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同出一气。)
王秀珍赶紧掏出笔记本,想抄下“春桥同志指示”。文静立即笑眯眯地收起了信。因为她知道,张春桥是不愿留下“痕迹”的——他以“家书”形式披露他的真正意图,其目的就在于不授人以柄。
王秀珍收起了傻乎乎的笑容,明白了文静出示“家书”的目的。
王秀珍一回到“康办”,立即把记忆中的“春桥指示”转告了马天水、徐景贤。
“马徐王”岂敢怠慢!
腥风血雨顿起,刀光剑影毕露。一场大祸降临在“白大褂”们头上……
张春桥之妹猝死成了通天大案
死者究竟何人?
她,姓张,名佩瑛。张春桥之胞妹也。
张佩瑛有三兄三弟。张春桥为长兄。她是七个同胞之中唯一的女性。
自从她猝然死于手术台,尸体在冷库中延宕多日,以致变形,这才终于决定火化。一九七四年五月五日,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隆重举行。数百人接到通知,到那里肃立,聆听悼词:
“张佩瑛同志,生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山东济南人。一九四八年八月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助产士、助产士长、团总支组织委员、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一九七○年起任第一医学院教育革命组副组长、院机关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政治指导员等职……终年四十六岁……
她的遗体,终于推进火化炉。
“白大褂”们取下胸前的黄花和臂上的黑纱,回到手术室和病房。
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一非常事件,以为追悼会为非常事件画上了休止符。
十二年后,极为偶然,我在上海一个与医务界毫不相干的单位查阅成堆的“文革”档案时,见到案卷中央有一份千把字的文件。
发文日期: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一日。
密级:绝密。
标题:《关于上海市委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私自组织张佩瑛死因调查组的情况》。
这份“绝密”文件,是根据调查组的一位成员的揭发材料写成的。这个成员曾在那个单位担任“工宣队员”,所以案卷中会出现这一文件。
我读罢这一“绝密”文件,深为震惊:像幽灵一样,一个行踪诡秘的“调查组”,当年曾在上海上窜下跳,调查着张佩瑛的死因,秘密调查、秘密审讯、秘密立案、秘密关押。所作所为,比希特勒的“盖世太保”有过之而无不及!
调查组是由一批“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嫡系部队”组成。调查组名单由王秀珍拟定,与马天水、徐景贤讨论决定,上报“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批准。
调查组内分三个小组,各小组只与组长保持单线联系,组长则直接与“马徐王”
联系,外人莫知。就连上海市公安局,也不知道有这么个调查组——组内没有一个公、检、法成员。因为王秀珍说过,“对上海市公安局不放心!”
调查组对外的牌子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那份“绝密”文件透露:
“调查组一成立,就宣布了三条组织纪律:
“一、凋查组情况不得向调查组成员所在单位的领导汇报;”
“二、调查情况不准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属讲;”
“三、工作要抓紧,情况要一天一报。”
“市委马、徐、王还规定,调查组直接由他们领导,别人不得过问,严格保密,情况只向他们三人及市委办公室张某汇报,搞得非常神秘。”
那份“绝密”文件,谈到了两个“绝密”的例子:
“成立这个调查组是极为神秘的,连市革委会、市委常委都不知道。有一次,由于牵涉一个普陀二中的教师,要到那里去了解情况,我们就直接去找当时普陀区委书记杨富珍同志。她是市委常委,一点不了解这件事,更不清楚我们这个调查组……”
“又有一次,有一个情况要到北京调查,徐景贤就专门作了指示,对北京市委要保密,千万不能对他们讲为了什么事来调查,只是说一般人事调查。去北京的介绍信,也不用上海市委、市革委会的铅印介绍信,而用单独打字的专门介绍信,徐景贤在上面签了字……”
惯于特务伎俩的张春桥,手下曾有过一支别动队,曰“游雪涛小组”,代号“二四四”。这个秘密调查组也是一支别动队,虽然名义上并不直接隶属于张春桥,然而,真正的指挥官正是他!他通过王洪文,以王洪文的名义发“指示”,而调查组的简报则送张春桥的秘书何秀文,由何秀文转交张春桥。张春桥对调查组实行“遥控”,但是他从不直接出面说三道四,甚至佯装不知道有这么个调查组,与他毫不相干——因为死者是他的妹妹。他要实行“回避”!
大抵由于“严格保密”的缘故,调查组如同一艘在深水中活动的潜水艇,淹没于万顷波涛之下,世人鲜知。
也正因为“严格保密”的“概念”太深的缘故,在张春桥被赶下历史舞台之后,就连调查组成员所写的揭发材料,也赫然在大头上标明“绝密”字样,继续为张存桥“保密”!
尤为令人莫解的是,在粉碎“四人帮”十年之后,那个调查组当年的秘密活动,仍未有片言只字公诸于世!
我以那份偶然见到的“绝密”文件为线索,追寻那艘深水中的潜水艇。费尽周折,我终于在北京一个很不显眼的单位里,在一张普通的办公桌旁,找到了当年被称为调查组的“灵魂”的Q。Q是调查组副组长,实权人物。如今,已经四易工作单位,从部级领导降为一个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当我突然向他提及“张佩瑛”三个字,他显得紧张。好在毕竟早已事过境迁,那段往事已成为历史,他慢慢镇静下来,陷入回忆之中……
我追寻调查组的调查材料。曲曲折折,直至惊动当今上海市的领导机关,这才终于得到支持,允许我查阅。我仔仔细细“拜读”了一箱“绝密档案”。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犹如读了一部极为精彩的“推理小说”!
那一箱近千万字的档案,是调查组秘密活动的内幕的详尽记录。令人震惊不已的是,他们竟私自秘密审查了四十六人,其中立案审查的达十五人,一般审查三十一人。外调材料、档案摘录、提审记录、交代材料、旁证材料、专案简报等等,厚厚的,一本又一本……
最顺利的是寻访受迫害者。他们吐出了积压在心中多年的愤意,为之一快,为之一爽……
是时候了,该撕掉那些“绝密”封条了;
是时候了,该把那艘潜水艇从深水中捞出来,公诸于众;是时候了,该把当年的秘密的“通天大案”,大白于天下。
此案所以成为“通天大案”,是在于当年的张春桥官儿大。他戴着一顶又一顶光华四射的桂冠:中共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哥哥得道,妹妹升天。本来并不“大”的张佩瑛,也俨然成了“大人物”。她的摔死,便成了“大案”……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且把时间倒拨至一九七四年,按照当年秘密专案组的“推理过程”,叙述这一秘密大案的来龙去脉……
手术前兴师动众,费尽心机
厚达数百页的《张佩瑛病史》,附有上百张各种各样的化验报告单。从一九五五年五月九日起,到她死于手术台为止,详细记载着她患病、住院、手术的种种经过。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病史记录:
“张佩瑛,女,四十六岁。因月经不正常八个多月,反复发作腹痛及低热四个月。经妇产科检查,子宫左上方有一硬质的肿块,有压痛,于二月二日入妇产科医院。经采用中西药抗炎和一般支持疗法后,热度消退,但肿块未见缩小,反有增大。
腹痛仍反复发作,并有加剧。经院内外大会诊,认为盆腔肿块性质不明,虽经积极治疗未见好转,故决定三月三十日将进行子宫及肿块切除手术。“
论级别,她不属高干;论业务,她不属高知。以往,她作为一个普通患者,动过多次手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一回,随着她哥哥张春桥荣登高位,那光辉照到妹妹脸上,熠熠动人。本来,像她这样的手术,在“红房子医院”犹如家常便饭,不知进行过多少次,稳操胜券。然而,张佩瑛动这普通手术,却兴师动众到如此程度:
三月十二日、三月二十七日,由?
小说推荐
- 春桥文录
- 首页 01-30 01 张春桥同志简要生平(1917~1994 02《毛泽东之歌》的作者对批评的答复 03 我所领会的"真理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04 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 05 姚文元张春桥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讲话 06 张春桥接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来京同学时的谈话 07 张春桥接见北
- 最新章:第125章
-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断桥)
- 作者:断雪残桥第一章 仙境飞升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
- 最新章:第708章
- 走过青春的独木桥
- 作者:林世保前言:倘若一旦考不上大学呢?那以后还能沿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吗?这个世界是很大,可那时又有几扇门会面对自己敞开呢?这是每一个面对高考的学生都不可避免的难题。是啊!这世界的确是太大太大了。大得让人目眩头晕,大得让我们这些羽翼未丰的“小鸟们”像钻进了丛雾一般,奇书网找不到东南西北了…第一章高三
- 最新章:第31章
- [快穿]桥来桥上走
- 《桥来桥上走[快穿》马楞文案:孙桥,男,风流成性,居无定所,见色忘义,好坏不分,不堪大用。系统却说“桥儿,你是个好人”主攻文。作者不是受控也不是攻控,逻辑没有,一切为了爽,属于无粮自产,so不欢迎各种ky.内容标签:搜索关键字:主角:孙桥 配角:统哥 其它 第一座桥:智障和自私第1章 致世上独一无二
- 最新章:第77章
- 张辽新传
- 《张辽新传》作者:杨家大郎[张辽新传 杨家大郎 著/书籍介绍:刚侯张辽,雁门马邑人也。初随丁原,后归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太祖破吕布,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当一个拥有后世记忆的张辽出现时,他还会重复以往的历史吗-章节内容开始-第一卷 第一章更新时间:2009-1-3 20:05:42
- 最新章:第695章
- 桥头镇上桥头村
- o o╮ˋ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浅沫】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桥头镇上桥头村作者:尔文ada文案桥头镇上桥头村流浪来一个年轻人,住进了半山废弃的窑洞里,村里说,这是个愣子,还是个哑巴;30岁的“老光棍儿”王洪生,看他可怜,便给他送了一段日子的吃喝,没
- 最新章:第32章
- 张居正大传
- 作品:张居正大传 作者:朱东润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虽多,但是象张居正那样划时代的人物,实在数不上几个。但是张居正的一生,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了解 作者简介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1918年8月至1929年4月任通
- 最新章:第87章
- 传奇未完:张爱玲
- 作者:蔡登山【由文】开场白 撕碎了又拼贴一九九五年中秋前夕,张爱玲以她独特的方式,告别人世。一时间“满城争说张爱玲。一篇锦瑟解人难,重读张爱玲亦非易事。从史料或文本上重新地“发现”她,该是一个窗口,藉由此你才能看到无边的风景!不知从何时开始起沉迷于茫茫史海中,寻逡那碎瓦残片。只想从那零星的史料中,去
- 最新章:第43章
- 贫道张三丰
- 没啥好说的了
- 最新章:新书从地煞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