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记者问:“四人帮”近况如何?他们在监狱里能否读书看报?
阮崇武答:“四人帮”在服刑。在监狱里可以读书看报、看电视,我们对他们照顾得不错。比他们当初对我们要好得多。
问:每月给他们多少钱?
答:犯人不给钱。每月有生活费。他们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得不错。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我国记者能否会采访他们?
答:我估计外国人去采访的希望不大。
合众社记者问:江青、张春桥的身体怎么样?张春桥能下床走动吗?
答:两人的身体都还可以。年纪都大了。没有听说张春桥不能下床走动。有病都可以治疗的。
问:什么病?
答:年纪大了,多少有一点老年病。
问:江青现在的态度怎么样,有无悔改之意?
答:江青的态度怎么样,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她这样的人很难说有什么悔改之心。
问:我们听说江青在监狱里被强迫做布娃娃?
答:你是不是听信了一个意大利记者的报导。他怎么知道江青做布娃娃,是不是从门缝里看到的?(众笑)
关于张春桥的最新消息,是新华社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五日北京英文电:
下星期一出版的英文《北京周报》报道,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成员现时仍然活着,他们仍在狱中服刑。
这四人是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
该周刊援引公安部一名发言人说,有关他们中间有人因健康问题已获暂停执行刑罚或已获假释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
该官员说,除了前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一九八三年七十二岁时在狱中病死外,所有的人都活着,并在狱中服刑。
该发言人说,其中一些人年老体弱,如果他们患病,会得到正常的治疗。
江青现年七十四岁,张春桥七十一岁。
在即将结束本书之际,对于“狄克”,再补充几笔。
其一:
经中央专案组查实,张春桥在被逮捕之前,从未向组织上交代过他曾用过“狄克”这一笔名,也从未提及过他在三十年代曾化名“狄克”攻击鲁迅。
其二:
上海一个名叫徐锡驹的人,也知“狄克”底细。此人出乎仰慕大文豪巴尔扎克,取笔名“肖扎克”。解放后,因历史问题被捕,在上海青浦县劳改。他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写下一份揭发“狄克”的材料;一九四六年春,我在上海和崔万秋合编《笔》月刊时,曾改编小说《八月的乡村》为电影剧本,初稿写成后,我就送给崔看,要他同意。但崔万秋反对我改编为剧本和拍摄成电影。崔万秋对我说:‘鲁迅作序的《八月的乡村》,是被国民党所反对的。在鲁迅作序的《八月的乡村》出版后,我当时在《大晚报》就组织狄克写《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的文章反对鲁迅,鲁迅写了《三月的租界》来反击,引起了一场论战。我看见这部小说就有气,你拍它做什么!’“
虽然肖扎克“炮打”张春桥,开炮晚了一点,不过,毕竞还是提供了一份重要的佐证。
其三: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选集》第四卷二六六页,在《三月的租界》一文中,对“狄克”新加了一条注释(过去出版的《鲁迅选集》、《鲁迅全集》从未注释过“狄克”)。这条注释,是千万人“炮打”而得来的成果:
狄克 张春桥的化名。张春桥,山东巨野人。当时混进上海左翼文艺界进行破坏活动。七十年代是“四人帮”反革命阴谋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攻击《八月的乡村》和攻击鲁迅的《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一文,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的《大晚报·火炬》。
这就是历史给“狄克”所作的结论。
纵观张春桥跌宕多变的一生,当他“步步高”的时候,每一次“高升”都伴着一场“炮打”。坐在高位上,他日日心虚,惶惶不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倒是锒铛入狱之后,他的心踏实了,再也不必为念“权经”而绞尽脑汁了。
《苟子·大略》云:“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借用“国妖”两字为张春桥勾画形象,是颇为传神的。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初稿于上海。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八日,改毕二稿,上海。
附录一:张春桥妹妹之死
“红房子医院”出了大事
“红房子医院”,老上海都这么叫着。这家在上海享有颇高知名度的医院,历史悠久,悄然矗立在上海市区南面闹中取静的方斜路上。其实,它的房子跟普通医院差不多,唯有那幢最早落成的大楼,在青砖之中镶厂一圈又一圈红砖,老百姓称之为“红房子”,于是这家医院也就以“红房子医院”而逻尔闻名。
它的正儿八经的大名,白底黑字,清清楚楚、端端正正写在大门口的招牌上: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一九七四年三月三十日上午,一辆接一辆小轿车停在“红房子医院”大门口。
到了下午,小轿车越来越多,差一点把方斜路堵塞了。惊动了公安局。民警在“红房子医院”大门口忙碌着。便衣警察在小轿车间巡逡,不时用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行人。
不言而喻,这儿出了非常事件。
三楼手术堂,湖绿色的墙壁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白大褂”们忙碌异常。
据现场记录,当时拥立于手术室的“白大褂”,仅本院的便达三十三人。
上海各医院的名医、教授,一个个请来了。
上海第一医学院领导、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领导,一个个赶来了。
虽然在上午十一时,病人已开胸进行心脏按摩,仍毫无起色,抢救无效。可是,在场那么多人,谁也不敢第一个开口说:“停止抢救。”
一直到下午三点二十分,这才由市领导发话:“结束抢救!”
医生和护士们这才缓了一口气……
“红房子医院”突然出现的非常事件,惊动了“康办”。那个“办”设在上海康平路上。“康办”成了中共上海市委的代名词。
上海“康办”与北京“钓鱼台”之间的长途电话接通了。徐景贤压低了声调,以便送入话筒的声音带有一种沉痛感:“春桥同志,我向你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
徐景贤的话还没有说完,张春桥的声音便在电话耳机里响起,“我已经知道了!”
显然,耳目众多的张春桥,早已接到报告。尽管如此,徐景贤还是详细汇报了如何组织抢救的情况:“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说毕,徐景贤拿起了铅笔,毕恭毕敬地问道:“春桥同志,后事怎样处理,请您指示!”
徐景贤的铅笔,刷刷地记下了“春桥同志三点指示”:
“丧礼要尽量简朴,不要超过一般的工作人员:”不要去整出这次医疗事故的医生;
“不幸的消息暂时不要告诉母亲,以免她受不了。不过,估计也瞒不了多久……”
徐景贤见张春桥无责怪之意,松了一口气。他不敢怠慢,立即把“春桥同志三点指示”向下传达。
消息传到“红房子医院”,顿时,劳累了一天的医护人员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春桥同志到底是中央首长!到底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
“春桥同志作为家属,这样高姿态,真难得!”
一时间,有口皆碑,“春桥同志”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仿佛他那双三角眼里射出了大慈大悲的目光,他一向阴沉沉的脸忽然漾起了和蔼可亲的微笑。
善良的人们很难理解他阴暗的心理,爽直的人们无法捉摸他九曲肚肠。他像黄鳝一样滑,又像蛇蝎一样毒。他除了作了那“三点指示”之后,从未公开对非常事件再作表态。然而,他的意思,却不断通过他的妻子、他的亲属透露出来。他的意思表露得明明白白。却从无任何把栖落在别人手中。
后来,当王秀珍到上海兴国路“慰问”张春桥之妻李文静的时候,李文静拿出一封张春桥写给儿子的信。王秀珍读罢这封切齿之声可闻的信,立即明白张春桥的“三点指示”全是欺人之谈,而他的真正的“指示”清楚地体现在给儿子的信中。
其实,他的家书中的话,并非写给儿子看的,分明是讲给“马徐王”听的(上海人早已习惯把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合称为“马徐王”——因为他们仨同坐一凳,同出一气。)
王秀珍赶紧掏出笔记本
小说推荐
- 春桥文录
- 首页 01-30 01 张春桥同志简要生平(1917~1994 02《毛泽东之歌》的作者对批评的答复 03 我所领会的"真理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04 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 05 姚文元张春桥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讲话 06 张春桥接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来京同学时的谈话 07 张春桥接见北
- 最新章:第125章
-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断桥)
- 作者:断雪残桥第一章 仙境飞升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
- 最新章:第708章
- 走过青春的独木桥
- 作者:林世保前言:倘若一旦考不上大学呢?那以后还能沿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吗?这个世界是很大,可那时又有几扇门会面对自己敞开呢?这是每一个面对高考的学生都不可避免的难题。是啊!这世界的确是太大太大了。大得让人目眩头晕,大得让我们这些羽翼未丰的“小鸟们”像钻进了丛雾一般,奇书网找不到东南西北了…第一章高三
- 最新章:第31章
- [快穿]桥来桥上走
- 《桥来桥上走[快穿》马楞文案:孙桥,男,风流成性,居无定所,见色忘义,好坏不分,不堪大用。系统却说“桥儿,你是个好人”主攻文。作者不是受控也不是攻控,逻辑没有,一切为了爽,属于无粮自产,so不欢迎各种ky.内容标签:搜索关键字:主角:孙桥 配角:统哥 其它 第一座桥:智障和自私第1章 致世上独一无二
- 最新章:第77章
- 张辽新传
- 《张辽新传》作者:杨家大郎[张辽新传 杨家大郎 著/书籍介绍:刚侯张辽,雁门马邑人也。初随丁原,后归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太祖破吕布,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当一个拥有后世记忆的张辽出现时,他还会重复以往的历史吗-章节内容开始-第一卷 第一章更新时间:2009-1-3 20:05:42
- 最新章:第695章
- 桥头镇上桥头村
- o o╮ˋ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浅沫】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桥头镇上桥头村作者:尔文ada文案桥头镇上桥头村流浪来一个年轻人,住进了半山废弃的窑洞里,村里说,这是个愣子,还是个哑巴;30岁的“老光棍儿”王洪生,看他可怜,便给他送了一段日子的吃喝,没
- 最新章:第32章
- 张居正大传
- 作品:张居正大传 作者:朱东润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虽多,但是象张居正那样划时代的人物,实在数不上几个。但是张居正的一生,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了解 作者简介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1918年8月至1929年4月任通
- 最新章:第87章
- 传奇未完:张爱玲
- 作者:蔡登山【由文】开场白 撕碎了又拼贴一九九五年中秋前夕,张爱玲以她独特的方式,告别人世。一时间“满城争说张爱玲。一篇锦瑟解人难,重读张爱玲亦非易事。从史料或文本上重新地“发现”她,该是一个窗口,藉由此你才能看到无边的风景!不知从何时开始起沉迷于茫茫史海中,寻逡那碎瓦残片。只想从那零星的史料中,去
- 最新章:第43章
- 贫道张三丰
- 没啥好说的了
- 最新章:新书从地煞法开始