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风云录》第131章


朱德也认为这样打好:“我军向东北地区行动,即能调动敌人,使其两头首尾难顾。到那时,打下乐安、宜黄,又能西进渡赣江,或乘抚州空虚拿下抚州。”
周恩来转向王稼祥:“稼祥同志,你意如何?”
王稼祥:“我同意‘敌变我变’的方针,向乐安、宜黄进军。”
周恩来:“总长有什么意见?”
叶剑英:“我同意。”
周恩来:“那就请总长拟出向乐安、宜黄行动的军事训令。”
这时,有人过来,交给周恩来一封信。
周恩来一看就知道是任弼时写来的,忙打开看视……看后。他兴奋地大声告诉大家:“后方苏区中央局同意恢复毛泽东同志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一职。”
于是,中央军委发出了《通令》:
奉中央政府命令,特任毛泽东同志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现毛泽东同志已到军中工作,我第一方面军全体战士,今后应坚决在朱总司令与毛总政治委员领导之下,一致为发展革命战争,争取革命在江西及邻省的首先胜利而努力。仰我全体战士一体知照。
中共军委主席 朱德
副主席王稼祥
彭德怀
八月八日
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军队的领导岗位上,给方面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十天以后,一军团和三军团强攻乐安,全歼二十七师一个旅,俘虏3000多人;四天以后,又在宜黄北歼灭二十七师一部,余部在师长高树勋的带领下,于20日夜,乘机在夜色的掩护下惶惶张张北逃。红三、红四军紧追不舍,在抚州南的龙骨渡又歼灭一部。这一战,又歼敌三个团,俘虏2000多人。
国民党的二十七师组建还不到半年时间,7天时间,乐安、宜黄二仗损失二个半旅。
乐安、宜黄战斗结束后,在龙源的方面军总部里,叶剑英指着一张军用地图对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说:“据侦察,南城有守敌三个师十七个团的兵力。陈诚的第二路军、三个师已快速增援到达宜黄以北地区。如果我们按计划攻打南城,势必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毛泽东:“恩来,我们放弃南城之敌,置陈诚第二路军于不顾,红军主力向南,在南城、南丰、宜黄间发动群众,休整部队。”
王稼祥也赞同毛泽东的意见,说:“我们应退让一步,再寻机歼敌。”
周恩来显然赞成毛泽东的意见:“总司令,你下命令吧。
一方面行动,一方面电告后方中共苏区中央局。“
前方领导向后方领导发出的请示电,被后方领导给否决了。正随军转移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和叶剑英,突然接到总部骑兵通信员马全送来的急电。周恩来接过急电,看后不由浓眉聚在了一起。毛泽东见状关切地问:“出了什么情况?”
周恩来把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轻声念道:“……不攻打南城,是错误的决定。红军主力必须绕至宜黄北一带,寻机攻战陈诚部……”众人得知电报的内容愕然了。
9。宁都会议
宁都北洛口。早晨,晨雾缭绕。
毛泽东独自徘徊在树林外的竹林边,脚下便是流动的溪水。
毛泽东一直想着一个问题。前后方首脑在军事行动上,发生了三次交锋。为什么前后方领导总发生矛盾呢?他们不懂军事为什么还要瞎指挥?他们哪里晓得,蒋介石已经准备第四次对江西苏区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了。在敌人尚未到来之前,应抓紧时间休整部队,做群众的工作,巩固根据地。
他们哪里晓得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组织起来的群众。
周恩来吹灭了室内的油灯,他双眼发红,看来是一夜没有休息。周恩来走出房间,来到小院中活动着四肢,渐渐速度慢了下来。
周恩来正在想着后方发来电报的内容。
“9月26日训令收到,我们认为完全是离开了原则,是极危险的部署,中央局决定暂时停止上述行动。”他心中也在问:“前后方领导在军事行动问题上,为什么总发生顶牛?是我们错了?”他正想着,王稼祥来了。
“周书记。”王稼祥进来。
“稼祥同志,你早啊。”周恩来心中在激烈地斗争着,可他表面仍笑容满面。
王稼祥看着周恩来:“周书记,一夜没休息吧?”
周恩来正要说什么,他见王稼祥也是精力疲倦的样子:“你也一夜没休息嘛。”
“彼此彼此呀。”王稼祥扶了抹鼻梁上的眼镜框,流露出不满,说:“9月25日红一方面军下达的《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是在前方电告后方建议召开中央局会议解决目前行动中的几个问题的情况下,是他们又借口项英、邓发二同志去闽西,我们随军行动,在中央局开不起会议,我们才发了训令。可他们又反对。我们在前方,最有发言权嘛。”
朱德这时也走了过来,刚好听到二人的谈话,插上一句:“他们那是瞎指挥啰。”
毛泽东还在竹林边徘徊着、深思着。
毛泽东也认为瞎指挥一害革命;二害群众;三害自己。
在前方指挥作战的领导为意见不统一,而大伤脑筋时,在后方的领导也为前方不听招呼,而大为恼火,尤其是对毛泽东。
顾作霖非常气愤地说:“叫他们攻打南城,他们借口南城守敌兵强,叫他们围城打援,他们又说‘攻城打增援’、‘无把握’,这不是‘右倾’是什么?”
项英后悔不已地说:“看来恢复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一职,是我们犯了个大错误。”
顾作霖气盛得很:“我们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把毛泽东从总政委这个位置上再撤下来!”
邓发一直没发言,随口冒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这种局面要设法扭转一下。”
顾作霖:“‘随军行动’是他说了算。现在他是总政委,更是他说了算。长此下去,我们后方怎么指挥前方?我们的权威何在?中国革命的出路何在?”
项英人比较老练,不像他们年轻气盛过火动情,提醒任弼时说:“前方不是又发来电报建议召开全体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吗?”
顾作霖马上表示:“就依他们,开中央局会议。”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后方领导到了前方的宁都小源村,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会议,宁都会议。
小源村是一个山村,山村不大,依山势走向,错落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农舍。农舍多是土墙、茅草房顶。小小的山村,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显得很不一般。村头树荫下,有许多马匹在安静地立着;村头小溪边,有几个警卫战士在放马。
这次会议上,毛泽东遭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批评。
任弼时主持了会议,与会的有毛泽东、朱德、王稼祥、项英、顾作霖、林彪、陈毅。周恩来因处理前方战事,迟到了一步。
顾作霖陈词激昂,像个主宰世界的救世主。他认为在毛泽东身上,多次发生同临时中央的指示相对抗,从打赣州开始,直到打南城,长达七个月时间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总强调在反“围剿”中取得的一孔之见当圣经念。他反对沿赣江两岸地区向北发展,主张向东发展是一种右倾主义、逃跑主义。
毛泽东听着批评,甚至是上纲上线的刺耳话,也不动火,只是平静地抽着烟。
项英也认为毛泽东的“诱敌深入”,说到底是等待主义,保守主义。至今对赣南会议的批评,连一丝一毫的悔改表现都没有,反而同临时中央的指示越走越远。当前,我们应当警觉起来,右倾是主要危险。
任弼时也提醒毛泽东,这个时候是应该很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尤其是要放弃“狭隘经验论”,不然是要危害革命的。
毛泽东不能再沉默了,他据理反驳:“在反‘围剿’当中,我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成功经验。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打赣州我反对过,讲过不打的原因。打赣州后,我主张向赣东闽西发展,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开展工作,打下了漳州。
这也是被事实证明了的。不打南城,是敌情变了,我们也该相应的改变,如果纸上谈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