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老板》第30章


闻人浩二的父母看不出斗鸡眼,那是因为闻人浩二装扮时戴了一副圆形黑框眼镜。
闻人浩二见自己的化妆装扮能达到如此以假乱真的效果,心里暗自高兴,画面中的人是不是他自己,在他父母面前,他也不再坚持了。
事实上,闻人浩二也没打算和他老爸老妈把这事说破。
他刚才略略坚持,是想验验画面中的文人浩二是不是会被人轻易识破。
那《日本管理大师谈WTO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管理》录制完成之后,闻人浩二在邓亚光的帮助下,将光碟打了2000张。
邓亚光虽一做盗版的出身,不过,倒也负责,光碟从包装到内容介绍,从画面质量到音色,都做得还算考究。
闻人浩二完成光碟制作之后,回到家中,动用关系,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邓亚通。
然后,闻人浩二在东海市,以“邓亚通”的名义,注册了一个皮包公司。
闻人浩二那皮包公司的名字叫做“亚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闻人浩二常常叫它“亚通”。
接下来好几个月,闻人浩二就开始疯一样推广、兜售伪日本管理大师文仁浩二的课程。
推广的广告语无非如下:
“中国加入WTO在即,中国企业如何在管理上作出因应?一切请看《日本管理大师谈WTO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管理》……”
推广方式包括给企业写信、发传真、打电话——抱歉,简便快捷的email,一九九九年的闻人浩二还没用上。
闻人浩二靠着从家里带来的老本,如此坚持推广了三个多月。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打电话垂询并邮购光碟的企业就多了起来。
闻人浩二将那光碟定价为99。8元一张。
不是9块9毛8。
也不是998。
而是99。8。
价格不算低,可到了一九九九年十一月,2000张光碟就一售而空了。
刨去邓亚光的一万块钱光碟制作费,以及闻人浩二从家里带来的好几万块钱,这一票,闻人浩二净赚了十多万。
闻人浩二眼见行情看涨,就叫邓亚光将课程光碟增制了4000张。
再后来,邓亚光眼见闻人浩二的事业顺风顺水,加之盗版事业又越来越不好做,他索性变卖了盗版光碟生产线,加入了亚通。
很多企业听了那光碟课程,还觉不过瘾,纷纷致电,要求亚通代为聘请那个所谓的日本管理学大师文仁浩二亲自前往讲学。
文仁浩二名气已经起来,企业聘请他的讲学费自然不菲。
闻人浩二的亚通,影子老板仍然是邓亚通,实际运作,闻人浩二却已让邓亚光负责。
至于闻人浩二自己,只要企业有讲学需求,他总会按照光碟中模样,进行一番化妆打扮,摇身一变,就成了那位日本管理学大师文仁浩二。
此后的好几年中,闻人浩二都以“日本管理学大师文仁浩二”的名义,四处讲学发财。
闻人浩二一时孙行者,一时行者孙,虽对赵大生、叶永贵、田博广以及他表哥邓亚光等少数几个人没有隐瞒,但对于世人来说,倒是瞒了好几年。
23、创业史之极品黄牛
田博广做黄牛,不贩票,只拉客。
每拉一个客人,田博广就从中赚取几十元不等的提成。
黄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田博广一生的爱好。
说起来难以令人置信,即使后来田博广成了腰缠万贯的土财主,闲暇之时,他也会开着宝马,来到长途汽车站……
有些旅客,被田博广拉上宝马车,在送往某趟长途车的途中,人家旅客也会问:“你都开宝马了,还来赚这样的小钱?”
猜猜田博广怎么回答?
田博广这怪胎来了个四两拨千斤,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人家的疑问化解了。
“我是司机,这车是我老板的。”田博广回答道。
这时的田博广,做黄牛已不再为了生活,而是为了一种乐趣。
黄牛做到这种地步,也算是把黄牛做到了无上的境界了。
没办法。
苦命的工薪阶层,中午带一个便当去公司,那叫生活。
位高权重的大老板,同样是中午带便当,那就不叫生活,而是叫境界。
田博广腰缠万贯后,开着宝马还来做黄牛,那就是境界。
不过,他这境界,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有的。
所谓境界,得有资本作前提才行。
田博广离开化工厂,随即就投入到了黄牛的伟大事业中,这时田博广的黄牛就不叫境界,而是叫生活。
前文已述,田博广每逢周末,都要到长途车站收集长途班车以及长途司机的信息。
到田博广正式投入于黄牛事业时,他在这方面信息已经有相当丰厚的积累了。
例如,赵大生曾经针对途径三江市的长途车考过田博广。
当时只要赵大生报出长途车的出发地以及目的地,田博广想也不想,就会回答出该趟长途车的司机姓名,联系方式,途经三江市的大概时间以及它可接应旅客的停靠点。
不光是大地方,连那些从小县城出发,途经三江市到更大城市去的车次,田博广也了如指掌。
有一回,田博广指着一个小县城的名字,叫赵大生读。那个名字中有个“黟”字,生生地就把赵大生难倒了。
俗话说,“认字认一边,不怕它跑上天。”赵大生就想这字不是读“黑”,就是读“多”。
为此,田博广把赵大生大大地鄙视了一番。
现代人凡事都在讲专业化,职业化,殊不知,早在一九九九年下半年的田博广,其实早已在不起眼的黄牛领域做出了专业化、职业化的表率了。
也难为田博广了,身为三江本地人——尽管是在远郊,
且还是一个正规国民教育序列里出来的大学生——尽管是抄上去的,
这样一个原本可以坐在空调办公室里,当着白领的一个大好青年,却偏偏相中并热衷上了黄牛这样的职业。
除了专业、敬业之外,田博广脸庞俊俏,皮肤白皙,性子温和,这些表象,都会给人——尤其是给年轻女性一种说不出的亲和力和安全感。
人家黄牛,在100个行色匆匆的旅客中搭讪,最后能成功拉到一个客人,那就算出门烧过高香了的。
田博广要专业有专业,要敬业有敬业,要长相有长相,要性子有性子,只要他看准了对象,搭讪10个人,他总能将其中1个,拉上某趟合适的长途车。
一个是1%的成功率。
一个是10%的成功率。
人比人,那真是要气死人的。
当时长途车站广场上的黄牛要是来个月度、季度或年度的业绩评比的话,摘桂冠的人,除了田博广,其他人想也别想。
后来随着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和应用,田博广这黄牛就做得愈发得心应手了。
一九九九年下半年开始到二零零零年,田博广做黄牛的日收入最少都有500,至于1000、2000、3000一天,那也是常有的事。其中最高纪录的一天,田博广做到了5000块钱一天。
田博广赚了钱,不管多少,都会拿出其中的10%花在风月场。
别看他外表温顺文静,可真要到了女人堆里,那放浪形骸,花样百出的模样,用赵大生的话来说,“狗日的整个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田博广这10%的习惯在后来好些年一直保持着,直到他结婚。
用田博广自己的话来说,“没有这10%的消费,我是没有动力去挣剩余的90%的。”
说实话,田博广真要做黄牛,他后来也成不了土财主。
黄牛是田博广一直坚持做的事,但这过程中,他也会做其他的。
二零零零年欧洲杯、二零零二年世界杯,田博广做地*下*庄*家*赌*过球,由于他对数字的天赋异禀,他做的这两次地*下*庄*家,都着实赚了一笔。
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三年,田博广不知从哪里弄了个渠道,做起了假烟批发,那时,田博广除了做黄牛之外,晚上还会开着他那辆破捷达,给那些烟酒个体经营户四处送烟。
到了二零零四年,田博广觉得批发假烟毕竟风险极大,他查查自己的账户,觉得自己赚得差不多了,便立马抽手,转而又做起了地下六合彩的庄家。
那个时候,东海省边远农村地下六合彩这玩意极为风行。
后来田博广和赵大生曾经讲起过当时农村对地下六合彩痴迷的程度。
其中一个常见的状况是,那些当地农村人,为了每期能够下对号码,买对生肖,他们甚至从央视的天线宝宝、天天饮食节目中,都能臆想出可能中奖的号码与生肖。
田博广还讲过两个当时农村发生的有关地下六合彩的故事,让赵大生听了之后,将喝在嘴里的白茶喷了一地。
“赵大生,你知道的,农村地下六合彩的玩法很简单,其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