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1979年》第137章


杂卸啻蟆?br /> 有个同志有孩子在中学,有英语课,托人无论如何要买本《汉英辞典》。人家劝他不必买:汉英嘛。他总觉得有比没有强,还是买好。
除了英语就是数理化,见书就抢,根本不问内容适合不适合自己的需要。有个上过中学的同志为了辅导自己的孩子,是数理化就买。一天看见书店卖《李代数》,他也买。回家打开才知道根本看不懂。《算得快》出版不久,风靡一时,哪儿卖,那儿挤破柜台。这是本适合小学三四年级的书,很多被中学生的家长买去了。
有些书本来可以过几年再买的,有机会也“提前”买。有一个同志,他的孩子刚上小学,就为她买《数学竞赛集题集》和《物理学七百题》。有一对年轻夫妇,为两岁的孩子买了《一千○一夜》、《格林童话》、《邦斯舅舅》、《高老头》等书。讲这件事的时候,旁边一个同志说:“去年我也给我孩子买了不少,都包得好好的放着”。而她的经济并不富裕,孩子也还没有上学。
读者盲目买书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专制主义搞得没有书看。但也有发行上的问题。如四卷本《基础英语》,书店征订通知上就讲这套书“专为非英语国家成人及学生学习英语而编写”,“从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可供初学英语者及英语教学者参考使用”。就是没有讲这套书是用英语讲解的,适宜于开班当课本用。书籍和其他商品不一样,它的广告也要和其他商品有所不同:它总要一方面能吸引一部分人,一方面又要排斥一部分人,才能帮助读者挑选,减少盲目性。而我们的发行指导历来主要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总把书籍描绘得尽善尽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老幼皆宜。比如,翻译出版的一些外国中学课本,在文化大革命前,内容提要上都讲明是“供研究外国中学教学之用”,但现在这类课本,有的内容提要却说“本书可供中学师生和中等文化水平的工农兵读者、知识青年等参考”(科学版《PSSC物理》)。读者范围未免太广了,形成抢购,而到不了中学教师手里。学生多一两本理科参考书未尝不好,问题是印数有限,书给教师能发挥的作用更大,在基本课本还不能保证的时候,还是先雪中送炭为要。只能吸引人、不能排斥人,是现在内容提要在指导发行上的致命弱点,出版社有责任对此改进。
汪家熔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兰姆姊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肖乾译)已在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印。这是一百几十年盛名不衰的普及古典文学的读物,过去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莎翁的。作者不仅对莎翁有研究,而且如译者所说,他们“写得一手好散文,并且具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作者对莎翁原作善于剪裁、选择,如译者指出,“他们虽然很注意简炼,然而为了帮助小读者对剧情理解得透彻些,在《哈姆莱特》中却不惜使用一些篇幅去说明王子为什么不马上替他父亲报仇。全书虽然严格尊重原作,为了适应读者的生活经验,在《太尔亲王配克里斯》中,却把玛丽娜被卖作妓女那段,隐约地用‘被卖作奴隶’一笔带过”。
这本故事集是选取了莎翁的二十个喜剧和悲剧改写的,如《威尼斯商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等都包括在内了。这些故事的社会意义,在译者前言中略有说明,可以帮助读者理解。
使我们有些觉得遗憾的是这次重印用了小三十二开本,看起来不太舒服;插图的印制质量也不太理想。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观后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的举行是非常及时,非常成功的。
我们经常听到出版界的同志,美术界的同志,以及爱跑书店的读者对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的不满。包括我自己在内,时常是看到难看的书就骂,却不知道有这么多有才能的同志默默地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次看了展览会摆出的一些书,真使我惊喜,特别是过去从不注意的枯燥乏味的科技书,有不少很吸引人的有创造性的美好设计。试想,当此千千万万读者都正在为四个现代化加紧学习向科学进军的时候,一本设计美好的书,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通过它的形、色、视觉形象,给人以美感。不论是捧在手里,或放在书架上,一眼便可从它的设计构思的特点认识这本书说的是什么,使你感到它是你身边最亲密的良师益友,这难道不好么?
总的来说,这次展览比较突出的成绩,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一般化的老框框——如“四人帮”时只许用红不许用黑之类的形而上学和清规戒律,有所冲击有所突破,显示出敢于创新的生气;一是凡较好的书面装帧都开始注意到整体设计,即不但有好看的封面,还要设计好书脊,而不是一上了书架就都成为一排白纸黑字,还有翻开封面封底的环衬,前面的扉页,插页,里面的版式编排,字型大小,以及插图、题头花,如果是精装本还要有硬纸书套(函)、护封或腰带,所有这些设计都应为体现书的内容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在展出的精装书中,比较完美的设计都照顾到了以上各方面。如《英汉计算技术辞典》(人民邮电出版社,王卓倩设计)护封用深淡接近的乳黄色条纹作底,中腰压上黑、金两条带,里面是米色布面,形成庄重堂皇而又明快的设计。另一本红色布面上长方块黑底题头烫金字,淡黄加宽金带的护封,用作《资本论》(特装本,人民出版社,张慈中设计)的设计是恰到好处的。《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钱月华设计)也是构思巧妙简洁完整的设计,副题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在整个封面白底上用“之”字形红线勾出曲折道路伸向远方的简单图案,中间是朱德同志骑在马上的剪影照片铜版,黑色题字,封底也是白底红色“之”字形曲线,只用两套颜色解决了立意、造型、设色的全部需要;翻开封面封底的环衬用的是黄镇同志《长征画册》中的一幅画翻制阴文版(好就好在翻成阴文版),既给人以回忆革命道路的气氛,又有装饰效果。此外如《新中国出土文物》(外文出版社,李士设计)、《中国历代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曹辛之、曹洁设计)、《敦煌彩塑》(文物出版社,仇德虎设计)、《红楼梦》(外文出版社,吴寿松设计)等等都是在装帧设计和印刷装订上达到一定水平的。
上面提到的科技方面的书本来是最难搞出什么名堂的,一般不是搞成繁琐的图解就是光板一条字。这次展览中一走进科技书馆,就有好多本书跳出来吸引我的注意。《示波器原理与检修》是在一块方的黑底上用红、绿、紫三色组成示波器原理的图案,上面是红黑两色的题头和出版单位,无论字型、大小、位置都运筹合度,虽是薄薄的三十二开平装本,也使人觉得富丽可观。《微波通讯》用微波天线的发射原理组成扇形和弓形图案。较大开本的《LC滤波器和螺旋滤波器的设计》则是选取国家规定的滤波器符号和滤波器频率特性曲线来组成图案,并用对比而又谐和的三种中间色重复三组交借叠印,形成节奏韵律感,它就不仅是科学内容的说明,而且是优美的装饰艺术。(以上三本都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王卓倩设计)又如《稀土》(冶金工业出版社,王耀忠设计)把十七种原素的缩写字母放在十七个小方格里,用不同的色彩组成图案,还要考虑到书名题头和这十七个小方块的编排、构图位置和虚实关系,技术上还要解决用少数套版经过叠印形成多种色彩效果的问题,是难度较大而又达到较好效果的设计。还有一本不能不提到的小书《邮票设计印刷工艺》只用棕色边和棕黑两色的标记图案
形成简单朴素、大方美观的封面设计,里面的版式编排也是考究的。
所有这些好的设计都不是轻易能达到的,都经过设计者的艰苦构思,学习和理解书的大致内容,广泛的搜集表现资料,以及反复试稿的过程。而且完成了设计稿以后,要实现出来印成一本书,还要经过不怕麻烦的劳动。以上所举几本书的卓越的设计者我虽并不相识,但听说他们就是这样工作的,为每一本书都要亲自下厂,和工人同志一起研究切磋,配色配料,排版校对,才做出这样的成绩。
文学书和儿童读物中也有不少好的设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