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王妃》第135章


至于人家想让你信什么,而你自己又要信什么,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在今日之前,其实皇后想得最多的,是陈雅会不会成为皇上的妃嫔。
这女子出入至坤宫,要魅惑皇上并不是难事。
这个想法很快被皇后自己否决了。有宜妃珠玉在前,自己挑选的新人陪伴在后,陈雅的机会不高,很低。
再说,皇上年纪大了,陈雅既然拒绝了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理王,没有理由反而挑选已日暮西山的皇上。
而现在……皇后宁可陈雅上了皇上的床,这样,至少可以完成太后的嘱托。再说,不论皇上在那张床上,反正都不是自己宫里的床,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约是喝了好些桃花酿的缘故,梅清感到前所未有的飞扬。乐声已经停了,歌者也不再唱。梅清静静地站着,能够感觉到血液在血管中奔流,各种感官都敏锐起来,花影重重,香气从四面传来,草丛里时有一两声虫鸣。
宫廷也没什么,环境是死的,而人心是活的。
梅清笑了。
仿佛春风拂面,万象更新。
原来舞蹈如此美妙。
朵夫人也笑了。
舒展的动作令她的双颊酡红如烟霞。
“朵夫人看起来像红玉一样美。”梅清转头看向朵夫人,将心中的赞叹直接说出来了。
“谢谢!我很喜欢红玉。”朵夫人说着扭动了一下腰身,示意梅清看她的压裙,那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红玉环。
二人先后归座。
这回皇后不说赞美的话了,而是指着宫人们刚端上来的茶盅,笑道:“这是今年的女儿茶,消渴最合适不过。”
梅清先看清了茶盅,通体雪白,细腻润泽,竟然是水仙瓷。打开盖子,茶香扑鼻而来,端起来细看,那茶叶短而肥,叶片厚重,碧绿娇嫩,慢慢品来,入口留香,回味醇美,果然是好茶。
朵夫人似乎不怎么懂茶叶,又喝酒又跳舞,大概也是渴了,三下两下便喝完了一盅茶,旁边的宫人连忙过来斟水。
这若是换了任何一个旁人,只怕“牛饮”二字便会被加之头上了。但朵夫人如此做,大家却都觉得看起来极其自然舒服,还跟着多喝了两口。
这大概就是朵夫人的魅力所在。
“这杯子真好看。”朵夫人很会欣赏美的东西,说着她还将已喝完的杯子翻了过来,看了看杯底的款识。
这位朵夫人看来多少知道些瓷器。
大昌的瓷器在蒙萨大概可以翻三倍,特别是高档陶瓷,自然收到贵人们的追捧。只是水仙瓷面世时间不长,在京城尚且供不应求,故此应该还没能传到蒙萨地界。
只要不用嘴皮子功夫,皇后其实还是很通透的。侍立在皇后身后的宫人和女官也都是千挑万选出来最机敏的,见皇后略侧转头用下巴点了点刚刚被称赞过的茶盅,立即便有宫人悄然离去,备好水仙瓷的茶具作为客人们离去时的礼物。
水仙瓷不好买,对皇家例外。
谁都知道大主顾是务必要好好服侍的。
热烈与喧闹渐渐归于平淡。
教坊的乐人们在阶下奏着悠扬的曲子,华衣的贵人们在阶上谈着无味的话题。
宫宴大抵就是这么回事儿。
不久客人向主人告辞,各自归去。整齐的銮驾向着不同的方向迤逦而去,明亮的宫灯次第熄灭,锦绣宫恢复了寂寂的模样,只剩下几个小宫女打扫着碗盏,既担心磕碰坏了被责骂,又担心收拾得太晚,明日早上起不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轨迹与命运。梅清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如此想到。
轮声哐哐,愈发显得夜色深沉宁静。
美酒与舞蹈带来的热忱渐渐沉淀下来,梅清打开车帘望向天空。月亮不知道那里去了,满天星空仿佛墨色丝绸上的银色水珠,清亮、闪烁。
时间如流水,缓缓而过。心绪就像一颗圆润的鹅卵石,静静地沉入水底。
☆、第一百七十章 拜访
陈文广的官职下来了,定为江右安庆府的推官。
到江右做官,自然是妹妹陈雅提议在先,大把银子铺路在后的结果。
如今陈文广对妹妹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虽然妹妹五岁多离家,十三岁才回来,但是二人是同母兄妹,血脉相连,天生就觉得亲近。
妹妹进京不久,便如沙滩上的珍珠,渐渐显出光华来。银子如流水般涌进来不说,上次抓获冯国俊,使父亲能重新启用,都是妹妹一力筹划。
所以妹妹提出江右是个好地方,给银子让他想法子活动去那边做官,陈文广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江右物产富饶,吴家在江右经营上百年,枝繁叶茂。自己去江右为地方官,可以说是两便之举。
因为陈吴两家的合作关系,自己相当于吴家在官面儿上间接的支持力量,同理,吴家也不敢乱来,做出任何涸泽而渔破坏合作的事情来。
安庆府推官的差事一下来,陈家的新宅子便门庭若市。除了江右驻扎在京城的属官,还有许多同年不约而同的上门拜访,拐弯抹角地攀交情。
陈伟岩的重新启用本来就有些传奇色彩,怎么偏生就那么巧?因为冯国俊此人被贬,而最后同样是因为抓获冯国俊升迁。多有人私下里怀疑其中有猫腻,说不定陈家另有强硬后台,这冯国俊是谁抓到的亦未可知。反正只要后台够硬,不管谁抓到的都可以算是陈伟岩抓到的。
安庆府推官乃是正七品,绝对是人人眼热的好位置。陈文广能拿到这个任命,说明人家要么有背景,有么有银子,或者又有背景又有银子。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同年,怎能不结交?
应对了几日,陈文广落荒而逃。收拾行李,赶紧出发了。
送别难免多少有些伤感。交通不便。当真是此去经年,相见不知何日了。
送走了陈文广,梅清从城外回来的时候,在自己家的胡同口碰到了一名老者。
所谓老,大概就是五十多岁的意思,穿一件白袍,形容清铄,花白的头发挽在头顶。插一枚发簪非金非木,颜色暗沉,颇有几分古朴的味道。
那老者带着个小童,走起路来不快不慢,气定神闲。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偏生又让人绝不会错过。
那老者似乎发现了梅清的目光,在胡同口站定了脚步,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准备进门的车马和门口小厮们的忙碌。
看样子是主人回来了。
梅清刚换下外出的衣服,穿上家常的便装,旺财媳妇便进来回话。
也许是刚见到白衣老者的缘故。梅清选了一件月白的襦裙,之后觉得太素,又加了一件浅碧的褙子。
姑娘可真是娇艳。好像一根葱啊。旺财媳妇心里忽然冒出这样的念头来,赶紧有收敛心神,回禀早上姑娘出门后的事情。
“来了两拨客人?”
“是,吴七爷过来了,还带着新媳妇。”旺财媳妇向所有稍有几分年纪的妇人一样,喜欢看到年轻人娶媳妇,“新媳妇一看就是个爽利人儿。吴七爷前一阵子不在京城,便是出去迎亲去了。”
不得不说交通是个大问题,陈文广赴任估计得走上大半个月。吴启太娶亲,前后简直用了小半年。
“听说姑娘出门去送大少爷。吴七爷就赶着要去城外,看样子姑娘应该是没遇上。”旺财媳妇察言观色的本事是很过关的。要是遇上了。刚才一提到吴七,姑娘自然会有所反应。
“还有就是一位陈老爷。”旺财媳妇说着拿出了一张名帖。
帖子很简洁,素白的梅笺,上面只有四个字。
无奇居士。
“陈老爷这个说法儿是他的童子说的。”旺财媳妇并不认得多少字,但是自家姑娘姓陈,这个“陈”字还是认得的。名帖上并没有陈字,也不像平时常见的帖子上都写着好些的字,她心里头也有些奇怪。
听门上的人说,那位陈老爷只远远站着,让童儿上前说话,只说是陈老爷来拜会姑娘,听说姑娘不在家,便留下这张名帖。
无奇居士、无奇居士……
梅清推敲了两句,便想起去锦斋的东家姓陈,乃是原来的门下给事中陈谦奇。
谦奇,无奇。
这位无奇居士应该就是陈谦奇老先生了。
梅清决定去拜访一下陈老先生。
人老成精,梅清可不相信陈老先生真的是刚好撞到自己不在家。人家的意思是:我要见你。
这招数可以学一学。
两个原来并不相识的人要见面相商,最常见的方式是由他人引见。比如之前陶陶斋的吴掌柜带着吴七过来拜访梅清,就是很正统的做法。
再比如,若是去锦斋的东家陈老先生有意,要与胭脂红的秘方拥有者陈雅见面,最简单的做法是先由双方之前认识的人,也就是丁掌柜和吴启辉联系,商量好具体的时间地点之后,再安排见面。
只是这些常规做法,若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