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88章


“这佛陀的三件无上至宝,原本可都是在我泥婆罗国的,可是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早已流转到了列国之中,每当这佛宝到了那个国家,那个国家将会佛教大兴,国泰民安。当然这一切都是缘分的释然,就如这佛牙舍利一样。正是这阿罗那顺的无道,戒贤法师才将这一颗至宝,赠送给了贤弟,带回了大唐,佛教自己在大唐大兴。这不正是缘分吗?”
说着,德瓦国王又一次轻轻的押了一口茶水之后,看了看王玄策若有所思的神情,接着又说道:“这两颗至宝如若注定归唐,贤弟也不用费尽心机,多方游历一番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回到大唐,如若注定不是大唐之物,即使强夺过去,到头来,也只会带来无尽的灾祸,而不会有丝毫的福分。”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这一切随缘,这次前来,就是多方打探一番,看看这两件至宝到底所在何处?”王玄策听得这一番话语,因此就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佛指骨舍利,当时应该在这曷利沙国王宫之**奉,你这次前往曲女城问一问利罗阇大王即可,至于这佛顶骨舍利,听闻当时在这劫比他国的大珈蓝寺内供奉,不过中间又遭遇阿罗那顺屠城的那次兵灾,所以现如今,也不知道还在不在这里。”德瓦国王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
“是呀,这佛指骨舍利当时听闻是在这王宫之**奉;至于这佛顶骨舍利,当时也仅仅在第一次无遮大会之上见过,至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五六年。当时这大珈蓝寺被这普拉德毁灭于战火,僧人也都四散逃走,看来也只能一切随缘了……”
“对,一切随缘,少一些尔虞我诈,自有佛佑,自有神佑”这德瓦国王也是颇为欣喜的对他说出了这体己的话语。
两人的寒暄就这样暂时告一段落。生活中虽然充满了太多的尔虞我诈,但是在王玄策的内心之中,一直保持这样一根准绳。丝毫不会动摇,正如玄奘法师当时所说的,这佛宝一定要随缘而入大唐,而不是抢来,霸占而来的;如若此,这样充满血腥味的东西,不仅会带来灾祸,更会玷污佛陀之光芒。所以,王玄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运气之上。
又是几日的休整之后,王玄策等人就这样收拾好行囊,准备再出发。德瓦国王相待老友,已如前两次一样,多加挽留之后,将他们送到了这帕坦城外五里的地方。
“贤弟,今日一别,虽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但是希望你们一切顺利。”德瓦国王拱手说道。
“多谢大王,在我等归来之日,定会再来讨杯酒吃。”王玄策说着就是拱手施了一礼。
而普拉帕德也是随着他们的话语说道:“周兄弟,我还等着你们归来的时候,再比试一番这臂力”。
“没问题,我奉陪到底”周曾拍着胸腹回着普拉帕德的话语。于是,众人就在这哈哈大笑之中,做着离别时的告别……
伴随着湿润的气候,王玄策等人就这样跨上了膘肥体健的青海骢,朝着泥婆罗的边境走去……下一步,他们将会,根据德瓦国王的建议,去往这佛陀的诞生之地,蓝毗尼城。
编者说:一次对话,更加坚定了王玄策一定要通过智慧,通过缘分将佛教至宝随缘带回大唐。而这也注定了他的这次出使必须是和平的……
(本章完)
………………………………
第十九回:求佛宝随遇而安 到废城百姓艰难(下)
一行人一路策马扬鞭,悠闲的走着,从这帕坦城离去之后,十余日,他们就到了这蓝毗尼城的外围。但见这陈茂材依旧如以前出使的时候一样,拿出了这玄奘法师书写的《大唐西域记》翻看到了这劫比罗伐窣堵国。虽说这也是一个古国,但是早已归属到了这泥婆罗国的名下。
“老陈,怎么不说了,快给大家伙解释解释,这佛陀的诞生之地。”
“唉,真是物是人非呀,曾经繁华之地,在玄奘法师到来的时候已经破败不堪了,更别说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了?”
“这是怎么回事,快给我们详细讲讲”小六也不由自主的凑了上来,问道。
而王玄策也随着众多大唐使团的成员,支起了耳朵,静静的倾听了起来。只听这陈茂材,这样给他们解释道:“在这玄奘法师到来之时,记载的古劫比罗伐窣堵国,方圆四千余里,空城有十几座,都已经荒芜不堪,都城也已倒塌,至于多大的规模不甚详细。虽说依旧可以见到曾经的旧宫城,并且这个宫城还是很大的,方圆十四五里,并且都是用砖垒砌而成。城墙也很高大。”
“但是……”说道这里的时候,他故意停顿了下来,准备吊一吊这他们的胃口。
“但是什么,快说……”这个急性子的周曾就这样就又进入了他的圈套,催促这他快点诉说。
“我就不说,你给我怎么着……”陈茂材故意买买起了关子。
看着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小六趁着他一个不注意,就将这大唐西域记给抢夺了过去。陈茂材随即诧异的瞪了他一眼:“好你个小六呀,又跟我抢。”
“谁让你不继续读下去呢,来我给你们说”说着也不看这陈茂材无奈的表情,就继续给大家读了下去……
“但是,这宫城已经空疏荒芜了很久,里面人口和百姓都很少,虽说如此,不过这里土地依旧肥沃,适合按照时令,种植庄稼,气候适宜,民风温和,以前的寺院有一千多所,可惜的则是都已经破败不堪,只有在这宫城附近,只有一所寺院,僧众三十来人。”
“咳,还真是物是人非呀,一千多所寺院遗址,竟然都荒芜了,就只余下这一座寺院,三十来人”王玄策也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是呀,看来这佛教正如这德瓦国王所说,在这五印度大地已经日渐的水土不服了”陈茂材随着他的话语说道。
也就小半日的光影,他们就到了这蓝毗尼城,这一佛陀的诞生之地。正如玄奘法师所述,虽然这里土地肥沃,但是因为这人口稀少的原因,田地也大部分荒芜了;仅仅只有零零散散的百姓在这田地之中耕种。
于是王玄策,就停下了脚步,走到了在田地边辛勤劳作的一汉子旁问到:“小哥,这么好的田地,为何都荒芜了呀”
听得这番话语,正在劳作的百姓随即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对着他们说道:“看着你们的装束,像是从大唐来的吧”
“实不相瞒,我等正是奉陛下之命,出使列国的大唐使节”王玄策拱手施了一礼,回到。
“失敬失敬”这小哥也是赶忙拱手回了一礼。
“唉,使节有所不知呀,听闻传法过来的僧人讲,我们这小国不如你们大唐,那么广,那么大。我们这里时常发生兵灾,当人口多了富庶起来的时候,两个国家发生战乱,自然就需要粮食,要是我们粮食多了,他们自然就会前来抢掠一番。而百姓如若不给,定会烧杀抢掠。这都多少年亘古不变的道理了,百姓富了,就会遭到抢劫;百姓弱了,反倒还安全了。所以呀,我们宁可让田地荒芜这,就种够自己吃的粮食就行,这样官府也不惦记,我们也安生。尽可能的缩短这,富庶的时间。”
听得他的这一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是微微一愣。突然间似乎明白了这些地方,荒芜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土地肥沃,百姓也就多了起来,自然而然种的粮食也就多了,可是在这五印度大地,国家不大,战乱倒是不少,到头来烧杀抢掠,百姓自然也就少了;至如今这蓝毗尼城经过战火的再次洗礼,似乎又进入了这萧条的时期。虽说人少,但是百姓追求的不再是富庶,而是劳作的够自己吃的就行了,一方面就是为了免遭这兵灾的袭击,另一方面也是明确的告诉官府,我们这没有多少粮食,你们千万别再来打劫了。
这一番论述,不仅对王玄策,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颇为震撼,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异国他乡,还能得到这样的一番论述。看来这任何时候,百姓追求的其实都很少:有粮食吃,有地方住,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行。
尽管这些年,德瓦国王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这蓝毗尼城也是泥婆罗的领地之一,但是始终未曾改变这在百姓中间的观念,毕竟这五印度大地自从戒日王溺亡之后,又一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
虽说自己当时也是无心之举,迫不得已,但是即使自己不行此义举,百姓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在大唐,百姓从来不会想着我少打点粮食,少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