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之西洋》第26章


存不腐败?」
江龙直摇头。表示否定的态度。
「所以问题便来了。海上水手的规矩。。。通常在大海中染病丧命的船员,为了避免尸体腐败,导致传染病发生危及全船人的性命,会直接施行海葬。当年郑和殒命于千里之遥的海外,追随出航的水手将士们,能不知这规矩,坐视郑和遗体腐烂不顾,冒着发生传染病的危险,千里返国?」
「要我。。。不会。」江龙回得直接。
「那么能把正使的遗体往海中一丢,向一般水手一样海葬了事?」张搴反问江龙。
「我看不太可能。」
「再说,郑和是位穆斯林,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人死后均为土葬,所以不太可能海葬。再加上郑和身为正使的身份,海葬的可能性极低。古里到大明中土既是有千里之遥!又得穿越赤道热带。又得担心引发海上传染病……所以比较可能的推测是。。。在沿线的地区建墓安葬。所以。。。从古里到中土间。。。皆有郑和墓的传说。」
江龙听此一说更是不解。
「既然葬都葬了。那牛首山又怎会有郑和墓?」
「所以。。。流言便这么传出来。说牛首山上的墓地不过是座衣冠冢。像郑和这么功迹卓著的功臣,皇帝要是没表示,岂不叫全国人民寒心。所以大明宣宗皇帝便下令赐葬。可是依常理及后来的推论。。。墓穴里头不是郑和的可能性很高。。。」
「可是马老头斩钉截铁说,牛首山的郑和墓不是空穴。」江龙回应同伴的解释。
「明宣宗赐葬于牛首山……皇帝当然不会赐葬空墓,更不会赐葬衣冠冢,所以里头不会是空穴。这道理也是讲得通。马大爷的说法也没错。至于…里头是不是郑和的真体?就算开挖出来,也得就陪葬的饰品、衣着和其他的相关物证去一一查核求证,不是单凭后人一句“不是空穴”,就可以对历史轻下断言。」
张搴拿出学校中那套讲课的态度,不厌其烦巨细靡遗对着他行走江湖多年的同伴解说各种可能性。叫江龙听得聚精会神,外加目瞪口呆。
「Champ?」
「嗯!还有问题吗?」
张搴一番傻笑。
「哪你认为。。。那个说法最可靠?」
张搴想了想才慎重开口:「要是郑和在印度洋海域过世。这里是最有可能埋葬他的地点。要是过了印度洋,进了南海。。。东南亚也有可能。既然正史上说郑和在古里去世。所以,咱们得在这好好干活找找。。。也许。。。真能解开百年谜题。伙伴。。。这答案可以吗?」
入神的同伴,煞有其事的吐了气。
「所以,除了南京和这地方。。。其他地方也有可能有郑和墓?」
「可以这么说。」
「那咱们不是没完没了?」
「怎样怕了?想打道回府?」
「那的话。只是没想到这事这么复杂!早该叫郑和少跑些地方。。。留在家里好好养老。放着。。。好日子不过。折腾人嘛!」
张搴愕然。同伴见状赶紧补上一句:「开玩笑的!来…咱们干杯。」
张搴又是阵错愕,一时还真不知如何响应,索性举起杯子和江龙干了杯…咖啡。
第39章斗智
更新时间2008…1…320:49:00字数:2786
科泽科德(Kozhikode)1940年
隔天便依江龙提议,二人扮成当地零工,来到人山人海的人力市场。天一大早,市场便来了几十辆大卡车。当地的零工争先恐后一涌而上抢着上车。才眨眼工夫,几十辆大卡车每辆便都挤得像是沙丁鱼罐头一样满载驶走。而张搴和江龙二人便混在民工中驶向不知名的工地。
几天下来,事情果如张搴预料,科泽科德市郊新近一共有四个新开挖的工地。四个工地各有不同的名目;有的为了修建印度教庙堂,有的为了要兴建清真寺,有的为了开挖矿脉;总之,各有各的说法。为了掩人耳目,四个工地的负责人都是当地人。虽然各唱各的调,但是每个工地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全免不了看见几张来回穿梭的东方黄色脸孔。
每一处工地至少雇用了数百名的当地劳工,其中最大型的一处工地,位于距海岸不远的一处高地上,这处面海的地点原是古里王国皇室墓园的遗址,也是现今当地最热门,最大的开挖工地。千名以上的劳工和大小不等的坑洞,散布在超过一英里的狭长地带上。为了避去英国人耳目,这处工地还特别从德里请来了一位英籍名叫威廉的工程师督导。
张搴和江龙每天裹着头巾,纒着沙龙,把身体抹的乌黑,最后还贴上一搓伪装的大胡子,每天清晨前往零工市场报到,混充当地工人来到工地。所幸,张搴和江龙两人削瘦的身材,在数以千计的工人中,并不特别突出。张搴身材略为高挑,尽量驼背行走减少侧目。伪装甚为成功,一个多礼拜过了,全没人注意到这两位外来的打工客。
这天工地里头来了几张新面孔巡视。
「Champ!你看那个英国工程师来了。」
张搴抬头瞄了这位金发碧眼的白人工程师几眼,低头笑道:「工程师?这家伙哪是什么工程师。他呀!是个贼,是个恶名昭彰的古物走私贩子。」
「怎么你认识他?」
「我在欧洲好几个国家海关通关时,见过这家伙的照片。。。后来也听说关于他的故事。」
「江龙…他身旁那个家伙,你知道?」张搴又瞄了一眼,低头问道。
江龙仔细远望了几眼。
「他呀!就是大名鼎鼎儿玉机关的负责人儿玉誉士夫。」
「原来你也认识大老板。。。级人物?」张搴半开玩笑的挖苦同伴。
江龙的语气有些酸味:「大老板?…屁!他呀!和上海滩清帮老大杜月笙一样,原先是在黑社会打混的家伙。很久以前,见过一、两次面。后来听说回日本组织社团。没想到隔个几年居然成了大商社老板。真是他妈的…。世事难料!」
张搴听出这股酸劲,不怀好意故意戏弄江龙:「怎么,听你这样一说,倒像是有些后悔。何不现在过去,拜见一下老朋友?」
江龙不屑应道:「屁!你这洋人都不当汉奸。合着我江龙像汉奸的样子吗?古人不是说:『士大夫无私交』。我不是读书人,可也明白这道理。」
江龙一番话语叫张搴惊讶意外。
江龙见状接口问道:「怎么。。。又说错话了?」
张搴摇头笑道:「没。…难得从你口中蹦出些文趋趋的成语……」
江龙既不生气也没脑怒笑脸接口道:「我可是长脑子!好歹,也读过几天书,大道理我是懂。再不然,这些年来跟着大博士东奔西走。。。岂不白混。这叫做什么来的。。。」
江龙吃力想了会,脱口而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江龙得意使出他一千零二句成语。可又把好友给逗乐。
「伙伴。。。下回只要讲上半句就可以了,下半句通常不是形容好事情。人都扯黑了。。。咱们又不是和儿玉一样。。。搞黑社会!」
「喔!你不早告诉我。…近朱者赤…近朱者赤」
江龙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反复背颂着,模样正经卖力又逗人。
「这儿玉都亲自出马。Champ!看来这回你又压对宝。行。好样。」
「我想儿玉肯定有日本政府帮他撑腰。不然短短几年,以日本社会封建又保守的习惯和观念,是不太可能成为大商社社长。所以…你用不着吃味,汉奸走狗这事我知道…你是做不来!」
「知道就好!」江龙满意响应。
「鬼子找对地方?」
张搴远眺着儿玉和威廉身影:「我看也未必。儿玉和威廉如果真知地道点在哪?就不会这么乱枪打鸟的到处开挖。」
张搴停了下续道:「不过,显然是做了些功课。」
「这话怎讲?」
二人瞄见儿玉等朝着这方向走来,赶紧低下头干活。
「我不知道儿玉现在手中有什么线索。但选择这地点开挖,倒还算是…有点知识。这地点是古代古里王国皇室墓园的所在地。要是当年…郑和果真安葬在古里。以古里王室对明朝的关系,必会以皇家之礼来安葬大明的使节。所以,这个推论也不能说全没道理。只是…」
【注:古里国王曾在永乐三年(1405年)、五年(1407年)、七年(1409年)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中国朝贡,贡献宝石、金腰带、珊瑚珠、胡椒、木香等,其中尤以金腰带最引人注目。金腰带是国王令匠人用50两黄金抽细丝编成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