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89章


我少打点粮食,少种点地;百姓思虑的就是富庶,就是安康,不仅有田种,有房子住,更多的则是可以衣食无忧的读书习字,耕读传家!
其实,这说白了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之根源。只有国家强大了,不受欺负,百姓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如若国家弱小,时常被别人抢掠,欺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种观念……虽说这种观念可能随着人口的增长,就慢慢的变化了,但是时间久了这种观念也是根深蒂固……
王玄策等人,也是无奈的看着这些在地里辛勤劳作的百姓,宛然的一笑。这份笑意中不仅带着一丝无奈,更多的则是一份不忍与痛惜……
于是,挥了挥手,也没有多余的话语,就向这里的百姓做了告辞。带领这众人,沿着荒芜的古道,继续朝着蓝毗尼城走去……
刚入了城,望着这荒芜的城市,丝毫不比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所记述的差。正在百感交集之时,就从这份荒芜与破落中间,传出了这样的声音:“上国使节,等一等,上国使节,等一等……”
这个声音会是谁呢?请看下回……
编者说:各个国家的风俗各不相同,世界需要和平,只有和平了百姓才会主动的干出很多事情;如若天天战乱丛生,可能就如这节中所记述的百姓一样,我们不是不想种,而是权衡利弊之后种多了,危险系数就大了……
(本章完)
………………………………
第二十回:观遗迹礼敬大师 细揣摩诚意拜佛(上)
随着这一声饱经沧桑的声音望去,王玄策才发现一个五十来岁面容和善的僧人,身披一件已经洗的泛白的袈裟,拉着一个七八岁的小沙弥沿着废墟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喊着:“上国使节,等一等,上国使节,等一等……”。
王玄策于是就赶忙招呼众人停下了脚步。须臾之间,这僧人已经引着小沙弥走到了他们的跟前。但见这僧人面带笑意的双手合十施了一礼:“老僧法号玄空,前些日子已经得到大王寄过来的书信,说是上国使节要来这蓝毗尼城观瞻礼佛一番,老僧已经等候多时了。”
听此一语,王玄策赶忙双手合十施了一礼道:“多谢大王的一番美意,也感谢大师的一片真心。”
看着天色已晚,这玄空大师则是盛情邀约道:“这蓝毗尼城虽说不小,但是如今已经荒芜了很久,只有老僧所在的禅院,还丝毫有一些人气,今日天色已晚,不如暂且去我的禅院之中暂歇,待明日天亮之后,就有老僧引着你们观瞻一番可好?”
在这荒芜,破落的蓝毗尼城中,众人刚才还在思索着住在哪里合适,不曾想这老僧竟然主动提供了一住处,于是王玄策也是颇为欣喜的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玄策感谢大师的一番美意”!
听得他们同意,只见这个小沙弥也是面带笑意的说道:“太好了,太好了,那我就给大家带路了”。话语之间,就挣脱了玄空大师拉着的手,蹦蹦跳跳的在前面给他们引着路。待王玄策将周陈等人,向玄空大师做了一一介绍之后,他就陪着他们,向着禅院走去。
“你慢一点,别走太快,小心摔着了”玄空法师向着走的挺快的小沙弥说去。
众人听此一语,也是宛然一笑。
“大师,这可是您的徒弟?看起来很是活波可爱,聪明伶俐。”王玄策也不由自主的向玄空法师问起。
“是呀,这个孩子,跟随老僧已经有七载了,还记得在他一岁左右的时候,就被人放在了我的禅院门口,于是,就将他收养了下来,一直将其养育到现在,收为关门弟子。”玄空大师慢悠悠的回着王玄策的话语。
听此一说,这周曾就走到了他的前面,随手拿出了一个糖块:“小师父,想吃吗?”
这小沙弥一看这是一个糖块,就说到:“不想,我们也有,师父说,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
这一句话,瞬间说的大家伙哄堂大笑。的确是童言无忌,这周曾原本还想着,拿出来一个糖块,来哄一哄这个孩子,却万万没想到在这泥婆罗这地方,根本都不缺少这些东西。
于是他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唉。没想到呀,看来真是吃多了,也不稀罕了,在我们大唐,这东西可是稀罕物呀。”随即一把手就将这个可爱的小沙弥抱了起来:“你给我说说,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还没有名字,不过平时师兄和师父们都称呼我为小菩提”这个小沙弥一边拿过周曾手中的糖块,一边认真的对他说道。
惹得周曾也是欣欣然一笑道:“你不是不要嘛,怎么又接过去了呢”一句话说的这个小菩提,不好意思的钻到了他的怀里。惹得众人顿感这个小沙弥甚是可爱。
就这样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就走到了这老僧所说的禅院之中。这座禅院就坐落在这蓝毗尼城的宫城旁边,在这萧瑟之中,似乎也就这一幕显得安详与宁静。伴随着落日余晖,霞光洒在这座不大的禅院之上,呈现出无比的安静与美感。但见这山门之上,五个梵文的大字,蓝毗尼禅院,在霞光的照耀之下熠熠生辉。禅院看起来也不是太大,也就五进院落。但是禅院之中不少菩提树将各所房舍始终映衬在绿荫之下,看起来也是一处安静,舒适的地方。
在这蓝毗尼禅院门口,则是一块空旷的平地。在这平地之上,点缀这不少高大的菩提树,不仅仅是在欢迎这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是在诉说着寺院的历史。
王玄策等人,于是就在这老僧的引导之下,步入了这禅院之中。一番礼敬之后,就随着玄空法师来到了他的禅堂之内。待坐定之后,王玄策等人才细细的琢磨起来,这个寺院的确如德瓦国王所述,僧众并不是太多。
但见这王玄策率先开了口:“大师,在二十多年以前,我大唐的玄奘法师应该云游到咱们的寺院,那时候,按照他的记载,应该有三十多名僧人,可是这次我等到来的时候,似乎少了很多,不知所谓何故?”
“说起这玄奘法师,老僧可是印象深刻,他可很不得了呀,不仅佛法精湛,更是义理清晰。我们二人年纪应该相仿,当时他云游到我这蓝毗尼禅寺的时候,我的师父还在,不过当时我师父身体也弱得很,还是老僧招待的他。这僧众之事,说来就话长了,主要是这些年自从五印度大地,戒日王溺亡之后,佛教已经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护法君王,所以很快就被这婆罗门教打压下去了,不少僧众因为受不了这份打压,也就渐渐的离开了寺院,就余下老僧六七个人罢了。唉……算了,不说了,这些年玄奘法师在你们大唐可好?”玄空法师言语之中,不由得流露出甚多的惋惜之情,故而将话题扭转!
“这些年,玄奘法师在我大唐一切都好,不仅受到陛下的礼遇,更将佛法在我大唐发扬光大。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有时候也日渐消瘦了不!”王玄策也随着他的话语向他介绍这情况。
“人呀,这一辈子最多也就六七十年罢了,唯独像玄奘法师这样,能够立言,立说的人并不是很多呀。”这玄空大师不由自主的就说出了,他这发自肺腑的一番论断。
的确,纵览社会的发展史,在众多百姓中间,能够青史留名的实在是太少太少,而在这青史留名中优秀的历史名人,更是凤毛麟角,而玄奘法师也注定了,他会是贞观年间与高宗年间最伟大的佛教僧人,不仅在华夏大地上大放异彩,更在这异域的土地之上,让高僧大德铭记于心。
编者说:高僧就是高僧,拥有的永远都是一颗良善之心~
(本章完)
………………………………
第二十回:观遗迹礼敬大师 细揣摩诚意拜佛(下)
“不知上国使节这次出访我们五印度,所谓何事?”玄空大师一边抱过小菩提,一边对向王玄策问到。
“实不相瞒,这次不愿万里而来,正是为了观瞻这佛陀遗留下来的圣物,诚心礼佛,敬献袈裟。自从玄奘大师在我大唐将佛教推广以后,我陛下与皇后在今年又一次观瞻了这佛陀至宝,佛指舍利。所以才有了这向佛之心,让我代表陛下与皇后娘娘的诚心,前往咱们五印度礼敬一番”王玄策诚心实意的,向他们说出来自己这心中原本应有的话语。
听闻他的这一番话语,老僧不由的为之一愣,顿了一下神,接着就微笑道:“贵国的皇帝与皇后可真是有心之人呀,看来佛教也注定在这大唐国的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