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之西洋》第25章


?br />
「替先生分忧解劳,为天皇陛下尽忠,是在下的职责。」
儿玉起身向金枝行了个九十度的大鞠躬。没想金枝态度一变,眉头一挑。
「好…很好。现在我倒是很有兴趣…想知道今晚你会为我安排什么节目?」
听金枝这么一问,儿玉脸上的表情顿时轻松不少:「先生。这事早准备好了,现在就可以启程去会馆。今晚保证让您尽兴而归。」
「好!很好!走,一起喝个痛快。」
随着渐行远去的话语声和皮鞋践踏声,儿玉机关上海支部三楼办公室的灯火也随之熄灭。
第37章跨洋追根
更新时间2008…1…215:08:00字数:2104
科泽科德(Kozhikode)1940年
几番思索后,张搴推断日本人下一步最有可能行动的地点和方向,是当年郑和殒命所在的印度。于是张搴和江龙,便启程离开中国,来到现今大英帝国皇冠上的珠宝印度的科泽科德,也是五百年前位于印度洋上重要的自由贸易港口古里王国。
【注:科泽科德(Kozhikode)是马拉雅拉姆语中的名字,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语中的名字为Kalikut。在宋朝典籍中,被称为南毗国(来自婆罗洲姓Namburi)。元朝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代古籍称为「古里」。伊本巴塔图游记中称之为Kalicut(卡里卡特)。科泽科德还曾被称为公鸡堡垒(CockFort)从明朝洪武到永乐元年(1403年),中国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古里。其后郑和七度下西洋,每次都经过古里,在此地进行贸易,并作为补给的中继站。当时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对于古里国有详尽的记载,在其所著《瀛涯胜览》一书中,记载古里国人分五等: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国人多数信奉回教,国王南毗人(Namburi),信释教,掌管国事的大头目信回教。】
江龙和张搴二人漫步在科泽科德人声嘈杂的市区街道上,手中各自握着一个辛辣的咖哩鸡肉薄饼,边吃边聊着:「这鸡肉卷饼虽然辣了点,可味道真还不错。Champ。…我看这印度食物口味挺重的,和咱们湖南、四川口味差不多。瞧。。。又黄又红…颜色又鲜艳…真是开味。」
江龙显然对于这种印度风味的薄饼很能入境随俗,叫张搴免去担心他水土不服的忧虑。当然也少不得挖苦及调侃作乐:「难道昨天的沙耶(Sadya、一种印度米食)…就不合你的口味?你不是向来离开米饭,就活不下去?」
江龙点头同意:「嗯!味道好是好,不过就是咖哩多了点,还有……」
「肉少了点,对不?」
「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Champ是也!」
江龙大笑作为响应,一时引来不少路人注目
张搴赶紧告戒同伴:「好了!咱们可不是来这引人注意。」
江龙这会也回复正经开口:「咱们到这里也好几天了。人生地不熟。。。方言土语也不太通,还得打探个五百年前来访的外地人物。我看……」
江龙摇了摇头续道:「这事麻烦!」
望着同伴摇头晃脑的模样。张搴觉得莞尔:「你倒说说,咱们那回差事不麻烦?」
江龙想了想。
「说的也对。不麻烦。。。也碰不上咱们。反正你是老大,我听差便是。」
江龙一副随遇而安的表情,叫张搴除了笑之外是无计可施。
二人走着说着,觉得口干舌燥便在市集内一家店前停了下来。
「伙伴。咖啡、奶茶、茶?」
「茶就好。」
张搴转身告诉店员。二人随即端着饮料,在店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张搴率先开口:「伙伴。老实说。。。我一时心头还没个底。世面你。。。见得广,倒是说说。。。有什么可以打听消息的法子…。」
「餐厅、饭馆…、市集。。。」
「咱们现在不就在市集?」
江龙发窘傻笑望着同伴。二个外来客在异地坐困愁城。
「市场……人力市场。」
「人力市场?」张搴好奇表性回应着这个陌生的提议。江龙一眼便瞧出同伴的疑惑。
「Champ,你出身好,当然不知道这种地方。人力市场就是找零工的地方。所有当地,或是外来的人力。。。都会到这种地方找工作。」
张搴的表情告诉同伴,这是个不错的提议。
「我可是打遍大江南北,哪有人力市场,就有我江龙的身影……」
江龙这番陈述不见任何感伤,相反倒是相当骄傲:「这人力市场可是三教九流,什么来路的人物都有。当然各路消息也灵通。要。。。真没法子,不妨试试这法子……」
张搴频频点头称是。
「值得一试。伙伴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是啥意思?」
「就是『行行出状元』的意思。」张搴笑箸回应。
「没错。校园里你是教授、大王。江湖里…我江龙可就是一条龙。」
无计何施的情形,到人力市场打探消息不失为一个实际的法子。
张搴啜了口咖啡:「这里是英国人的地盘。日本人没法子像南京那般为所欲为,要军队封山,一定会找人来干活。伙伴…你的提议是个好法子。接下来咱们要怎么混进去人力市场?」
盯着张搴一身干净的模样,江龙笑了出来。
见江龙笑着不语,张搴不解问道:「伙伴,你笑什么?」
指着张搴的装扮,江龙摇头:「这身打扮肯定行不通。入境随俗……咱们得把装扮改改自己弄黑点,扮成是当地人……至少别叫外人…一眼给瞧出来。这才能混进零工市场……」
「好…就依你的。」
张搴同意同伴的提议。低头又啜了口咖啡。
「日本人既然在牛首山上没找到他们要的东西。这里是最有可能的地点。看他们在南京又是封山、又查族谱。。。大费周章的样子,肯定会在这里出没,说不定早已经就来了。」
「Champ,你这么肯定日本人也会来?」
第38章古里迷雾
更新时间2008…1…223:32:00字数:2141
科泽科德(Kozhikode)1940年
尽管向来对同伴的决定支持。但是印度距中国、日本千里之遥,江龙难免仍有些疑问。
「是的,我肯定日本人会来,只是不会名目张胆…」
「Champ。可我不懂。既然连马大爷都说牛首山内有郑和的真体。怎么还会。。。有衣冠冢的传闻?。。。这么大官难道连死在哪?葬在哪?。。。都搞不清楚?有这么神秘。。。这么麻烦?怕人盗墓?还是里头真有宝藏?不然。。。鬼子们穷追不舍干啥?」
江龙连串的问题倒是给张搴一个全新的思考方面。
「有没有宝藏?我不知道?据我所知正史上是没这方面记载。野史、乡野传说。。。我就不确定。也许。。。真叫日本人发现了什么。。。来找宝藏也难说?」
「所以,真有宝藏?」
江龙眼睛为之一亮。当然江龙不个贪财的人,真要是见利忘义之徒,也不会和张搴成这般交心的朋友兼伙伴。
张搴笑着摇头。
「没宝藏!?」
「我是说。。。我不知道。可没说有或是没有。如果。。。真碰上日本人。。。咱们好好探探底。。。摸个明白不就全知道。」
江龙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Champ,你还是没告诉我。郑和死没死?为什么有这等传言?」
张搴大笑。
「郑和当然死了。过了五百多年。。。没死,不成了妖怪?。。。不然便成了仙人!」
江龙以为张搴误会了,急着开口解释:「唉呀!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墓穴,这样简单的事。怎么搞得神秘兮兮,叫你们这些历史专家也说不清楚?」
张搴的笑容中夹杂着些许难言的复杂。
「当年郑和第七度下西洋时,已是六十岁的老人。大多数明朝官员都反对这项行动,认为是劳民伤财实不足取。甚至连明朝皇帝也不赞成。但在郑和坚持下,终究还是成行。这趟航程远至今天的非洲、波斯湾,年事已高的三保太监终就抵不过长途奔波,在回程途中病倒,后来就在这里过世。那时正值四月天,从印度洋上的古里国,返回中土大明的航线,必须经过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和海域。伙伴…你想想看经过三个月盛暑的航程返回明朝,郑和的遗体有可能妥善保存不腐败?」
江龙直摇头。表示否定的态度。
「所以问题便来了。海上水手的规矩。。。通常在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