着,他向我跑来,一把将我抱起,剩下的队员却无动于衷,这个时候,许家国居然冲进了
- 最新章:第1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